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深知,兩岸聯(lián)手是化解目前臺灣在南海問題上種種危機的唯一“秘鑰”,卻忌憚美日壓力,不敢?guī)А瓣懳瘯惫賳T一同登陸。如果他在最后百余天的時間里,能夠拋棄包袱,打破束縛,最終與大陸攜手并進,共同保衛(wèi)南海祖權,無疑會讓他的歷史定位,留下更為精彩的一筆。
1月28日,在各界的共同期待下,馬英九排除萬難,登上了太平島。
馬英九此舉不但實現(xiàn)了自己的長久夙愿,對于島內和島外,也具有重要意義。
以實際行動捍衛(wèi)南海祖權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海域,南海問題的背后,不僅是主權的博弈,更涉及到祖權的捍衛(wèi)。
兩岸作為中華民族的承繼者,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去維護好南海的祖權。
2008年馬英九上臺以后,在各方壓力下,在南海議題上一直高度謹慎,不敢強力出擊,不過,馬英九也從未放棄過對于南海歸屬問題的討論,屢屢強調南海是中國海域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
此次馬英九不遠萬里,親自視察太平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向外界傳達出了明確的信息,就是在南海祖權的捍衛(wèi)上,臺灣并沒有做出讓步,反而正在積極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為即將執(zhí)政的蔡英文樹立標桿
眾所周知,由于太平島距離臺灣本島路途遙遠,而且該島本身易攻難守,因而民進黨內一直有人鼓噪著應該放棄太平島,因為守衛(wèi)的成本過高,而且很難看到具體的現(xiàn)實利益。未來民進黨內的這種聲音,是否會直接影響到蔡英文南海政策走向,著實讓人擔憂,馬英九對此自然也是有所察覺。
臺灣當局此次公布馬英九視察太平島的同時,還對外傳達了一條重要信息,就是馬英九希望邀請蔡英文或者民進黨的人士一同前往。
馬英九之所以會向蔡英文拋出橄欖枝,一方面是因為藉此可以展現(xiàn)對于蔡英文的尊重,塑造朝野大團結的氛圍;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可以借此提醒蔡英文,太平島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意義,任何一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捍衛(wèi)好太平島。
事實上,陳水扁和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都曾登陸過太平島,這基本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歷史慣例。馬英九向蔡英文發(fā)出邀請,顯然是希望能夠達到“馬規(guī)蔡隨”的目的,為蔡英文設定一個標準,讓蔡英文將來執(zhí)政后,也安排登陸太平島,至少不至于在立場上過于后退,甚至放棄太平島。否則的話,島內民眾肯定會以馬英九為標桿,向蔡英文發(fā)難。
鼓足勇氣向美國說“不”
2008年馬英九上臺以來,就一直規(guī)劃到太平島視察,但由于各種條件所限,特別是美國的施壓,在過去七年多的時間里,馬英九并未如愿所償。
直至2015年12月12日,馬英九本來計劃在收復太平島69周年紀念日的特殊時刻,登陸太平島。但在啟程前的最后一刻,美方緊急喊停,當時美國白宮國安會前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專門跑到臺灣,聲稱如果馬英九登島,這將是“在錯誤時間釋放錯誤的訊息”。
馬英九擔憂美國會祭出停止對臺軍售、干擾臺灣“大選”等殺手锏,最后不得不自我限縮,放棄登島。
此次馬英九登島,美國同樣也是強力阻撓。就在宣布馬英九即將登島的第一時間里,美國在臺協(xié)會發(fā)言人游詩雅、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等人,馬上就跳了出來,大放厥詞,以“失望”、“警告”等強烈措辭,意圖阻止馬英九登島。
已經(jīng)處于執(zhí)政末期的馬英九,此次終于不再對美國言聽計從,義無反顧地登島,這種魄力,在整個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實不多見。
打破越南、菲律賓的認知誤區(qū)
為了能夠在南海的地區(qū)博弈中分得一杯羹,進而攫取更多的漁業(yè)資源和海底石油、天然氣資源等,近年來,菲律賓、越南等國也都以“聲索方”的姿態(tài),加入到了南海的爭端中來。
前段時間,菲律賓還有意扭曲事實,以虛假的太平島照片來向海牙國際海洋法庭提出:“太平島不是島?!?/p>
這一惡劣行徑,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而越南也不甘示弱,近日還幕后指使該國漁船闖入太平島12海里以內的海域進行挑釁。
馬英九此次登島,親自食用太平島上自產的雞肉,飲用太平島上水井中的淡水,無疑可以向外界有力地證明,太平島就是天然島,完全具備人類居住的客觀條件,因而菲律賓的說法并不能成立。
而馬英九去慰勞駐扎在太平島上的軍人和海巡署警察,也向外界特別是向越南說明,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高度重視太平島的防務工作,如果未來再故意挑釁,臺灣絕對不會示弱。
馬英九執(zhí)政雖然已經(jīng)臨近尾聲,但仍然沖破藩籬,踏上太平島,勇氣可嘉,魄力可贊。盡管如此,馬英九此次太平島之行,也有部分讓人難以滿意的瑕疵。
例如,馬英九以飛機空間有限為由,拒絕媒體隨同采訪,這實在是一種托詞,其真實的目的,乃是有意對此次視察進行低調和冷處理,以免讓美國、越南等國產生強烈反彈。
更讓人遺憾的是,雖然馬英九深知,兩岸聯(lián)手是化解目前臺灣在南海問題上種種危機的唯一“秘鑰”,卻忌憚美日壓力,不敢?guī)А瓣懳瘯惫賳T一同登陸,這顯然是在告訴外界,未來(很可能)不會與大陸展開南海議題上的合作。
當然,如果馬英九在最后百余天的時間里,能夠拋棄包袱,打破束縛,最終與大陸攜手并進,共同保衛(wèi)南海祖權,無疑會讓他的歷史定位,留下更為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