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其實就是讀的教學,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朗讀的語文課是凋謝的花朵,是沒有生機的原野。
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 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小學語文課程方案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小學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jié)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痹诮虒W實踐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當學生連課文還沒讀熟練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要求“下面進行有感情地讀一下”等要求后,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不知感情從何而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使之落實到實處。
一、采取多樣化的朗讀,引導學生讀準確、流利
一節(jié)課將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注意做到教師少講,讓學生多讀,以讀為訓練的主要形式,整堂課都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心理學研究表明:初入學兒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所以我根據(jù)不同的訓練內(nèi)容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采用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老師范讀、領讀等,力求學生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收獲。而兒童的模仿性又很強,教師作適當?shù)摹⒓皶r的范讀和領讀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讀我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diào)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給學生。我要求學生在讀書時要讀準每一個字音,做到不減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復、不顛倒、停頓恰當、不頓讀、不唱讀,做到心到、口到、眼到,總之在“準確”、“流利”上下功夫。通過一年的訓練,我班學生在讀課文時能做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發(fā)音準確、聲音亮、按句逗停頓不唱讀。楊正偉同學是我們班讀書的表率,天生有一副嘹亮的童聲,吐字清楚,字正腔圓,每次讀書他都爭著去朗讀。
二、體會感情——把握朗讀基調(diào)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閱讀,理解其內(nèi)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lián)系實際,閱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diào)和語氣。
三、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說話的樣本和寫作的范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抓住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為這些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蘊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cè)ァ!蓖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cè)?。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并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xiàn)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四、發(fā)揮范讀的魔力,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五、扮演角色——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小學生最喜歡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角色表演朗讀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利于語感的培養(yǎng),還有利于語言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
(1)指導學生正確把握角色對象。每一篇分角色朗讀的課文,角色的數(shù)量和對象均不同,教師都應先讓學生有個整體印象。我教學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時,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角色,我這樣提問指導:“棉花姑娘請了幾位動物醫(yī)生給她治???他們是——”幾乎全體學生都能答出:“有三位醫(yī)生,他們是燕子、啄木鳥、青蛙?!边@時相機在黑板上貼出三種動物的圖片,讓角色在學生眼前明確而鮮活。這樣,學生對角色有了整體印象,能更好地分清角色,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從而找準相應的角色語言。
(2)指導學生理清角色語言。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語言,同一角色在不同地方,語言也不相同。找出角色后,為了分清角色語言,可用不同符號勾畫語言。如二年級上冊《看雪》一文中,只有老師和孩子們兩個角色,老師的語言用“——”勾出,孩子們的語言用“~~”勾出,這樣,學生區(qū)分角色語言就一目了然。對于有多個角色的課文,如《酸的和甜的》,可以用“——”勾出重點角色小猴子的語言,用“~~”勾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狐貍、小松鼠或小兔)的語言,為下面朗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語言做下鋪墊。
(3)指導學生讀活角色語言。①抓句中重點詞讀活角色語言。朗讀有輕重,感情才能顯波瀾,對重點詞的重點讀,可以起到以讀促思、以讀促悟的效果。如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中,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教師應緊扣重點詞“無邊無際”提問指導:“小鳥認為天是怎樣的?”“在你的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哪些東西也是‘無邊無際’的?”“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該怎樣讀?誰來試試?”這樣,學生既理解了“無邊無際”的詞意,又讀活了小鳥的形象。②抓句末標點讀活角色語言。新課標明確要求“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根據(jù)標點指導朗讀角色語言,的確有效可行。如二年級下冊《回聲》一課中,小青蛙看到橋洞美景的語言“呱呱呱,多好看哪!”教者應指導學生觀察:“這里句末用了什么符號?誰能來高興地讀一讀?”而后面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教者可指導學生再觀察:“這里句末又用的什么符號?誰能來奇怪地問一問?”這樣,學生看標點朗讀,很容易就讀活了小青蛙高興和奇怪的角色語言。③抓語言前的提示詞讀活角色語言。語言前的提示詞往往是表現(xiàn)角色說話時的心情、神態(tài)、動作,教者重視了這些詞的引導,可以讓角色語言讀得形象生動、惟妙惟肖。如《棉花姑娘》一課中,棉花姑娘驚奇地問:“你們是誰呀?”教者可以從“驚奇”入手,指導朗讀:“‘驚奇’還可換成什么詞?”“誰能做個驚奇的樣子給大家看看?”“棉花姑娘不認識七星瓢蟲,她很驚奇,是怎么問的?”這樣,學生理解了驚奇,表現(xiàn)了驚奇,自然會讀活棉花姑娘驚奇的角色語言。④形式多樣讀活角色語言??傊罅拷虒W實踐證明,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搞扎實,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功夫。而朗讀訓練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尊重學生的選擇、體驗,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倡導個性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著力進行朗讀訓練,就能上出語文課的本色,凸顯語文的味道,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就會彰顯無窮盡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