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領導生命周期理論是一種重要且應用廣泛的管理理論,將其應用于班級管理,可以有效改善班級管理水平,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增強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特點及領導生命周期理論適用性的基礎上,探索領導生命周期理論在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領導生命周期理論;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6-0045-03
【作者簡介】趙敏,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財經分院(南京,210000),講師。
五年制高職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夠用為度、實用為本,適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需求,深受社會歡迎。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yè)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國家對職業(yè)教育投資不斷加大,五年制高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然而隨著高校擴招、普高增容以及職業(yè)教育階段的普及,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生源質量顯著下降。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五年制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同時,年齡小、可塑性強、正處于學習能力最佳年齡段等特點又是他們的優(yōu)勢所在。由于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班級里度過的,因此,如何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已經成為五年制高等職業(yè)學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學習并掌握一些現代管理理論和管理技巧,可以有效促進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一、領導生命周期理論概述
領導生命周期理論是領導權變理論之一,也稱情境領導理論。該理論認為沒有一成不變、適用于所有情境的領導方式,領導應重視下屬的權變因素,有效的領導方式應隨著員工成熟度的變化而變化。員工成熟度可以分為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就是指員工自己追求成功、承擔責任的愿望,心理成熟度高的人不需要太多的外在激勵,他們主要是靠自我實現的動機。工作成熟度是指員工從事工作的能力、技巧和經驗等,工作成熟度高的人可以獨立完成工作任務而不需要別人指導。員工的成熟度是決定領導風格有效性的重要變量,科學的領導就是依據下屬的成熟度水平選擇正確的領導風格。
根據領導生命周期理論,隨著員工的成長,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的關系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不成熟階段。在這一階段,員工對于執(zhí)行某任務既無能力又不情愿,他們既不勝任工作又不能被信任。第二階段為初步成熟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員工缺乏能力,但愿意執(zhí)行必要的工作任務,他們有積極性,但尚缺乏足夠的技能。第三階段為比較成熟階段。該階段員工有能力卻不愿意干領導者希望他們做的工作。第四階段為成熟階段。該階段的員工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讓他們做的工作。領導者應針對這四個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領導方式,以達到有效的領導效果。當下屬成熟程度為第一階段時,選擇命令型領導方式。在該種領導方式下,由領導者進行角色分類,并告知員工做什么、如何做、何時做以及到何地去完成不同的任務。它強調行為指導性,通常采用單向溝通方式。當下屬成熟程度為第二階段時,選擇說服型領導方式。在這種領導方式下,領導者既提供指導性行為,又提供支持性行為。領導者除向下屬布置任務外,還與下屬共同商討工作的進行,比較重視雙向溝通。當下屬成熟程度為第三階段時,選擇參與型領導方式,在這種領導方式下,領導者極少進行命令,而是與下屬共同進行決策。領導者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工作的進行和溝通。當下屬成熟程度為第四階段時,選擇授權型領導方式。在這種領導方式下,領導者幾乎不提供指導或支持,通過授權鼓勵下屬自主做好工作。領導者要不斷改變自己的領導風格,領導生命也隨之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
二、領導生命周期理論在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能夠成為真正有用的人才。五年制高職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正處于學習技能、提升能力的最佳年齡段。因此,作為班級的領導者,班主任將領導生命周期理論應用于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可以有效促進班級管理目標的達成。根據領導生命周期理論,沒有一成不變,適用于所有情境的領導方式。領導者應根據被領導者的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采用不同的領導方式,通過有效的領導促進下屬的發(fā)展與成長,實現下屬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由無知到有知、由沖動到沉穩(wěn)、由目光短淺到志向遠大的轉變。班級管理也不例外。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不同,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領導方式,以期改善班級管理水平,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陌生疑慮的職一階段
職一學生雖然已經成為高職學生群體中的一員,但他們剛進入職業(yè)學校,對環(huán)境不熟悉,加之年齡小,心智不成熟,遇事處理能力差,大部分學生缺乏獨立性,對班主任依賴性較強,遇事習慣尋求幫助,處理事件不成熟。在學生剛進入職校的第一個階段,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采用任務導向型的領導風格更為合適。班主任必須明確地告訴學生學校和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學生在校應該達到的目標,要求并指導學生遵守學校和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制訂學習計劃和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在這個階段,班主任應該采取命令式的領導方式。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時發(fā)出命令,將會使班級陷入混亂,使剛剛進入職校的學生產生焦慮的情緒。此外,與初中嚴格的學習環(huán)境相比,職業(yè)學校的學習氛圍較為寬松,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比較懶散,學習惰性顯著,班主任應該及時進行說服教育,并嚴格要求學生。班主任要及時消除學生的惰性思維,督促并幫助學生盡快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為高年級繁重的學業(yè)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做好準備。細節(jié)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只有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才能讓他們在今后的發(fā)展中處于有利地位。
(二)一知半解的職二階段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周圍環(huán)境熟悉度的增加,職二學生思維水平漸趨成熟,對職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但仍然不成熟。經過一年的接觸和了解,部分學生由于愛好和性格的相似以及情感方面的需要建立了穩(wěn)定的伙伴關系,形成了很多小團體,有些小團體目標與班級目標一致,而有一部分則與班級目標不一致。小團體穩(wěn)定后,由于差異的客觀存在,沖突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與班級目標一致的小團體受到教師和同學的歡迎,與班級目標不一致的小團體則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而隨著思維水平的漸趨成熟和學生之間熟悉度的增加,職二學生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他們在面對班主任和同學做出的讓自己不滿的決定時,會不愿配合甚至公然對抗,這一時期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極容易產生矛盾,班級管理者如不能妥善處理這些矛盾,則會對班級管理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此時,作為班主任,命令式的領導方法仍然是必要的,但必須輔之以說服式方式。這時如果仍然一味使用強硬的命令式方式,會激起學生的反感,使教育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有時候視具體情況不同,還有可能采用以說服式為主,命令式為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
(三)積極主動的職三階段
經過在職校兩年的生活與學習,學生進入三年級之后,其成熟度得到顯著提高。此時,領導有力的班委會已經建立,良好的班風已經形成,班主任不再需要像入學初那樣直接對學生進行指導了。學生也開始產生更高的成就動機,也有意愿承擔更大的責任。班主任應當積極地轉變角色,此時過多的指揮會引起他們的不滿,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鍛煉,高職學校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學生要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班主任也要有意識地與學生共同對班級事務制定決策,班主任的主要角色是為學生提供便利條件與溝通。
在這一階段的班級事務管理過程中,如果仍然由班主任一人決策,會產生兩個不利后果。
第一,決策的質量受到班主任的理性限制?,F代管理學認為,一項合理的決策至少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決策者能搜集到的所有與決策事項相關的信息,二是決策者對決策事項能制定出的所有決策方案,三是決策者知道每一種方案會產生的后果。然而,這三個條件很難完全滿足,因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這表現在三個方面:知識有限、預見能力有限、設計能力有限。這些限制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對班級決策的影響也是必然的。班主任在決策時無法完全克服這種影響,只能努力減弱理性有限的消極影響,設法使決策盡可能貼近合理的標準。這種努力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決策權力下放,把決策交給與決策需要解決的問題直接相關的學生去制定;組織民主決策,用群體的智慧彌補個人的理性不足。
第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鍛煉。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學生,除了要重視實務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職業(yè)技能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人溝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的職校學習與生活,盡管成熟度有一定提高,但仍顯得不夠成熟。此時不適合將決策權力下放,組織民主決策更為合適。此時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宜采用參與型領導方式。
(四)較為成熟的職四、職五階段
到職四、職五階段,學生在為人處世方面逐漸變得更加自信,他們已經能夠自我指導,心理和工作上的成熟度也得到極大的提高。在這個階段,學生們已經越來越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領導者可以降低支持與指導的比重,此時,班主任的任務就是明確目標,授予權力,讓學生在遵守校紀班規(guī)的基礎上完成任務。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而言,班主任采用授權式的方式管理班級最為合適不過。通過授予權力,班主任按照一定的標準,將權力合理地分配給學生,把適當的任務交給合適的學生去完成,讓學生人人有事可做,并組合和協(xié)調所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職位上從事不同的班級管理活動。這些管理活動要求學生掌握與之有關的大量信息,讓直接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去制定與他們直接相關的決策,這些決策可能更合理。而要使學生所從事的不同活動都能對班級有所貢獻,不僅要使學生的活動相互協(xié)調,而且要授予學生必要的權力,使學生能夠有條件調動和利用一定的資源組織自己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重要影響。要使班主任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成熟度選擇不同的領導方式。學生的成熟度不同,選擇的領導方式就不同。對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而言,一年級的學生適用于命令型領導方式,二年級學生適合采用說明型領導方式,三年級學生適合采用參與型領導方式,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適合采用授權型領導方式。
【參考文獻】
[1]翟申嬋.管理學在大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商情,2013(8).
[2]陳抗.8S管理在職業(yè)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版),2013(16).
[3]黨曉萍.馬斯洛需求理論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農村教育研究,2011(11).
[4]李敏.淺析激勵理論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青年與社會,2013(6).
[5]李丹.淺析激勵理論在職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2015(4).
[6]黃益卿.探究心理契約理論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教育,2012(5).
[7]陳傳明,周小虎.管理學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8]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黃衛(wèi)偉,孫健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