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建設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需要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將心育與班級建設融為一體,是實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心育有利于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有利于班級精神與集體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班級人際關系的優(yōu)化。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6-0040-03
【作者簡介】朱慧慧,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南京,210044)小學部德育處主任,一級教師。
班級是一個系統(tǒng)的組織,有班主任、各科教師、學生等成員,有班委會這樣的正式組織,也有各種小團體等非正式組織;班級還是學生和教師獲得成長動力的環(huán)境,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有良好的交往,彼此信任。如果班級成員之間關系緊張,身處其中的個體就會產(chǎn)生負能量。班級建設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需要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怎樣讓一個班級成為師生共同體,順利走向班集體?班主任教師巧妙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會對班級建設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一、心育有利于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班級要想良好運轉,需要有班規(guī),也就是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它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規(guī)章制度,也為學生評價自己和他人提供標準,使學生行為有章可循。
班主任接手新班級時,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建立并完善班規(guī)。當學生進入新班級時,彼此之間還很陌生,類似心育團隊輔導中團體形成的最初階段。班主任在第一周可以借助團隊輔導中“建立團體”的方法,利用班會課開展一次“建立班級”的活動。首先可以使用一些暖身游戲,以此降低新環(huán)境給學生帶來的焦慮。接下來讓學生分組玩游戲,形成愉快、安全的“場”,增進學生間的了解,促進彼此盡快認識。最后,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下,結合游戲中出現(xiàn)的值得關注的問題,聯(lián)系本班的日?;顒樱贫ā皥F體契約”,由學生動筆寫下“契約”——班規(guī),置于班級醒目處。有一點值得強調,班級這個組織包含學生和班主任及各科任課教師,所以班規(guī)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遵守。
當班規(guī)制定在游戲中展開、完成,班主任教師要針對游戲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班級日常生活,指導學生制定出符合本班班情的班規(guī)。這樣制定出來的班規(guī)才能有的放矢,利于班級管理。學生用自己的體驗、智慧制定班規(guī),離開“單項強制”,回歸“雙向契約”,離開了權威,回歸了民主,整個班級的成員會因為制定班規(guī)而聯(lián)結得更加緊密,實施班規(guī)也變得相對容易起來。學生和教師共同執(zhí)行這個班規(guī)時,所有的人都覺得“我們在一起”,會感到有力量,生活在這個班級也會充滿幸福感。
接下來的幾周,班主任教師應鼓勵學生相互間多了解,多認識,并嘗試運行班規(guī)。班主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人本主義”觀點,多關注自己以及他人的實際情況,當發(fā)現(xiàn)班規(guī)不完善之處,可以定期在小組內合議班規(guī)新條目,最后和全班同學分享。當學生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他們才會更用心、更真誠地去完善和修正班規(guī)。
二、心育有利于班級精神與集體意識的形成
集體意識是班級發(fā)展為班集體的重要標志。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紙上空談,更不是簡單說教可以做到的,它滲透在班級各類活動之中。若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加班級活動,遵守班級規(guī)定,那么此時班級集體意識就初步彰顯。可大多時候,班主任教師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和諧的狀況:總有一部分學生對班級活動不上心,應付了事;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活動應由班主任教師組織開展,自己沒有能力“參政議政”;還有少部分學生堅持“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把自己與班級活動割裂開來。
班主任教師都明白集體意識對于一個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性。班主任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首先重在“預防”,預防大于治療。進行班級活動前,班主任教師可以先設計接近班級情況的“兩難情境”,然后請學生共同分析。在“兩難情境”的分析中,學生可以了解他人和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進而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在分析中,學生也會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和位置,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活動。“兩難情境”分析為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學生們會通過討論找到正確處理個體與集體、個體與他人之間關系的方法,進而團結合作、共同發(fā)展,班級集體意識也在此過程中悄然形成。
然而,班主任教師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即便活動前做了心理建設,活動中有學生出現(xiàn)不遵守已討論的“規(guī)則”也很正常,這時最忌“暴跳如雷”。對平時有集體意識的學生偶爾出現(xiàn)小狀況這種情況,班主任教師需要具體了解并給予理解;對平時集體意識不強的學生繼續(xù)平時的狀態(tài),班主任教師則需要敏銳找“例外”,只要找到“例外”就和他進行深入討論,如某個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時,教師可以和他探討原因,以此強化他“和同學們一起”的快樂感受,體會集體中大家相互支持的情感。當然,在下一次班級活動前的“兩難情境”預設中,可以把他的“元素”巧妙設計進去,讓他自己覺察、行動。
三、心育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點,這有助于促進學生個體和班級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班主任有了良好的核心管理力量——班干部團體還不夠,還得調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班級管理中來,這首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完善以及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班主任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列出班級的發(fā)展目標,然后根據(jù)班級的發(fā)展目標列出個人的發(fā)展目標,并指導學生每天對照個人目標進行評價。通過自我檢查、自我監(jiān)督,完善學生自我形象、增強學生自我意識、加深學生的自我角色認同。
同時,學生們在此過程中還會汲取班級團體的力量,這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會更加有效,進而反作用于班級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班主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讓學生在情景中找準自己的角色,感受每個角色在群體中的位置和責任;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畫一畫“理想的自我”,通過這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使學生從內心找到前進的動力,調整自己的發(fā)展方向;班主任還可以建立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心得以及成長經(jīng)歷寫成日記,以此加強班級內的信息交流和反饋,為每個個體提供學習和借鑒的材料。不經(jīng)意間,良好的班風也就形成了。
四、心育有利于班級人際關系的優(yōu)化
班級是一個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小社會”,學生和教師在班級中與他人建立關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與他人輕松、愉快地交往。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及和諧的心理氛圍,對學生和教師的健康成長有深刻的影響,有利于班集體的最終形成。
有的班主任認為自己是“一家之長”,于是管交往、管吃飯、管睡覺,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但換來的卻是學生的不理解和反感,學生會覺得自己被盯牢了,沒有自由,沒有尊重,更談不上被關愛。于是,班級的班規(guī)會時不時開天窗,班主任“痛心疾首”,覺得學生不聽話。此時,班級的人際關系緊張,學生和教師都無法愉快地生活在這個環(huán)境里。所以,班級人際關系的建立,首先在于教師和學生間平等關系的建立。班主任教師應該明白,學生和班主任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帶有原生家庭的烙印,都有自己獨有的成長經(jīng)歷,都有自己的行為、思維模式?!凹议L式”班主任可以將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自己的經(jīng)歷聯(lián)結,進而反思:為什么我習慣“管”和“壓制”?為什么我喜歡聽話的學生?為什么我很難理解學生?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教師往往會培養(yǎng)班干部,以協(xié)助班級管理。其實班干部管理班級時容易和部分學生起沖突,班主任如果一味批評“挑釁者”,會讓班干部與“挑釁者”以及其他同學的關系更加糟糕。心理咨詢中,角色扮演法是指在特定情景下給予來訪者角色實踐的機會,使來訪者在真實的模擬情景中,體驗某種行為的具體實踐,從而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班主任教師可以指導班干部與“挑釁者”進行角色扮演,讓“挑釁者”扮演班干部,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班干部的難處,體會班干部被挑釁的心理感受,從而反觀自己的做法。與此同時,讓班干部扮演“挑釁者”,了解“挑釁者”的意圖,明白“挑釁者”的心理感受,進而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讓他們兩個進行“情景重現(xiàn)”,讓班干部和“挑釁者”重塑溝通模式,進而真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班級中的非正式群體管理是班主任常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非正式群體的產(chǎn)生是因為這群學生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思維方式等,其內部有很強的凝聚力。班主任教師既要關注非正式群體內部的活動,又要關注它與整個班級的關系。班主任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找朋友”游戲,先讓學生在紙上寫上自己認為最重視的幾個品質,然后拿著自己的紙條和別的同學比對,一處相同,單手擊掌一下;兩處相同,雙手擊掌;三處相同,相互擁抱;四處相同,成為“連體人”。這個心理游戲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和班上很多同學都有共同點,從而擴大學生的交往圈子,讓學生不局限在某一個非正式團體中。通過這個活動,還可以找出全班同學共同的興趣愛好,非常有利于班級的文化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班級成為師生成長的共同體,有助于班集體的形成,可以讓學生形成自主管理、明辨是非的能力,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更大的推動力,而班級也會因學生的成長而更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