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義助動詞“能”和“可以”存在著一個語義共性特征:二者從不同側(cè)面指出主語所具備的條件決定了賓語的實現(xiàn)沒問題。兩個語義區(qū)別特征:一是“能”強調(diào)賓語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可以”強調(diào)賓語的實現(xiàn)無妨礙;二是“能”具有積極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極性特征。語義決定語用,進而分析了二者語用效果的不同。
【關(guān)鍵詞】助動詞;“能”;“可以”;語義;語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認為“可以”有兩個義項:一個是表示“可能”,另一個是表示“許可”。表示“許可”的可以與表示“可能”的“能”屬于不同的語義范疇,二者的區(qū)別是很明顯的,無須辨析;同屬于表示“可能”的“可以”和“能”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因此,本文對表示“許可”的可以不做過多分析,著重分析表示“可能”的可以。為了行文方便,表示“可能”的可以在文中也用“可以”表示。
我們把“能”和“可以”所在句分為三個部分:NP(主語部分)+能/可以(述語)+VP(賓語部分)。把“能”的語義概括為:“‘能’表示NP具備實現(xiàn)VP的條件?!卑选翱梢浴钡恼Z義概括為:“‘可以’表示NP具備不妨礙實現(xiàn)VP的條件?!?/p>
“可以”表示廣義的可能,“能”也表示可能。在近義助動詞中“可以”和“能”的可替換比例最大,在我們檢索出的769例“可以”中90%可用“能”替換。這說明“可以”和“能”在語義上有很大的相似點。
一、“能”與“可以”的語義共性特征
近90%的“可以”可以換成“能”,近66%的“能”也能換成“可以”。雖然有一個用哪個更貼切的問題,但互換后也說得通,這是因為“能”和“可以”存在著一個語義共性特征:二者從不同側(cè)面指出NP所具備的條件決定了VP的實現(xiàn)沒問題?!澳堋焙汀翱梢浴边@一語義共性特征決定了二者可以替換的范圍。我們僅用兩例作一個對比。“她能∕可以說三種外語”中,用“能”是強調(diào)“她”具備了“說三種外語”的內(nèi)在能力,用“可以”是說“她”的內(nèi)在能力不妨礙“她說三種外語”,但結(jié)果都表示“她說三種外語”沒問題?!拔医裉焱砩蠜]行動,可以∕能和她消磨一晚上”,用“可以”是說我具備了不妨礙“和她消磨一晚上”的條件,用“能”是說我具備了“和她消磨一晚上”的條件,但結(jié)果都一樣,即“我和她消磨一晚上”沒問題。其他也同理。
“可以”和“能”本來基本語義不同,由此決定的語義區(qū)別特征在下文中將可以清楚地看到,但是很多時候其語義區(qū)別特征隱形化了,語義共性特征占了優(yōu)勢,就可以達到大致相同的表達效果,這時似乎用哪個都可以。但是由于二者的基本語義不同,有著不同于對方的語義區(qū)別特征,即使用哪個都可以,也仍然有一個語義傾向問題,即用哪個更好的問題。
二、“能”與“可以”的語義區(qū)別特征
前面已經(jīng)提到在我們的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能”用例中近34%不能換成“可以”,或者說很難換成“可以”,主要是由二者的語義區(qū)別特征決定的;而近10%的“可以”不能換成“能”,或很難換成“能”,完全是由二者的語義區(qū)別特征決定的。我們發(fā)現(xiàn)“能”和“可以”有兩個語義區(qū)別特征:一是“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可以”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無妨礙。二是“能”具有積極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極性特征。
(一)“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可以”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無妨礙
從形式上我們發(fā)現(xiàn),“能”只受表示程度高的程度副詞修飾,而不受表示程度低的程度副詞修飾。這就從形式上證明了“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這一語義特征。
由于“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當這一語義特征得到突出時,就不能用“可以”替換。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下面幾種情況:
1.“能”前加表示程度高或頻率高的修飾語時
[1]當她還是方家那個干巴巴的小毛丫頭大鳳的時候,她哪敢說這種話!結(jié)婚這么能(*可以)變化人。(老舍《鼓書藝人》)
[2]一個副市長親臨現(xiàn)場,無論如何都能(*可以)說明我們的事業(yè)的重要性和偉大性。(池莉《霍亂》)
[3]大米不夠吃,辣辣經(jīng)常能(*可以)連買帶撿的弄回一大筐蔬菜。(池莉《你是一條河》)
例[1]“能”前加表示程度高的程度副詞,[2]“能”前修飾語雖然不是程度副詞也表達出程度高的意義,[3]“能”前修飾語是表示頻率高的副詞。顯然“能”前加表示程度高或頻率高的修飾語,突出了“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的語義特征,就不能換成“可以”。
2.“能”用于可以用“沒有”否定的句中時
[4]爸爸,我之所以能(*可以)獲獎,與媽媽的輔導室分不開的。(池莉《來來往往》)
[5]“何必鬧成這樣呢?多不容易呀,能(*可以)湊到一起?!保ㄍ跛贰哆^把癮就死》)
例[4]、[5]雖然是肯定式,但其否定式都應(yīng)該是“沒能”,所以我們說“能”用于可以用“沒有”否定的句中。上述句子,本來可以不用“能”,不用“能”也成立,變換后的句子如下:
[6]爸爸,我之所以獲獎,與媽媽的輔導是分不開的。
[7]“何必鬧成這樣呢?多不容易呀,湊到一起?!?/p>
不用“能”只是說明某種情況已經(jīng)發(fā)生,用“能”是說因為具備了條件才得以實現(xiàn)。由于特意強調(diào)條件,理應(yīng)不能用“可以”。
3.“能”表示“施事行為量大”時
[8]他指著我說:“你怎么不愛說話了?你過去不是挺能(*可以)說的么?”(王朔《許爺》)
[9]假若他有了自己的車,生活舒服了一些,而且愿意娶親的話,他必定到鄉(xiāng)下娶個年輕力壯,能(*可以)洗能(*可以)作的姑娘。(老舍《駱駝祥子》)
和“能說”“能洗能作”相同的還有“能吃”“能喝”“能跑”“能干”等,這是一種特殊形式,“能”在這種情況下表示施事行為量大,這也是“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所以不能用“可以”。
即使沒有形式標志,明顯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時,也還是用“能”好。
[10]不知為什么,他道高一尺,段莉娜就能魔高一丈。(池莉《來來往往》)
與“能”相反,突出表現(xiàn)“VP的實現(xiàn)無妨礙”時,要用“可以”。
首先,“可以”后出現(xiàn)否定式“VP”時,一般不能換成“能”。
[11]那些日子里她每次上街都要有國慶走在身邊,這樣她就可以(*能)不必提心吊膽。(余華《在細雨中呼喚》)
[12]你一個人占一間房,你們倆也占一間房,住的地方可以(*能)不發(fā)生問題。(老舍《駱駝祥子》)
例[11][12]“VP”是否定式,其意義僅停留在避免一種消極情況發(fā)生,因此就不能用表示天劍充分的“能”,只能用表示“VP的實現(xiàn)無妨礙”的“可以”。但是,有意思的是,在虛擬句的前一分句中,“能”也可用在否定式“VP”前。例如:
[13]別聽我的,能不離還是不離,能湊合就湊合。(王朔《過把癮就死》)
這是因為虛擬句的前一句是后一句的成立條件,后一句的實現(xiàn)取決于條件句的成立,因此在條件句中可以用“能”強調(diào)條件充分。
其次,下面幾例也明顯表示“VP的實現(xiàn)無妨礙”,“可以”不能換成“能”。
[14]如果說人人都有初戀,黃曉蕾也可以(*能)算作康偉業(yè)的初戀了。(池莉《來來往往》)
[15]他在這兒幾十年了,誰都認識他,簡直可以(*能)算是老頭兒商標?。ɡ仙帷恫桊^》)
[16]這間屋子能住三個人,擠一擠也可以(*能)住四個。
由于[14][15]“可以”后有“算作”或“算”,明顯表示勉強進入某一范圍,所以只能用“可以”;例[16]這間房子本來的收容量是“三個人”,但是通過“擠一擠”的努力,“住四個人”也無妨礙,所以只能用“可以”。
此外,下列情況也是用“可以”更合適:
[17]趙鵬:小姐!小姐?。o應(yīng)聲)啊,小姐已去,我可以出來了。(老舍《荷珠配》)
[18]我再問問那個女工,就可以讓他們見面了。(老舍《女店
員》)
以上例句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排除某一障礙使某事實現(xiàn)無妨礙。[17]“小姐已去”“我出來”進入了無妨礙狀態(tài);[18]“我再問問那個女工”這道程序完成了,“讓他們見面”就進入了無妨礙的狀態(tài)。
(二)“能”具有積極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極性特征
盡管說法不一,既往研究早就注意到“能”表示積極意義,舉出了一些由于有消極意義,不能用“能”的用例。魯曉琨把“能”不能用于消極意義的范圍概括為:說話人對全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NP+VP)進行負向評價,對NP來說VP是負向義時,除反問句和意外句,不能用“能”。通過“能”和“可以”的對比可以證明這一點:
[19]康總你別小看我,我盡想吃好東西,讓我點菜,我可以(能)把你點得傾家蕩產(chǎn)。(池莉《來來往往》)
[20]房子破,房子可以(能)砸死人,沒人管。(老舍《駱駝祥子》)
[21]它在敵人手里,我們就受控制,十來里地里我們不敢抬頭。而且敵人可以(能)隨時下來奪取我們的陣地。(老舍《無名高地有了名》)
例[19]說話人對全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NP+VP)并沒有進行負向評價,對NP來說VP也并不是負向義,因此可以用“能”來替換。例[20]、[21]雖然說話人對全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NP+VP)是負向評價,但NP來說VP并不是負向義,因此也可以用“能”來替換。例[20]“砸死人”對“房子”來說無所謂正向負向;[21]“隨時下來奪取我們的陣地”對“敵人”來說并不是負向義。
但是,下列例句滿足了不能用“能”的兩個條件,即說話人對全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NP+VP)進行負向評價,對NP來說VP是負向義,又非反問句和意外句,就不能用“能”了。這時表示“消極意義”的任務(wù)就由“可以”來承擔,反過來說這類表示“消極意義”的“可以”都不能換成“能”。例如:
[22]他的命可以(*能))毀在自己手里再也不為任何人犧牲什么。(老舍《駱駝祥子》)
[23]他愿意找個清凈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轉(zhuǎn)著的淚隨時可以(*能)落下來。(老舍《駱駝祥子》)
上述例句中,對NP來說VP都是負向義,也就是說實現(xiàn)VP對NP來說是非期待的或者是不得已的。對NP來說VP是否為負向義,不是由VP部分的詞語意義決定的,而是由全句語境決定的。例[22]VP部分的詞語意義本身是負向義,對NP來說VP也是負向義;例[23]VP部分詞語意義本身并不是負向義,但觀察全句發(fā)現(xiàn)地NP來說VP是負向義。由于“可以”能使靜態(tài)看并非負向義的VP產(chǎn)生負向義,因此我們才說“可以”具有消極性語義特征。
“我可以告訴你”“我可以便宜點兒”“我可以原諒你”等一般不用“能”,就是因為“告訴”“便宜”“原諒”一般是被動行為,是在接受對方的請求或要求時實施的,有不得已的意思。
三、“能”和“可以”的語義區(qū)別特征與語用效果
“能”與“可以”的兩個語義區(qū)別特征分別使其在交際中產(chǎn)生不同的交際效果。
用“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可以”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無妨礙這一語義特征,可以解釋下面的現(xiàn)象:
大河內(nèi)舉了《藤野先生》中的對話:
[24]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嗎?
可以抄一點兒。
“兩人對話中的‘能’和‘可以’即使互換,語法上也無妨礙,原句中詞語的含意能使藤野先生和魯迅分別把學生的能力和自己所處的留學生狀況作為問題的焦點?!?/p>
大河內(nèi)(1997)雖然注意到二者在含意上的區(qū)別,但并沒有對“能”和“可以”的不同做出具體解釋。我們通過“能”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條件充分,“可以”強調(diào)VP的實現(xiàn)無妨礙這一語義區(qū)別特征可以解釋清楚。
藤野先生用“能”是含有對魯迅的期待,如果用“可以”就有懷疑魯迅能力的語氣;魯迅回答時用“可以”,是為了表示自己“能力”不充分,如果用“能”就顯得有自信。當然,后面的“一點兒”也同時表示“能力”不充分,即使沒有“一點兒”,用“可以”和“能”的區(qū)別也一樣。用“可以”表示無妨礙,“能力”并不充分,用“能”表示能力充分,充滿自信。
“能”具有積極性語義特征,“可以”具有消極性語義特征這一點,也在交際中起作用。在對話中用“能”還是用“可以”,說話人的心里評價是不同的。
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讓我去她那兒商量一件事,就可能有下面的對話:
[25]明天你能來一趟嗎?
——我能去。
——我可以去。
用“能”表示說話人是積極接受“去”這一行動;用“可以”表示說話人被動接受“去”這一行動,所以用“能”不會出現(xiàn)逆接,用“可以”就可能出現(xiàn)逆接。下句的“可以”不能換成“能”。
[26]我可以(*能)去,但是你那兒太遠,還是找一個我們倆都方便的地方吧。
由這一語義特征決定的交際效果,大概就是下列用例不能用“可以”的原因。
[27]“能(*可以)幫您,那太榮幸了?!保ㄍ跛贰赌悴皇莻€俗
人》)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2]劉月華.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83.
[3]沈開木.現(xiàn)代漢語話語語言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
[4]郭志良.表示存在可能性的“能”和“可以”[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1.
[5]魯曉琨.可能助動詞“可以”的語義及與“能”的對比[J].漢語學報,2002(3).
[6]王偉.情態(tài)動詞“能”在交際過程中的義項呈現(xiàn)[J].中國語文,2000(3).
[7]渡辺.助動詞“可以”與“能”的用法比較分析[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趙石,女,1989年生,河南開封人,鄭州大學文學院在讀,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