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在進行化學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會出現(xiàn)波動,興致時高時低,作為基礎教育的工作者,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培育出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現(xiàn)代建設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堅持不懈地注意維持學生的興趣,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興趣,因材施教鞏固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聯(lián)系實際 維持興趣 教法靈活 提高興趣 因材施教 鞏固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確實是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積極思維的最好方法,是調(diào)動學生自覺性的一中內(nèi)在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則無異于苦役。那么,教師應如何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呢?下面,筆者就化學教學實際談幾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上好緒言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剛剛接觸到第一門學科,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好奇感,從而產(chǎn)生求知欲,而化學正是以從此次全新的面目悄然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新鮮科目,所以第一節(jié)課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影響今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效果。為此我在上第一節(jié)化學課時,注意本身的舉止談吐,衣著裝束、教態(tài),盡量給學生留下親切、有知識、有能力的美好的第一印象,使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和尊敬遷移到所教學課的愛好和興趣上。并且,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帶魔術色彩的小實驗,如:等妙趣橫生的魔棒點燈、鎂帶燃燒、會跳舞的雞蛋、燒不壞的手帕等妙趣橫生的實驗,使學生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更使他們的好奇心錦上添花。此時,我不失時機的運用煽動性的語言:“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機器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它是現(xiàn)代的一根科學魔棒”。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維持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將要傳授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如;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深入實踐,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蒸饅頭時,常要加點堿面,蒸出的饅頭柔軟多孔,很好吃,為什么呢?怎樣測量土壤溶液的酸堿度,針對不同的土地應施何種化肥,為什么要推廣無砩冰箔?夏季喝的清涼可口的汽水是怎樣制出來的?又如,再講“碳”的化學性質時,讓學生回家后仔細觀察煤爐發(fā)生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去思考產(chǎn)生現(xiàn)象的原因等等,這樣使學生親切感受到知識的使用價值,感到化學應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應掌握一定化學知識,經(jīng)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從而達到維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的目的。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難以穩(wěn)定,有時甚至會喪失興趣如;化學用語,實驗操作要領的難記憶,分子原子的難理解,物質性質的難區(qū)分,這些學習的困難,會嚴重影響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1)設計引人入勝的導語。每節(jié)課的開場白就象一個演講的開始,一部電影的序幕,是否能引起觀眾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是關系到一堂課成敗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要設計一些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如;小謎語、小實驗,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生活見聞,新聞報導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把注意力集中起來,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課。比如;用國外死亡峽谷的故事引出所講的二氧化碳,用“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道理引出分子的概念等。
(2)知識點分散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材料數(shù)量的增加,記憶所需要的時間并不直接按照記憶東西的數(shù)量來增加,而是比這個比例要大得多,也就是說分散記憶要大大優(yōu)于集中記憶。因而對于元素符號的教學經(jīng)第一章開始就可以要求學生每節(jié)課記幾個課文中遇到的元素的元素符號,這樣到了元素符號那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學生已經(jīng)記住并會寫大部分的元素符號,這樣把難點分散了,效果很好。
(3)編成韻語記憶。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知識編寫成有趣味的歌訣或韻語來幫助記憶。
(4)講故事、打比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課堂上要讓學生成為“好之者,”有經(jīng)驗的老師常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這一“催化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抽象的概念,理論借助恰當?shù)谋扔鳎鷦拥男」适碌仁侄螏椭鷮W生理解如;講分子概念時,采取穿插形象的小故事向學生講述一個科學家做了這樣一統(tǒng)計,10億人數(shù)一滴水中的分子個數(shù),每分鐘數(shù)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shù)3萬年。這樣一講,同學們很快理解了分子是如此的小。講氧氣和氮氣的性質時,把性質活潑的氧氣比喻成好動的“小淘氣”,穩(wěn)定的氮氣比喻成“孤獨的老頭子”。這樣生動形象的比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知識網(wǎng)絡化。隨著教學的進展,學生所學的知識的增多,知識之間的干擾也不斷增大,影響學習興趣,教學中我采用了將知識前后聯(lián)系網(wǎng)絡化的方法來區(qū)分。這樣,知識由零碎分散,容易混淆,達到融會貫通,穩(wěn)定興趣的目的。
(6)搶答比賽法。上習題課時,我將全班學生分ABCD四組,將習題事先寫在卡片上,將一張一張地定時亮出,根據(jù)搶答結果,評定冠軍組,課堂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四、因材施教,鞏固學習興趣
實踐經(jīng)驗和心理學研究都證明,過難過易的問題都會使人失去興趣。過易會使人無所用心,索然寡味,過難也會使人失去信心,望而生畏,只有那些“半生不熟”、“高而可攀的”的習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他們探求的心扉,燃起他們對知識的追求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我因人因材施教,采取第二課堂方法。
對優(yōu)等生。①組織化學興趣小組;②參加競賽培訓;③選做家庭小實驗;④進閱覽室查詢資料。注意啟發(fā)學生思維,讓他們獨立去獲得知識,給他們在較大的自由度和主動權,培養(yǎng)他們對各種資料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真正做到“啟發(fā)”而不是“硬灌”,“引導”而不是“代替”,“活學”而不是“綁死”。
對中等生,讓他們理解、鞏固、掌握好所學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能力。這部分學生往往占全班人數(shù)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多種問題,均在他們之中,老師應多舉一些平行性習題由這些學生解答、糾正、演示,使錯題自生自滅。激勵他們的競爭意識,才取小競賽,互相測試,閱卷形式進行自我補救。
對于那些學習失誤比較多的學生,我采取補救的方法是:①課堂上放慢教學進度,降低起點;②課后布置階梯性作業(yè);③成立課外輔導小組;④多給他們提供一些給在學生面前成功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同樣享受到喜悅。想方設法地防止知識的負積累,從而使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較大地提高,盡量不讓他們掉隊。
總之,我采取以上做法,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主動性,養(yǎng)成他們對化學學科持久的學習興趣情感和意志,有效地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周少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廣西教育,2007,(3).
[2]張旭平,江家發(fā).初中生化學學習的障礙成因與對策[J].化學教學,2004,(5).
[3]陳建榮.化學課情景教學的問題與反思[J].化學教學,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