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系統(tǒng)。漢字的形體千變?nèi)f化,字字都有差異。但是漢字作為音形義的結合體,又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的。教師如果根據(jù)漢字的構字特點,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積極、主動識字的愿望和能力。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下面,我結合實踐體會談談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識字方法:
(1)青蛙過河:用一張張大紙畫好一片片荷葉,在黑板上按順序擺開,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在荷葉上寫生字,用紙剪一只青蛙。讓學生來幫青蛙過河。讀對了往前蹦一個荷葉,讓學生產(chǎn)生成功的喜悅。若讀錯誤,則把青蛙還給老師??菰锏淖R字就變成了一好玩的游戲課,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開火車:根據(jù)自己班級的具體情況,座位的一列或一排組成一列火車。老師說“火車,火車,哪里開”;學生答“火車,火車,這里開”。學生依次按順序認讀生字并組詞。誰讀錯了,這列火車就暫停,讓后面的學生幫助他改正,讀正確后,火車才能再向前開,直到學生讀完生字為止。
(3)變字小魔術?!芭f字變新字”,就是讓學生在學過的字的基礎上,加或減筆畫或部分變成新字,學生記起來會更容易。如“一”,加筆畫學生變成了:十、三、廠、丁、七等。如“里”學生變成了土、田、日、甲、旦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想展示自己的“魔術”,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就記住了生字。
(4)猜字謎。采用猜字謎的方法讓學生識記生字,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字的興趣。老師可以先編一些字謎,引導學生模仿編字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反復的練習后,學生可以自己試著編字謎。如“一口吃了天(吞)”“人在云上走(會)”、“大尾巴的羊(美)”、“三人看日出(春)”等。編字謎這種形式,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趣味性。
(5)順口溜。順口溜的要求是簡易上口,可以模仿課本上或他人的順口溜,也可以老師或?qū)W生自己編順口溜。人教版第一冊《日月明》,學生通過對“三口品,三日晶。”這兩句順口溜的朗讀,對品和晶這兩個字有了深刻的印象?!稙貘f喝水》中通過對“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边@兩句輕松區(qū)分了渴和喝的偏旁。這些朗朗上口的語句,讓學生輕松的把生字記住了。
(6)歸類法。在教學中,把漢字的起源和由來告訴學生,加深學生對生字的理解和記憶。如“衤”,我們讀作“衣字旁”, “衤”旁的字都應該是和衣服相關的,因此,“被、襪、褲、補”等都以“衤”為偏旁。而“扌”是手的變形,“扌”的字都和手有關,如“拍、打、提、拉”等。
當然,識記生字的方法除了以上所述,還有“同部首歸類識字法”、“加部首”…等等。只要你留心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就會有更多的收獲。
總之,只要我們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多教給學生一些識字的方法,認真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就會不斷形成。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等于讓學生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生就能在廣闊無垠的知識海洋中遨游,去攀登科學知識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