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學生而言,習作能力的高低能夠體現(xiàn)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水平。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應當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觀念,通過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習作作為一個體現(xiàn)個人思想情感的創(chuàng)造性學科,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是語文的綜合能力體現(xiàn)。但是,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方法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習作積極性,讓學生對于習作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結合素質教育的特點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小學習作教學方式的改變,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文習作教學多是為了應試的目的而進行的教學。很容易導致小學生的作文產生千人一面、語言雷同的結果,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習作積極性也有著負面影響。究其原因,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缺乏語言基礎知識
平時,學生的生活大多在學校度過。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無法接觸外界社會和人群,導致語言匱乏、見識狹窄,如果教師無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課外閱讀的引導,極易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語言和知識儲備量支撐表達,進而在寫作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習作平淡如水,毫無新意。
(二)缺乏讀寫練筆機會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讀寫的能力訓練較少,使得學生的練筆機會也相對不足。這直接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塊分支相互割裂,無法達到融合。讓學生的閱讀和習作無法達到有機統(tǒng)一,出現(xiàn)“擁有積累也無法寫出來”的尷尬境地。同時也降低了語文學習的價值。
(三)缺乏指導要求過高
小學生由于積累較少,沒有寫作的經驗和能力,因此需要教師的積極正確引導,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如果一味地以應試為目的要求學生進行任務式寫作,感情的流露也寫作的水平必然受到影響。另外,如果教師要求過高,則會讓學生感到寫作的難度過大,產生畏難心理,進而對于習作擁有抵觸心理,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
二、小學習作教學的重要性
在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作文教學的地位就明確提到:“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
因為作文教學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綜合能力與素質的綜合訓練,更是對于學生心理活動的訓練,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因此說有效、科學、合理地進行小學習作教學,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小學習作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積累閱讀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積累可以有效達到拓寬眼界、獲取經驗的效果。對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圖書推薦、交流讀書心得、開展讀書活動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讀書。另外,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自己的書籍和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積累自己的閱讀量。
另外,教師還應該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學生在初次閱讀時可以了解作品的結構框架,對于重點段落進行精細研讀,還可以準備一個“摘抄本”,對于好的語言表達進行摘抄,用于以后的積累和習作運用。不僅如此,學生在閱讀作品之后還可以寫讀后感,哪怕讀后感的語句不精美、篇幅并不長,只是為了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寫下來即可,同時增加了自己的練筆能力。這樣,學生既閱讀了優(yōu)秀作品,還積累了素材,同時進行練筆。一舉多得。
(二)接觸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時,還應當鼓勵學生多接觸自然,參加活動,幫助家里做家務事,通過生活積累自己的習作原始材料,讓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親身經歷,從而在寫作時能夠有真情實感,擺脫應試作文的呆板和平庸,實現(xiàn)“下筆如神”。
對于這一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和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事實上,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僅僅因為學生不曾關注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缺乏細致的觀察和回味,所以無法獲得太多的經驗積累。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一些觀察生活、人物和事物的方法,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細節(jié),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生活和習作的興趣,對于閱歷積累、寫作訓練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正確引導
教師在習作的教學時應當對學生進行語言使用方法和寫作規(guī)范進行正確的指導。比如教師可以在講課文之前先介紹寫作的基本方法,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熟悉寫作的具體手段,并學會和積累其中優(yōu)美語句的表達。在學生熟悉和掌握這些方法之后,就會潛移默化地應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去。
一切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但是模仿只是寫作的方法而非內容。這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主題的表達,比如句式的練習和寫作手法的技巧。通過從臨摹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提高小學生習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合理點評
教師對于學生的習作水平培養(yǎng)不僅在于指導,還要在于評價。首先,應當建立多元化的點評方法,而非通過簡單地“好”和“壞”進行區(qū)分。表揚好的部分,糾正錯的地方,關注寫作過程。同時對于方法的規(guī)范應當做到嚴謹,評價的內容也應當更加開放和發(fā)散,并且利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獲得提高。
另外,評價也必須具有實用價值,避免模糊概括的點評,比如“語句不通暢”“主旨不清晰”。要通過具體的評價方式,比如哪句話不通暢、為什么主旨不夠清晰。通過具體到點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糾正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寫作自信心。
總之,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落實提高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對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只要通過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一定能在快樂之中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