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悟體驗文本蘊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屬于自己的內心的獨特感受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文本內在的認識,也制約著語文教學的效率。筆者以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牽住文本閱讀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閱讀的關鍵,引導學生細讀、品味,這樣,文本閱讀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文本;閱讀;維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學生、教師以及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理解感悟,同時要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的自主閱讀,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注意指導學生細讀文本,激活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主動思考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內外結合,拓展廣度
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的時候,視線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本身的內容上,而是要大膽地借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資料,找到二者之間的有效結合點細心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拓展教學的廣度,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把握文本的深刻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這樣的教學也符合大語文閱讀觀的理念。
例如在教學《最后一課》這篇課文時,在教學第四段時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這個段落中,有這樣一句話‘出了什么事啦’,對于這句話,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嗎?”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并沒有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查找一下本文的寫作背景:這篇文章創(chuàng)作的時期正是普法戰(zhàn)爭之后的時期,法國是戰(zhàn)敗國,割讓土地,當?shù)匾簿筒荒茉诮谭ㄕZ,而只能教德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法國的師生上了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通過補充背景資料,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時,教師追問:“文本中的‘又’你能體會出什么?”通過大家的認真思考,意識到這個字說明在那個動亂頻發(fā)的動蕩時期,這樣的變故不是第一次了,也讓我們看到了當時人們的恐慌,所以,當小弗郎士看見布告牌前聚集了那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又出了什么事”了,這就為后文的敘述埋下了伏筆。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將文本的背景、作者的情況等相關資料引入課堂,拓展閱讀教學的廣度,深化學生的認識,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這樣將課外的知識引入到課堂,讓學生增長了知識,更輕松解讀文本,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對文本的細讀,提高教學質量。
二、探究細節(jié),挖掘深度
每一篇文學作品中都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意蘊,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體會的,也就是深度閱讀的要求。要挖掘文本的深度,獲得深刻的體驗,抓住文本中的細節(jié)描繪非常重要。細節(jié)雖小,但是卻能讓我們從中品味到獨特的滋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細節(jié),挖掘文本的深度,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佳作《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就通過引導學生抓文本細節(jié)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例如,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當孔乙己有錢的時候,他去咸亨酒店喝酒付錢時的動作是“排”出一個個銅錢,而到后文,孔乙己的腿被丁舉人打斷了,再去酒店喝酒時卻是“摸”出銅錢來付賬。這一排一摸,里面就蘊含了無盡的韻味。于是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這個細節(jié)描寫的不同和妙處,體會孔乙己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兩個動作幫助學生體會,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們意識到“排”這個字看得出這時孔乙己很有底氣,覺得和那些普通百姓是不同的,所以有一種炫耀的心態(tài)。而“摸”就可以看出這時的孔乙己生活窘迫,已經(jīng)沒有經(jīng)濟來源了,也暗示了他的命運即將發(fā)生重大的改變。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細節(jié)細心體會,從細處入手,讓學生在品味的過程中體會文本的內涵或者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這樣,學生能夠輕松把握文本的內涵,挖掘文本的深度,也實現(xiàn)了深度閱讀的最終目的。
三、去繁就簡,把準角度
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追求面面俱到,深入到文本解讀的方方面面,實際上,這樣往往會因為主次不分,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敢于舍棄那些無關緊要的內容,抓住文本的重點引導,去繁就簡,讓學生在五十分鐘的課堂中盡量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
《變色龍》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中的一篇經(jīng)典文章,其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深受學生的喜歡。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對人物形象的掌握,于是,在進行課堂設計中,只抓住了文本中獨具特點的語言描寫來引導學生掌握文本的人物形象特點。在這篇課文中,奧楚蔑洛夫在幾次處理狗咬人事件時的不同表現(xiàn)描寫得非常精彩,于是教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交流,學生們深刻了解了文中人物精神扭曲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對這幾處語言角色朗讀,這樣讓自己的認識更加深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找準文本閱讀的角度,敢于去繁就簡,做出適當?shù)娜∩?,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直達文本的核心,體會其中的內涵,解決文本的重點問題,從而獲得自己的感悟。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文本細讀,可以讓我們獲得獨特的感悟,但是也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同時精心選取解讀的角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解讀文本中,我們要細心、細致甚至細膩,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閱讀教學呈現(xiàn)不一樣的精彩。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