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的言簡意賅特點使其在教學中不易被學生掌握,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的走入到古詩詞的情感境界,開放性誦讀即是有效教學方法之一。本文對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開放性誦讀方法進行實踐分析,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古詩詞;開放性誦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開放性古詩詞誦讀
“誦”與“讀”在詞源的解釋上是存在區(qū)別的,“誦”較傾向于表現語氣、語調、韻律、情感,而“讀”則更側重于對內容的理解,同時又包含“誦”的內涵。在古詩詞的誦讀教學上,誦讀有助于學生體驗詩文所蘊含的內在美,既拓寬了知識面,又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從“熟讀成誦”的觀點來看,反復誦讀有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同時又助于知識的積累,因此誦讀對古詩詞教學來說具有突出的作用。在中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中,采用開放性誦讀教學是由古詩詞的文體特點決定的,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更適合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特點。
二、開放性古詩詞誦讀實踐
(一)內容的開放性
在整個中學階段,教材內的古詩詞內容是固定的,在實踐教學中可結合古詩詞特點進行內容整合,并設置成主題單元的形式建立基礎記憶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整合古詩詞,拓寬內容,引導學生的古詩詞能力向課外延伸,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面水平。古詩詞單元整合可依照同一主題、對比式教學、同一作者進行單元分配。此外在古詩詞誦讀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開放內容,不僅局限于古詩詞,還可結合相關的現代文形成“古今聯系、融古入今”的模式,借助現代文來加深古詩詞的理解,這種內容的開放性和拓展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此外,古詩詞誦讀中還可聯系生活、聯系歷史,使學生能夠從生活與歷史中獲得古詩詞的情感認同和情感體悟,讓學生自己在古詩詞誦讀創(chuàng)新中尋找教學的樂趣。
(二)開放的層級誦讀
語文古詩詞開放性誦讀應重視古詩詞的文體特點和規(guī)律,須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領會古詩詞的意境,并在情感的引導下置身其中,耐心體味作者情感,進而獲得情感上的陶冶。開放性古詩詞誦讀教學應從三個階段進行,一是初讀,即文通字順,可借助教師示范誦讀、多媒體影音資料示范等模式,讓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然后在提出了解字意、理解語言、掌握大意的要求;二是品讀,即感受詩意,在該階段,教師要注重誦讀方法的傳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把握速讀與停頓,讀準語音和語調,明辨重讀與韻律;三是悟讀,即領會意境,這是古詩詞誦讀的關鍵,可采用的教學方法諸如音樂鋪墊、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圖畫展示等。
(三)開放的誦讀時間
古詩詞誦讀時間的開放是指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充分發(fā)揮課前、課后時間的利用價值,實現課前、課后學習時間的開放。在課前時間,要求教師打破課堂“四十五分鐘”的孤立,關注學生課前“知識自主儲備”。語文教師指導學生課前知識儲備與能力訓練的方法,引導其自主學習;在課上時間,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個時間段,教師結合學生特點與注意力集中的時段分配規(guī)律制定合理的古詩詞誦讀課堂教學計劃,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后時間,強調課后與課前、課堂的聯系性,借助有效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展、想象空間。常用的課后教學實踐形式有復習型、整合型與擴展型。
三、推進語文古詩詞開放性誦讀教學的建議
(一)教師提升語文古詩詞素養(yǎng),做教材的塑造者
為推動古詩詞開放性誦讀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具備較高的古詩詞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教學意識,教師自身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古詩詞知識,對古詩詞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夠熟練地掌握古詩詞誦讀方法,才能夠有能力駕馭古詩詞教學。因此教師在古詩詞誦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還應該注重自身古詩詞學習,努力提升自身古詩詞素養(yǎng)來適應開放性的古詩詞誦讀教學。此外,在當前語文教材固定的情況下,教師要積極發(fā)掘更多的教學資源,將教學資源最大限度的開放,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塑造開放的教材體系,提供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和思維空間。
(二)建立語文古詩詞教學網絡平臺,開拓開放性領域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應用于教學中,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也應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合理利用網絡,突出體現開放性古詩詞誦讀教學的開放性。借助網絡打造現代化教育方法體系,比如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模式。利用互聯網的內容廣泛性,將其作為古詩詞開放性誦讀教學的平臺,開展分散的個體學習模式。這樣在古詩詞開放性誦讀教學中學生既可以進行高效的學習,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設計出開放式的高效課堂,使網絡平臺成為真正的開放式的綠色學習通道。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民主化是現代教育理念和新課程理念的集中體現,是指師生雙方并不把對方看作是一個僅有的加工或認識對象,而是看作與“我”討論共同文本或話題的“你”。在古詩詞開放性誦讀教學實踐中,師生應立足古詩詞,對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方法、學習過程進行開放性的解讀和詮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塑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開放式誦讀教學不僅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層面的開放性,更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開放的合作,在彼此合作學習中既發(fā)展了認知能力,又促進了情感交流,最終提升學生古詩詞素養(yǎng)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吳蔚.論傳統(tǒng)的吟誦方法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5).
[2]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3]吳偉.古詩詞教學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下),2015(4).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