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即以真實的生活為基礎,寫真人、寫真事,反映真實的生活和世界。善,即要表達正確的感情,要在習作訓練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修煉和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美,即作文時要有美的命題,要有好的意境,要用詩一般的語言來展現。作文,是從生活開始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善于思考,用心去感悟,用自己的靈魂去評判,就不愁寫不出立意深刻,感情真摯的好作文。
關鍵詞:作文 真 善 美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課標的這段話講明了兩方面的問題,即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寫什么?寫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自己熟悉的、實實在在的內容。怎樣寫?“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即在表達上要符合要求。明確了這兩點,我們再返回去看看我們孩子們的作文,經常是缺少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少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腔;編一些不切實際,沒有做過的事情,假、空、套充滿孩子們的作業(yè)本。寫作方法則是:仿寫作文,事情一樣,只是改變人物;抄襲優(yōu)秀作文,背優(yōu)秀作文,考試時默寫在試卷上??傊?,我們已經偏離了新課標對我們的要求。針對以上現象,結合多年來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想從“寫什么”,“表達怎樣的感情”,“怎樣表達感情”三個方面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以真實的生活為背景,寫出“真”作文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的作文要求是內容具體,感情真實。也就是說,培養(yǎng)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是小學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著名作家巴金說過:“必須有話要說,有情感要吐露,才能順利下筆?!濒斞敢苍浾f過,作文的秘訣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其中有真意當然是基礎,只有事實真實,感情真摯,才能寫出好的作文。然而,在我們許多課堂上,老師講評作文時,只注重表達形式,而忽視了作文本身的真實性,明知所寫的人和事是假的,但只要表達形式符合要求,也就不聞不問。還有的老師不管文章是抄來的還是自己寫的,見“好”的就在班上念,就表揚,就給高分。而那些搜腸刮肚寫真人真事真經歷真感情的作文,就因為表達手法單一,老師不但不表揚,反而對其表達上的某些缺陷而橫加指責。這無疑是抹殺了孩子的自信心,覺得自己寫的還不如抄的。虛假的行為一得到姑息和縱容,于是就養(yǎng)成了孩子懶于思考的毛病。只要有作文任務,不是在網上搜,就在《作文選》里挑。當然,真正優(yōu)秀的作文是可以參考的。問題在于我們參考的是什么?我們編輯優(yōu)秀的作文是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優(yōu)秀作文的中心立意,謀篇布局,語言技巧,以啟發(fā)自己的構思、立意和遣詞造句,決不是給孩子們提供素材,好叫他們胡編亂造,這就違背了編輯優(yōu)秀作文選的初衷。只有內容真實才可以寫出感情真摯的作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要求孩子們寫出感情真摯的作文,但如果他們寫的東西不真實,哪來感情?何談真摯?別人的事例,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怎么可能寫出真感情?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十分強調\"真實\", 我告訴學生真實的寫作是一種真實的表達和交流,而不是一種寫作訓練。真實的寫作不是生活的模擬,而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寫作不是寫給老師看的,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真實的感情。真實的東西就是最美的!
二、在習作訓練中弘揚美德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規(guī)定,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梢?,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始終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就更不能忽視。另一方面,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動教科書,她對我們青少年將產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所有這些也是我們今天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源頭活水,更是學生們進行習作訓練的源頭和素材。我們要用好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要結合平時的作文教學和訓練,將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美德發(fā)揚廣大。
作文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習作訓練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所以,我們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會或含蓄或直接地表達出一些自己對世界、對社會的看法。作為教師,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在點評作文時,對一些優(yōu)秀的品質要加以鼓勵和激發(fā),而對一些偏離主流價值觀的錯誤想法,要及時給予糾正。要密切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生活狀況,聯系學生的生存環(huán)境和當前的社會現實,抒發(fā)感慨,發(fā)表議論,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現實社會和人生價值的看法和態(tài)度。要讓學生通過每一次的習作訓練都能在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有所提高,在習作訓練中加深對世界對社會的認識,在習作訓練中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樣,習作水平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為了作文才作文”的困境。
三、在習作訓練中感受世界的美
羅素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教學生寫作文,首先要教會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只有學生覺得是美得東西,他才能有所感觸,繼而才能有所想法,接著才能寫出美的文章。
首先,要學會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從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入手,教會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感受人性的美。告訴學生要賦予平凡瑣事以豐富內涵,要在小事中反映出自己的審美意向,要學會點石成金,平中見奇。
有了細致的觀察,我們還需要思考。偉大的作家契訶夫曾對一位青年作者所說的:“您看這堵墻,似乎它連一點有趣的地方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著它.認真地思考.就會在那里面有所發(fā)現,找到別人以前還沒注意到的更深刻的東西,如果寫下來了這就是與眾不同……”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善于觀察,而且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在事物的表象之下,挖掘更深刻的東西。只有通過思考的東西,才能有深度,才能與眾不同。我們指導學生寫作,應著重抓住寫作中的命題、立意、選材的指導,讓學生在認真思考后命好題,只有好的命題,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寫出美的作文。
真,即以真實的生活為基礎,寫真人、寫真事,反映真實的生活和世界。善,即要表達正確的感情,要在習作訓練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修煉和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美,即作文時要有美的命題,要有好的意境,要用詩一般的語言來展現。作文,是從生活開始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善于思考,用心去感悟,用自己的靈魂去評判,就不愁寫不出立意深刻,感情真摯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