摘 要 通過對余慶縣2011-2014年石漠化治理措施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石漠化治理取得的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意見,為下階段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石漠化;治理措施;余慶縣
中圖分類號:X171.4;P20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4.051
石漠化問題是我國三大生態(tài)問題之一,更是巖溶地區(qū)首要的生態(tài)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08年國家啟動了100個縣(市、區(qū))的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從2011年開始,將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扶持的試點縣改為綜合治理重點縣,規(guī)模由“十一五”期間的100個縣擴大到200個縣,逐步將451個縣全部覆蓋。2011年余慶縣被列入貴州省23個新增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重點縣之一。
余慶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處于喀斯特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屬于西南地區(qū)石漠化嚴重的縣份之一。全縣土地總面積162 366.7 hm2,其中非喀斯特面積40 445.66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4.91%;喀斯特面積121 921.04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5.09%,是黔中高原上典型的喀斯特縣。
喀斯特面積中無石漠化面積48 661.29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9.97%;潛在石漠化面積52 166.73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32.13%;石漠化面積21 093.02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12.99%。
石漠化面積中輕度石漠化面積11345.62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6.99%;中度石漠化面積8 389.31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5.17%;強度石漠化面積1 358.09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0.84%。
1 建設簡況
余慶縣于2011年開始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至2014年全縣共綜合治理石漠化面積6 081.07 hm2,共完成投資3 190萬元。建設區(qū)域涉及熬溪、龍家和關興3個鄉(xiāng)鎮(zhèn)。建設內容包括林草植被保護與建設工程、農田基本建設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草食畜牧業(yè)發(fā)展工程。具體建設內容詳見表1。
通過石漠化綜合治理,治理區(qū)土壤侵蝕量平均減少60%以上,不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了“石漠化”的發(fā)展,而且大大改善了農業(yè)生產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增產增收,為石漠化地區(qū)群眾擺脫貧困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顯著的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
2 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2.1 取得的經驗
余慶縣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實施遵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xiāng)鎮(zhèn)統(tǒng)籌,以村為主,部門聯(lián)動配合、群眾積極參與”的方針,具體的措施和辦法如下。
1)宣傳發(fā)動是前提。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更多群眾參與到這項工程中來,保質、保量、按時地完成該工程的建設。
2)公示制是項目實施的重要條件。由縣石漠化綜合治理辦公室制作公示牌,將發(fā)改委批復的石漠化治理面積、建設內容、規(guī)模、投資分小流域公示,同時將部分建設內容(如蓄水池、棚圈和青貯窖等)由村民自建,農牧、水務等部門做指導。讓群眾更多的了解石漠化綜合治理的內容和好處,群眾就會主動地投入到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建設中去,工程就會早見效益,群眾就會早受益。
3)縣、鄉(xiāng)領導重視是項目實施的關鍵。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由主要領導提到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分管領導親自抓,縣鄉(xiāng)兩級均重視。
2.2 存在的問題
1)由于設計時間緊、任務重,設計單位現(xiàn)場勘查深度不夠,導致部分設計小班與實際實施小班不符。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設標準偏低,不能滿足工程區(qū)的發(fā)展要求;同時,設計概算單價較低,由工程公司承包實施難度較大。
3)由于經濟林要3年后才有經濟效益,種植的經濟林中部分地塊(約40%)套種烤煙、玉米等高稈作物,影響了經濟林的生長。另外,經濟林種植較分散,集中連片的不多,不便于規(guī)模經營管理。
4)由于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任務重、涉及點多面廣、工程技術人員有限,工程實施管理難以到位。
3 建議和意見
針對余慶縣石漠化治理工程2011-2014年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設單位需加強與設計的溝通、協(xié)調,進一步細化方案設計;建議縣鄉(xiāng)兩級工作人員加大對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宣傳力度,現(xiàn)場指導、做深做細群眾工作,發(fā)動好群眾自愿積極地投入到工程的建設中去。各地始終把宣傳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全社會宣傳石漠化治理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石漠化的基本知識以及石漠化的危害等。同時,組織石漠化地區(qū)群眾參觀一些治理成功、效益突出的工程點。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各種媒體,通過長期不懈的深入宣傳石漠化有關文件精神、先進典型事跡、優(yōu)惠政策及重大舉措,為石漠化建設造輿論,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態(tài)意識,使石漠化綜合防治建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投資的熱點、發(fā)展的亮點。
另外,針對工程資金問題應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實處,集中建設,打造精品工程,切勿追求數(shù)量,不管質量。
將石漠化治理與當?shù)靥厣r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相結合,以合作社帶動、農戶土地互換、入股等方式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機制,積極推進特色經果林、草地畜牧業(yè)等產業(yè)發(fā)展。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