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新型生物農藥——6%井岡·蛇床素WP為基礎,并進行科學的田間水稻田藥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該種農藥能夠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相較于傳統(tǒng)型農藥,該藥不僅可降低水稻田農藥污染,還能保障稻谷種植質量,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該種新型生物農藥的推廣力度。
關鍵詞 生物農藥;水稻紋枯??;井岡·蛇床素WP;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4.0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藥劑
本試驗需要使用到以下6種藥劑:①4.0%的苯醚甲環(huán)唑+8.0%的井岡霉素A形式的12%井岡·苯醚甲WP;②0.1%的蛇床子素+5.9%的井岡霉素形式的6%井岡·蛇床素WP;③30億孢子/g蠟質芽孢桿菌+12.0%的井岡霉素形式的井岡·蠟芽菌WP;④240億孢子/g枯草芽孢桿菌+6.0%的井岡霉素形式的井岡·枯芽菌WP;⑤2.5%的己唑醇+8.5%的井岡霉素形式的11.0%井岡·己唑醇WP;⑥20%的井岡霉素SP。
1.2 試驗設計
1.2.1 2012年試驗設計
2012年試驗共設計8個處理環(huán)節(jié):1)6%井岡·蛇床素WP,水稻田制劑用量750 g/hm2;2)6%井岡·蛇床素WP,水稻田制劑用量900 g/hm2;3)井岡·枯芽菌WP,水稻田制劑用量1 500 g/hm2;4)井岡·枯芽菌WP,水稻田制劑用量1 800 g/hm2;5)井岡·蠟芽菌WP,水稻田制劑用量600 g/hm2;6)井岡·蠟芽菌WP,水稻田制劑用量900 g/hm2;7)20%的井岡霉素SP,水稻田制劑用量:1 125 g/hm2;8)CK(對照區(qū)),小區(qū)面積=33.3 m2,處理3次后重復,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形式。
1.2.2 2015年試驗設計
2015年共設計7個處理環(huán)節(jié):1)11.0%井岡·己唑醇WP,水稻田制劑用量900 g/hm2;2)11.0%井岡·己唑醇WP,水稻田制劑用量900 g/hm2;3)12%井岡·苯醚甲WP,水稻田制劑用量750 g/hm2;4)12%井岡·苯醚甲WP,水稻田制劑用量750g/hm2;5)6%井岡·蛇床素WP,水稻田制劑用量900 g/hm2;6)6%井岡·蛇床素WP,水稻田制劑用量900 g/hm2;7)CK(對照區(qū)),小區(qū)面積=33.3 m2,處理3次后重復,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形式。每一處理環(huán)節(jié)都需用藥2次,且用藥間隔約10 d。
1.3 調查方式
2012年試驗設在肇慶市某村,種植的水稻品種為“兩優(yōu)3905”,采用機插的栽插方式,水稻田制劑用量:按照標準用藥量,并對水750 kg/hm2,于8月20日用藥,使用手動型噴霧器,對稻田進行均勻噴霧。采取定點調查的方式,每個處理環(huán)節(jié)設立2個點,每個點定25穴,并仔細記錄每穴施藥前、施藥6 d、施藥14 d后的病指、病株率、病穴率,最后計算水稻天的校正防治效果。
2015年試驗設在肇慶市某村,種植的水稻品牌為“C兩優(yōu)華占”采用移栽的栽插方式,先處理試驗設計中2)、4)、6)環(huán)節(jié),水稻田制劑用量:按照標準用藥量,并對水900 kg/hm2,于7月20日噴灑第1次藥物,7月28日處理1)、3)、5)環(huán)節(jié),采取定點調查的方式,每個處理環(huán)節(jié)設立2個點,每個點定25穴,并仔細記錄每穴施藥前、施藥10 d、施藥24 d后的病指、病株率、病穴率,最后計算水稻天的校正防治效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2012年試驗結果分析
統(tǒng)計2012年試驗結果可知,防治效果最好的是6%井岡·蛇床素WP,其整體優(yōu)于井岡·蠟芽菌WP、20%的井岡霉素SP、井岡·枯芽菌WP。在施藥6 d后,制藥劑量為750 g/hm2的6%井岡·蛇床素WP病指防效、病穴防效和病株防效分別為:58.4%、44.3%、55.8%;制藥劑量為900 g/hm2的6%井岡·蛇床素WP病指防效、病穴防效和病株防效分別為:60.8%、45.8%、60.9%;制藥劑量為600 g/hm2的井岡·蠟芽菌WP病指防效、病穴防效和病株防效分別為:34.8%、20.9%、22.5%;制藥劑量為900 g/hm2的井岡·蠟芽菌WP病指防效、病穴防效和病株防效分別為:36.8%、16.8%、26.4%;制藥劑量為1 125 g/hm2的20%的井岡霉素SP病指防效、病穴防效和病株防效分別為:0%、1.2%、0%;制藥劑量為1 500 g/hm2的井岡·枯芽菌WP病指防效、病穴防效和病株防效分別為:30.4%、0%、16.0%;制藥劑量為1 800 g/hm2的井岡·枯芽菌WP病指防效、病穴防效和病株防效分別為:36.9%、16.8%、25.6%。從數(shù)據中可知,防效最好的生物農藥為6%井岡·蛇床素WP。
2.2 2015年試驗結果分析
6%井岡·蛇床素WP與12%井岡·苯醚甲WP新型生物農藥的防治效果相差無幾,均低于11.0%井岡·己唑醇WP。從試驗結果可知,11.0%井岡·己唑醇WP優(yōu)于6%井岡·蛇床素WP、12%井岡·苯醚甲WP,特別在第二次用藥后,11.0%井岡·己唑醇WP的病指防效達到76.4%、病株防效達到79.4%、病穴防效達61.4%。
3 結論
分析2012年和2015年試驗數(shù)據可知,對水稻紋枯病有著良好防治效果的新型生物藥物為6%井岡·蛇床素WP,該種藥物的效果優(yōu)于井岡·蠟芽菌WP、20%的井岡霉素SP、井岡·枯芽菌WP[1],略低于11.0%井岡·己唑醇WP,但從經濟性的角度分析,6%井岡·蛇床素WP更適合水稻紋枯病防治,其最適宜的制藥劑量為750 g/hm2或900 g/hm2。該種農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優(yōu)勢:首先安全性高,屬于生物型農藥,即使增加用量,也不會產生農藥危害;其次,6%井岡·蛇床素WP可用來代替?zhèn)鹘y(tǒng)農藥,既能保障稻谷的順利生長,也可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利于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2]。
參考文獻
[1]王二龍,馬保德,柳愛平,等.1-甲基-1H-吡唑-5-甲酰胺類化合物的合成與生物活性研究[J].精細化工中間體,2015(5):5-9.
[2]汪惠,謝琳琳,劉文波,等.2種harpin內源表達對短短芽孢桿菌HAB-5菌株抑制和促生能力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11):161-166.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