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朝高鼎這首《村居》寫出了古代兒童生活的自由美好,放學回來的比較早,趕緊拿起風箏走進楊柳吹拂的壩堤,走進田野放飛童年的快樂?!靶⊥迵涡⊥В挡砂咨徎?。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白居易的一首《池上》勾勒了這樣一幅畫面:池塘中一個個大蓮蓬,新鮮清香,多么誘人??!一個小孩兒偷偷地撐著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他還不懂得隱藏自己偷摘蓮蓬的蹤跡,自以為誰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駛過,水面原來平鋪著的密密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多么生動的畫面,多么淘氣可愛的孩子,多么美麗的鄉(xiāng)村風景??上覀儸F在的孩子無福消受,一個個“談景色變”,擺手搖頭。為什么呢?說來可笑亦可悲,因為家長的“牢籠式的愛”。
一、打開牢籠,讓他能辨五谷
每次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只要一涉及到田野四季山石鳥獸之類的內容我都感到很無奈。因為,孩子們大多數沒有親身經歷;即使去過某某地方,也是過眼云煙忘得一干二凈。所以,發(fā)言或寫作文時要么憑空杜撰,要么背誦例文,要么一問三搖頭。一問三搖頭或背誦例文的尚可理喻,那些憑空杜撰的往往弄得你啼笑皆非。例如,一位六年級孩子寫《可愛的家鄉(xiāng)》:“……春風習習,春風來到了一個新奇而又美麗的地方——田野。田野里的稻田繁茂而又茂盛,每一道道水稻,從天上往地下俯瞰,每條水稻整齊排列……稻田里的黃豆葉經歷春雨的洗淋,露珠到處都是……”還有一個孩子寫道:“那一望無際的稻子都熟了,稻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麥,經過加工之后就是我們吃的饅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而這些孩子大多來自農村。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竟然五谷不分四季不明。假如你突然問他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家院子里正在開的花什么顏色等,恐怕能張開就來正確回答的沒幾個。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要么有個好媽媽,要么有慈祥周到的爺爺奶奶,他們的一切都有人包辦。在家,孩子是大人們的寵物,沒有自由,沒有發(fā)言權。只要做齊作業(yè),完成學習任務一切OK!
為什么會這樣呢?在家長的心目中現代社會發(fā)展快,干什么都需要有知識;所以,他的孩子必須學習好將來才有出息、有飯吃甚至出人頭地。本身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太左了,太過了。孩子也是社會的產物,將來他也要在社會上立足在社會上混。因此,他也應該從小懂得生活,懂得一年有四季,四季有不同;懂得材米油鹽醬醋茶的使用方法,懂得只有四肢勤快才能擁有更豐富的未來。一個長在農村住在農村的孩子,連小麥水稻黃豆的生長季節(jié)都不知道,拿什么理解文本?拿什么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創(chuàng)造快樂?拿什么描摹迎春秋菊?老師說這個問題我已經強調很多遍了,家長說這孩子平時我什么都不讓他干,怎么就學不好呢?我想問問家長,一個回到家里只能被做作業(yè)被看電視被睡覺的孩子,他能知道什么?他什么也不知道,因為他沒有權利知道。所以,我請家長們三思再三思,請你們放放手松松繩子,給孩子一片田園讓他們自己去放飛,讓他們也能陶醉在“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钡姆諊?。
二、松開手腳,讓他自己生活
上周五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這幾天在家做起作業(yè)后學習下面條或煮方便面,回來以后我們交流看誰說的“好吃”。這周一我專門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交流,結果真的讓你啼笑皆非。朱兵說:“老師,我奶奶這幾天很忙沒空教我,所以我不會?!睆堈\說:“我跟我奶說了,可她不相信這是您布置的作業(yè),還攆我滾一邊去,把我從廚房里轟出來了?!崩铥愓f:“我知道怎么煮方便面的,就是把方便面放在碗里把開水倒進去?!标惓恳部迒手樥f:“老師,您看我的手下面條時燙的。”“下面條燙的?我看看”,我走近她舉起的右手。手上抹的是紅花油,食指肚上有個破了的水泡?!疤蹎??寶貝?!薄昂芴?,老師。當時我媽媽非要打電話找你,問你怎么想起來布置這樣的作業(yè)!真害人!我沒讓她問,不然你倆非吵起來不可。”“哦,謝謝你能想這么多!不過,我不會和你媽媽吵架的。我再問一遍,有沒有學會下面條的?請繼續(xù)說?!蔽一氐街v臺上時,田玉苗站起來了。她說:“老師,我學會了下面條。第一次下得太咸了,后來兌了很多水才能吃。不過面條都弄了,媽媽說沒有筋骨了。第二次才成功的,我們一家吃著我下的面條很開心。媽媽說以后她們如果還出門的話,就不怕我一個在家餓著了。”“好??!我們像你們這么大時就會做很多家務活了。如果大人很忙的話我們不僅可以照顧好自己,還能幫助大人分擔家務。只有會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才能逐漸學會獨立,人只有獨立才能成長得快,才能懂得感恩父母?!薄笆堑?,老師。從這次學下面條我才知道原來燒鍋做飯并不是容易的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用心付出。就連洗個蔥蒜什么的都得掰開了洗,不然夾在葉子與根部的泥土灰塵洗不干凈。大人們每天為我們付出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應該為他們分擔一部分家務,因為他們也很忙?!薄澳銈兟牭搅藛幔恐挥姓嬲纳畈拍茏屇銈兠靼滓恍┑览?,這也正是我布置作業(yè)的目的。一個不懂得生活的人心里沒有生活,沒有感恩,也沒有知識。你們不會做,可以學;你們不懂,可以問。生活是一位最好的老師,學會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彼麄円苍S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但只要家長們能夠放手讓他們自己學會力所能及的生活,我相信在他們做人和學習上就能進步的更快,更出色。所以,我想請各位家長給孩子提供這樣的平臺:“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三、閉上嘴巴,讓他學會思考
現在條件好了,孩子的很多需求家長都能滿足。因此,無論孩子遇到什么事情,第一個開口的總是父母或爺爺奶奶。他們會親切地告訴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是錯的,必須怎么怎么樣才行。這樣導致我們的孩子不會思考,不愿思考。只要一遇到問題不是打電話就是回家問媽媽,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變成了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高級寵物,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明天氣溫驟降穿什么衣服,讓媽媽找;同學拿走了橡皮怎么辦,回家告訴媽媽;閱讀理解不會怎么解決,跟媽媽說……媽媽真的可以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嗎?三歲可以,十三歲可以,二十三歲還可以嗎?三十歲還可以嗎?我們的家長,請可以閉上你們的嘴巴,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