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美教育是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常談常新的話題,而集人文性與工具性于一身的語文學科在這方面更是義不容辭擔負起了此項教育內容。尤其在中學生經(jīng)常犯難的詩歌閱讀中應盡可能發(fā)揮審美教育的優(yōu)長。本文試著從詩歌誦讀方面做突破口,將審美教育、美讀法引入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在視聽感官中體察語文教學的另一種魅力。
【關鍵詞】美讀;詩歌誦讀;韻味;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要體味作品的語言美,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讀”,因為朗讀是人們碰觸知識的主要獲取方式,是領略文章之美的重鎮(zhèn)。葉圣陶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提出“美讀”的要求:“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方法,所讀的若是白話文,就如戲劇演員讀臺詞的那個樣子。所讀的若是文言文,就用各地的讀文言的傳統(tǒng)讀法,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雹偃~先生把孟子的“以意逆志”作為美讀的首要前提,只有體悟作者的情感,即通過“意”知其“志”,方能生成與作者相類的情感,進而設身處地,深入課文深層意蘊的情感思想,達到“與作者心靈相感通”。同時在美讀的過程中,讀者也會受到熏陶與感染,增強審美能力。但是對于初學者,僅僅面對作品尚難迅速體驗到作者之情,故還需要“知人論世”,了解了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將有利于美讀的展開。
美讀法在中學語文古代詩詞的朗讀中作用是最為明顯的。下面就李煜的《虞美人》為例來體會其美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就這首韻文學的代表作品而言,我們首先必須了解李后主亡國后的生存狀況,探得作品中蘊含詞人情志的概貌。王铚《默記》載:后主降宋后學與金陵舊宮人云:“此中日夕只以淚洗面。”又引《江南錄》云:“李國主小周后,隨后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shù)日。出必大泣,罵后主,聲聞于外。后主宛轉避之?!庇衷疲骸坝趾笾髟谫n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崩铎嫌傻弁醭蔀殡A下囚,隱忍茍活,難以保護自己的妃后,其痛苦尷尬的境遇和內心的強烈悲悔可以想見。后主以淚洗面,寄托己之苦情于詞,可又因此慘遭鴆殺,更增詞之悲苦之情。把握了這首詞的背景知識,我們能較快地生成與詞人相類的情感,最終成功地實現(xiàn)美讀。接下來我們從讀法方面看一下具體分析:就句式方面,我們從“春花秋月何時了”來看,在讀的時候要盡量用舒緩悠長的語氣,因為詞人胸中充滿了悲涼,一年一年的歲月重復與更迭,加重了詞人不堪回首的情味,而這樣的味道被慢節(jié)奏帶了出來;第二句,句式短促,因短小而有感慨之味,與前一句一問一答,又因它本身又是反問句,將第一句的不堪回味的味道表達得更加強烈。第三句七字構成,還可以延續(xù)用漫長舒緩的語氣,以表現(xiàn)出詞人被困“小樓”的孤獨與落寞。接下來的九字句,讀來一定要深沉、緩慢,詞人對故國無盡的懷想和對自己身世的飄零之感如浪潮般拍打著他不堪一擊的心岸。下片“雕欄”一句變成淺吟低唱,虛寫出對眼下故國的猜想。接著又是一個短小的句子,“只是”讓這個句子產生了轉折,五個字又將心中剛剛對故園的懷想淪為了深深的絕望。最后兩句是千古名句,首先,它的一個設問(尤其是其中的“問”“能有”“幾多”幾個詞的語氣),感嘆的意味再次出現(xiàn),詞人終于將郁積已久的綿長的愁悶傾吐干凈;其次,詞人運用比喻將自己的愁怨化成一江春水,綿延無盡,洶涌澎湃,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詞人在整首詞中的情感歸宿。
就節(jié)奏而言,最后兩句為長句,很好的抒發(fā)了詞人那種悠長無盡、傾瀉似的悲哀,這樣的長句兩音一“頓”。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句中,恰是詩詞中的“四頓”“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出現(xiàn)了“五頓”,這樣的節(jié)奏很難在詩詞中見到,將詞人那種漫長無盡、奔涌般的情感徹底的表露了出來。就全詞而言,通過這種體驗式的美讀作者與讀者達到了心意相通的境界,雖遠隔時間與空間,卻令今人扼腕,仿佛那千年的嘆息聲還在我們耳邊。
美讀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將文本的典范力量、優(yōu)美的文字和文本內在的邏輯規(guī)律轉化為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一點一滴的鑄造起語文的審美感受。在美讀中,領悟詩歌的韻律之美,展開對詩歌的虛實想象,從而領悟文本的情感意蘊。當然,這種“美讀”能力的獲得不可能是快捷的,就一篇作品而言,必須要反復誦讀,循序漸進體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長時間的培養(yǎng)這種閱讀習慣,才能最終提高生成體驗的速度,迅速品味出作品的內涵,獲取美的感受。
注釋
①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25.
參考文獻
[1]蔣念祖.美育與中學語文教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袁迎春.論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及其培養(yǎng)[J].語文學刊,2003(3).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