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是生物的靈魂所在,它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生物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尤其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功效。所以在生物教學中無論怎么強調實驗都不覺得過分,這一點在廣大生物教師的教學工作中基本能達成共識。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成為一項重任而道遠的工作。相對于農村中學來說,實驗一般都是驗證性的實驗,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提高實驗技能,探索實驗技巧,如果能把實驗課上好,定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在生物學習方面的能力。
經過幾年的生物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的實踐摸索,我就在農村中學的生物教學中如何在實驗中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方面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以身作則,強調和規(guī)范實驗操作標準,強調細節(jié),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由于是農村中學,出于對實驗好奇,所以學生進入實驗室后,往往不按老師的指示,在不明實驗具體操作步驟的情況下,急于去操作,于是在生物實驗中就出現(xiàn)了許多不規(guī)范的操作,如試管倒置,燒杯不按規(guī)格亂用,用顯微鏡觀察時睜只眼閉只眼,更有甚者,直接把目鏡去下,眼睛直接從鏡筒處觀察,實驗垃圾隨處丟棄等。要使學生克服這些陋習,就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從第一次實驗抓起。所以在實驗操作中,教師規(guī)范的操作和良好的習慣對學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的同時就要認真強調實驗操作的重要性,并且要把細節(jié)之處講解清楚,讓學生熟悉操作標準,注意操作細節(jié),在今后的實驗操作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當學生第一次進入實驗室時,教師就必須先強調實驗室紀律,強調本次實驗的操作標準,在學生進行實驗時,還要時刻注意觀察學生的操作細節(jié),及時糾正錯誤的操作方法,不能坐視不管,敷衍了事,任由學生在實驗室胡亂操作一通。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針對一些常用儀器的操作,同組彼此之間可以相互檢查操作的正確性,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幫助動手能力差的同學,同學之間互助團結,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在快樂中獲得知識。
二、通過反復練習,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技能
生物實驗中最常用的就是顯微鏡的使用,其次就是一些簡單的儀器使用,如膠頭滴管、量筒、燒杯等。由于教學大綱沒有給出充足的時間練習,而且接觸的次數(shù)又少,要讓學生的操作達到熟練程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比如,在顯微鏡的使用上,在短時間內,學生很難掌握其操作技能。一方面是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沒有真正掌握,另一面是學生接觸的時間不多,用時沒有用心記,時間一長就生疏了。甚至連具體的操作步驟都忘了,更別說在顯微鏡下找到細胞了。另外,就是膠頭滴管的使用,量筒刻度的讀法,在實驗中用的次數(shù)少,學生要達到運用自如,談何容易。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室開放的時間,適當增加這些儀器的使用次數(shù),讓學生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技能。
三、利用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在一定的基礎上對新問題的解決能力,必須依賴人對事物的觀察、分析和思考,由其是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開拓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空間,增強了學生在實驗中的觀察、歸納、總結的能力,從中學會對實驗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創(chuàng)設實驗開放性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七年級的《觀察植物細胞結構》,在該實驗中就要求學生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而所選的材料是洋蔥的鱗片,但洋蔥有個特點含揮發(fā)油,不親水,所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氣泡,并且不易著色。由于很多教師在實驗中忽略了洋蔥的這一特點,所以在染色時,遵循書上的實驗步驟,從對側引流,其目的是使碘液擴散整個標本,但如果學生在用吸水紙引流的過程中,把蓋玻片下面的水吸干,做出的裝片下面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氣泡,那么學生在觀察時,誤把氣泡當成細胞來觀察。就達不到觀察植物細胞結構的效果。
改進方法是,在做該實驗時,在載玻片上至少要滴兩滴清水,這樣蓋玻片下空間中水較充盈,氣泡就少。細胞的活性也比較好,學生就容易觀察到細胞。另外,在染色時不用吸水紙引流,而是把裝片傾斜一定的角度(大概10度),然后從較高一側的蓋玻片與載玻片的縫隙中滴入碘液,讓碘液自己流入蓋玻片中,如果流到蓋玻片外面了就用紙擦一下,但其不可用吸水紙在邊緣吸水,只有蓋玻片周圍有充盈的液體,氣泡少,才能觀察到清晰的細胞。
綜上所述,在實驗室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訓練,在實驗教學中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實驗課的較好開展,即使對生物學不感興趣的同學也逐漸對生物產生了興趣,讓學生覺得生物實驗是一件有趣而愉快的事情,而不是一項任務,因為他們在快樂的實驗中獲得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