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只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我們就一定能做到減負增效,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預習;低效;改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預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借助他人幫助,利用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當前在農(nóng)村學校中,學生預習往往流于形式,學生預習不認真或者不預習,因此,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一、學生預習低效的原因
(一)學生方面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預習的認識不夠,對于有彈性的預習要求完成得不是很及時、到位。因此不少學生在課前不預習,或者預習也是簡單的讀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抄寫生字,在預習的過程中根本不去思考,更不用說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二)教師方面
在調(diào)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往往只是籠統(tǒng)地對學生說今天預習第幾課,而學生根本不知道預習什么內(nèi)容,怎樣進行預習。老師每次布置預習的內(nèi)容幾乎一樣,重復單調(diào),長期下來學生對預習也就沒有了興趣。平時老師對于學生預習檢查反饋也流于形式,有時檢查有時不檢查,對于預習的內(nèi)容檢查得也不全面,這些原因造成了學生預習的效果很差,學生也沒有養(yǎng)成好的預習習慣。
(三)家長方面
由于農(nóng)村小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不少學生的家長文化水平較低,不能對小孩的預習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檢查,也有的家長對預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不理不睬,因此不能督促學生養(yǎng)成好的預習習慣。
二、學生預習低效的改進策略
(一)明確預習的目的,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
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預習可以幫助老師了解課堂教學的側重點,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需要,在上課時找到學習的重點。預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對課前預習的興趣,否則不管預習有多么重要,如果學生對預習沒有興趣,一切都是空談。我們在課上檢查預習時,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發(fā)言,并對他進行表揚,然后讓他說說自己是怎樣預習的,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也可以通過小組競賽、表揚和獎勵等手段激發(fā)學生對于預習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
農(nóng)村學生對于怎樣進行預習,頭腦沒有清晰的認識,如果讓他們直接預習,就會使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辦,從而對預習產(chǎn)生害怕的心理,預習就會敷衍了事,或者不預習。對于語文課前預習,教師一定要從開始就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詞。要求學生將課文中生字標上讀音,讀準生字的讀音,記住字的寫法,并描紅、仿寫將生字寫好,利用字典或工具書掌握生字詞的意思,同時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②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時,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畫出與文章中心有關的語句,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和句子。
③細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這次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仔細地閱讀文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獨特想法,運用各種不同的讀書標記,標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句子,對于好的詞語和句子可以在詞句的旁白處寫寫看法,有條件的可以搜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了解課文的作者和寫作背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對于以上要求,開學初我們可以將預習的要求打印好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貼在語文書的首頁,學生每天預習時對照要求進行,同時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幫助他們選擇其中的幾點要求進行預習,使預習真正具有實效性。
(三)設計豐富多彩的預習形式
我們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可以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設計成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預習作業(yè)設計成圖文結合的方式、表格匯總的方式、表演劇本的方式、學生出試卷的方式等,也可以發(fā)放預習卡讓學生預習后完成,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檢查反饋,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
學生一兩天預習不覺得困難,但是讓他們堅持不懈地預習卻很困難。因此,怎樣通過檢查反饋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預習習慣這是許多老師覺得頭疼的事情。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實際采用不同的檢查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的預習習慣。
①課堂檢查。每次上課,老師可以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利用搶答、板演、實物投影、指名答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下次進行預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檢查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②學生檢查。每天讓學生對自己預習作業(yè)完成的情況進行自評、打分;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相互檢查預習作業(yè)完成的情況,檢查是否預習了?預習的要求是否都完成了?有哪些收獲,有哪些疑惑?等等。小組長匯總記載檢查的結果,公布在相應的表格中。
③單獨抽查。老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的同學個別交流,檢查學生的語文書和預習作業(yè)本,了解他們的預習情況,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表揚或鼓勵,督促他們養(yǎng)成好的預習習慣。
④集中考查。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選擇一兩個適當?shù)臋C會對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集中考查,然后進行反饋,通過表揚、鼓勵和批評等手段督促學生養(yǎng)成好的預習習慣。
(五)家校共育,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每天家長接送學生的時機,利用QQ、微信、手機等通訊方式,利用家長會等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合作、交流、分享,告訴他們語文預習的重要性、語文預習的方法等,讓家長對學生進行檢查和督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總之,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只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我們就一定能做到減負增效,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