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入環(huán)節(jié)對于語文課堂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導入方法多樣,但就效率而言有高低之分。導入效率直接關系著一節(jié)課的效率,所以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應該立足于提高導入效率。提高語文課堂導入效率必須接學生和文本這兩處“地氣”。
【關鍵詞】導入;效率;學生生活;文本中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導入的意義及其常見形式
長期以來,語文課上,我們習慣于熟練地使用各種導入方法,至于哪種導入方法最有效,思考不多。在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大背景下,我們不得不做出相應的思考。結合諸多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課堂導入有高下之分。
二、導入效率有高低之分
下面是四位教師教學老舍《想北平》的導入片斷:
教師甲:一說到思鄉(xiāng)的話題,大家都會想起一首耳熟能詳?shù)墓旁姟畎椎摹鹅o夜思》,請同學們共同背誦一遍,說到思鄉(xiāng)的古詩,我們還學過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我們再來背誦一遍。思鄉(xiāng)對于游子是一份永恒的情懷。作為游子的老舍也曾因為這份情懷寫下了《想北平》,這節(jié)課我就和大家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教師乙:老舍先生是我們熟悉的現(xiàn)代作家,初中時我們學過他的《濟南的冬天》,《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先生筆下一幅幅濟南特有的美麗冬景圖,一定在同學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平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我們今天就共同學習老舍的《想北平》。
教師丙:我們班同學們大部分是寄宿生。我想問問,大家多久沒回家了?想家嗎?當你想家的時候,會有怎樣的感受?家里的哪些畫面會常常出現(xiàn)在你的腦海里?號稱“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也有過一次特殊的“想家”的經(jīng)歷,和我們不同的是,他想的是故鄉(xiāng)北平。老舍先生想念北平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北平到底有什么讓他魂牽夢繞呢?我們今天就共同學習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教師?。和瑢W們,我們以前學過老舍先生的哪些文章?對,我們學過《濟南的冬天》 《駱駝祥子》,今天我們學習老舍的《想北平》。
三、提高導入效率需要結合三個必要條件
(一)需要結合學生生活
結合學生生活環(huán)境,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歷,貼近學生情感體驗。這樣的導入才能縮短師生距離,縮短生本距離,觸動學生內(nèi)心,引起師生共鳴?!墩n程標準》也明確要求: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感受體驗。而諸如故事導入、詩詞導入、舊知導入等遠離學生生活,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難以調(diào)動學生情緒,難以點燃學生激情,學生的主體意識很難體現(xiàn),教師往往只能自我陶醉,幾乎無效率可言。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理解、渴望知識的‘火藥’。而結合學生生活的導入才是點燃學生心中火藥的最有效方式?!?/p>
(二)需要結合文本中心
我們在聽課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的導入設計只注重其形式上的過渡意義。或涉及作者籍貫、地位、評價,或涉及文章標題、話題,少涉及文章中心內(nèi)容。這樣的導入不能明確學習目標,不能對新內(nèi)容學習起到恰當?shù)匿亯|作用。結合文本中心設計,需依據(jù)文本題材量身定做。小說要結合三要素,戲劇要結合人物沖突,詩歌散文則應該結合作者情感。結合文本中心的導語如果能對新授內(nèi)容提玄鉤要,無疑為新課學習找到了切入口,案例中教師丙的導語設計就是經(jīng)典的例子。
(三)需要簡潔明了
所謂簡潔是指時間簡短、語言簡潔、內(nèi)容簡明。如果時間過長、語言啰嗦、內(nèi)容拖沓則適得其反。
某教師在教學《拿來主義》時這樣設計導入:同學們好!昨天公開課抽簽,我很幸運地抽中了高一一班,因為你們是四個班中最優(yōu)秀的,能和優(yōu)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樂的事。帶著這種好心情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電影——《KONG FU PANDA》。這是好萊塢夢工廠制作的動畫大片,內(nèi)容大致是,笨手笨腳胖乎乎的熊貓阿寶練就神奇中國功夫,打敗大反派作惡多端、忘恩負義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從5月28日零時全球公映,一票難求。電影里中國文化的元素隨處可見:功 夫——中國國粹,熊貓——中國國寶。正因為如此,從第一部《功夫熊貓》上映起就有許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A.美國的熊貓眼睛是綠色的,讓人感覺邪惡,真正大熊貓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國為什么用綠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B.美國大熊貓的爸爸居然是只鴨子,毫無緣由,但這只鴨子分明和美國動畫片唐老鴨有幾分相像,對于以前沒有了解大熊貓故事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留下中國大熊貓有一個美國唐老鴨爸爸的印象。更有甚者,藝術家趙半狄打著橫幅“不允許好萊塢在中國撈金”來到國家電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貓》。咱們班上的情況怎樣?我們來現(xiàn)場做一個調(diào)查,咱們?nèi)嘤卸嗌偃??你會去電影院或在家中觀看《功夫熊貓2》?其實20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就給出了答案。我們先來學習這篇課文,然后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導入片斷,由班級狀況到歌曲到電影到人們對電影的態(tài)度到現(xiàn)場調(diào)查,最后引出文章標題。內(nèi)容拖沓,過程繁瑣,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擠壓了新課學習的時間,效率無從談起。我們不妨為它瘦瘦身:同學們有誰看過電影《功夫熊貓》的,請說說你的感受。不少觀眾看了電影之后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認為《功夫熊貓》是披著中國文化的外衣進行文化入侵?你怎樣看待呢?其實20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就做出過嚴肅的思考。我相信大家學完《拿來主義》,一定會找到答案。修改后的導語結合學生生活,緊扣文章中心,簡潔明了。
導入效率有高低之分,導入之效率關系一節(jié)課的效率,所以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應該立足于提高導入效率。提高語文導入效率必須接學生和文本這兩處“地氣”。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