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攜帶并使用手機已經(jīng)是一個大眾性的問題,從最初的抵制到現(xiàn)在的越來越普遍,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從”玩手機“逐步轉化為”用手機“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網(wǎng)絡漸漸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對于學生而言,最方便、最快捷的工具莫過于手機。手機逐漸從最初的接打電話轉變?yōu)閷W生獲得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這個信息時代,各種信息都以指數(shù)型速度膨脹和爆炸。而我們的學生正處于十五、六歲好奇而又感性的年齡,面對豐富生動的信息,想要了解和接觸的心蠢蠢欲動。網(wǎng)游、電影、追劇、聽歌、看書、聊天都可以通過手機這樣一個小小的屏幕來得到傳遞和延續(xù),有誰又能抵制它的誘惑?作為一個教師,一味的拒絕已經(jīng)是下下策,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讓手機為學生、為教學服務。
一、為手機設立“作息時間表”分設小組,互相監(jiān)督
相信任何一個在校的學生,無論他當時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態(tài)多么糟糕,在他的心底都有被認可的愿望。也許他們此時正沉溺在網(wǎng)游中,迷戀于電視劇中,但是他們心底知道,這種做法不可取,用他們的話來說是“我也不想這樣,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教師只要以此為切入點,與學生一起來探討如何應對?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最重要的一點就歸結在——自制力差。找到原因,教師就要對癥下藥,讓學生自己找要好的同學組成小組,每組五六個成員,互相監(jiān)督。并不是一味的制止用手機,而是為手機設立一個“作息時間表”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上課時間沒有老師允許絕不使用手機
(二)追劇者,網(wǎng)游者每天最多娛樂時間限制
(三)下載至少一個與專業(yè)相關的APP,一天至少完成一個小任務
(四)設立明確的獎懲制度
(五)“作息時間表”清晰明了,特定的時間段有特定的任務。
這樣,同學之間互相的監(jiān)督,教師也要經(jīng)常了解調查學生執(zhí)行情況,落實“作息時間表”。讓學生從沒有節(jié)制的玩手機中慢慢脫離出來,成為學生調節(jié)、放松的工具。
二、利用微信、QQ等手機APP交流軟件,建群加友,與學生建立新型溝通橋梁。
雖然師生基本天天見面,可以面對面的進行交流。但有些學生羞澀、靦腆或一些其他的原因,他們更喜歡在朋友圈,說說里傾述自己的心情,曬此時的狀態(tài)。教師就可以通過這一途徑,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在他們失意或沮喪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分析情況,并給于最真實的鼓勵和安慰。教師也可以多發(fā)表些心情文字,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借以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這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多了一個溝通橋梁,更容易建立一個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
同時,在班級群里,主動和學生互動交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一起聊天,了解他們的動態(tài),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以便于制定出最合適的教學計劃。課后也可以詢問教學效果,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在線解答,并從中得到反饋。教師也可以在群中多發(fā)一些趣味性的與學科相關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嘗試解決,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讓手機為教學服務。
三、制作微課視頻,上傳網(wǎng)絡,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面對千篇一律的課本教學,學生也更感興趣直觀、形象的動態(tài)演示。 而微課短小而精干的特征,正好滿足當代學生隨性、自我的時代特征。他們可以利用手機網(wǎng)絡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課程,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時間來調配學習內容。對于不解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直到明白為止。避免部分學生礙于面子,不懂裝懂。教師也可以通過班級群上傳學科關鍵知識點、難點、重點的微課視頻,方便學生及時解疑答惑。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微課更生動,直接。學生有需求時直奔主題而來,微課也開門見山,用最短的時間幫組學生解決他們當下最關心的問題。免除了學生在課本上找不到,不好找的煩惱,充分發(fā)揮手機潛能,讓它成為學生學習的幫手,而不是厭學的幫兇。
同時,利用手機小巧方便攜帶的特征,觀看微課視頻也成為翻轉課堂的必要手段。我們一直在推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打破以往教師講,學生聽得格局,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小主人。而如何真正的讓學生動起來就是一個大的問題?手機網(wǎng)絡的便利性,可以督促學生完成自學,從而在課堂上實現(xiàn)逆轉,提出問題,翻轉課堂。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而主動探索,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開發(fā)手機功能,輔助專業(yè)課、公共課的學習。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所擔心的手機游戲、娛樂其實只是它功能的冰山一角,它更強大的資源在如今也嶄露頭角。就拿數(shù)學來說,好多難以用筆描畫出的圖像以及圖像的性質,通過手機的一個小軟件輕松搞定。例如Graph Professional 軟件,學生只需將函數(shù)式輸入,就可產(chǎn)生對應的函數(shù)圖像,在需要時可縮放、旋轉,方便學生找出函數(shù)性質及相關知識。而且這種圖像相比手繪圖更加形象、具體、精確,節(jié)約了作圖時間,同時豐滿了學生頭腦中圖像的形象,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雖然手機功能的開發(fā)并不是我們能力范圍所及,但是能夠合理及時的利用就需要我們認真探討。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轉移對手機的關注點,讓手機在課堂上也可以堂堂正正的出現(xiàn)在書桌上。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多關注科技所帶給我們的便利,讓課堂變得更輕松,讓學生學的更自如。
任何事物的產(chǎn)生都是一把雙刃劍。手機作為高科技的產(chǎn)物,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便利之際,它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也不在少數(shù)。但是學生喜歡用手機,特別有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離不開手機,一旦找不到手機,就會心神不寧,感覺生活不完整。所以,作為教師只能承認手機的存在。它的存在就說明了它的必然性。我們能做的就是揚長避短,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讓它最大限度的為我所用??萍荚诎l(fā)展,教學手段也需更新,利用已有的現(xiàn)實條件,組織現(xiàn)代化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讓科技為我們服務,讓手機成為我們最便捷的教學工具。
(作者單位:河南省項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