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教學內容是有關古詩詞方面的,古詩詞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升文學素養(yǎng),因此,本文闡述和分析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素質;培養(yǎng);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當中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能夠以此來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的載體。因此,教師應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當中善加利用此教學內容,來培養(yǎng)起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具備歷史人文意識,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一、小學古詩詞的特點
我國古典詩詞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同時也長時期的滋養(yǎng)著我們偉大民族的精神。在推行新課程改革之后,也較為注重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并進一步增加了古詩詞內容與數(shù)量的比重,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古詩詞教學具有關鍵的地位,并已作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語文教學的構成部分。在古詩詞的學習當中能夠使得學生開啟智慧、涵養(yǎng)道德、升華思想。此類古詩詞之所以選用于小學教材當中,是因為其較為適宜小學生的心理特性和認知特性。其體裁內容豐富多彩:自風、雅、頌、絕句等皆有收錄。具有多元化的題材:有送別、詠物、記行、山水田園等諸多古詩題材,此類各個歷史朝代的佳篇或是表述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怡人,或是展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生活實景,或流露出濃濃的親情、真摯的友情或體現(xiàn)出人生深邃的哲理思辨,或展現(xiàn)出詩人的家國情懷,因此有著較強的現(xiàn)實性、生動性、情感性。此類古詩詞具有豪邁奔放、婉約多情、意義深遠、真知灼見、懷抱情志、詞意雋永、格調清新等諸多特點,蘊含了歷史人文的厚重底蘊,是一種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
二、小學古詩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fā)愛國情懷
抒發(fā)愛國主義情感的古詩詞不可勝數(shù),在現(xiàn)今的教學實踐當中,不能僅僅是注重于讓學生背誦古詩詞,而是應該從詩詞當中所蘊含與傳遞的情感當中,讓學生來進行真切的領悟。在“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中所顯現(xiàn)出的男兒沙場報國,愿意馬革裹尸的悲壯情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精忠報國的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jié)?!霸傅么松黹L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中視死如歸的志愿,為衛(wèi)國而甘愿守衛(wèi)在邊陲。以此種充滿了愛國精神的詩詞,來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啟蒙教育。使學生真切地感悟到愛國摯誠之心,油然而生起愛國之情。
(二)有利于感悟人間真情
詩詞作為情感的流露,世間自有真情在的顯現(xiàn),有難忘的原鄉(xiāng)離情,有天涯孤旅之無眠愁思,有伊人遠去徒留相思之淚等等,皆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的流露。如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之流落異鄉(xiāng)、思念原鄉(xiāng)的離愁,心若柳絮纏繞于春風之中,縷縷柔情中亦不乏男兒衛(wèi)國征戰(zhàn)的豪情壯志。張籍之《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以所托家書之時,心中思鄉(xiāng),更思念親人之深情無限。王維之《送元二使安西》盡訴離別之時離情依依,頗有自今日一別之后,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懷。從中顯現(xiàn)出友情之彌足珍貴。此類詩詞能夠對于小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對于真純善孩童,可自每一個細微之處來培養(yǎng)孩童的人文素質。讓其能夠感悟在詩詞所構建起的厚重人文情感中去進行感悟,懂得對于周圍的人與事作為深切關愛,使得世間真情永駐于心。
(三)有利于道德品質的升華
詩詞教學對小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德育作用。英國道德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所著的《品格的力量》一書中有言:一國之發(fā)展,非為其殷實國庫,亦非為堅固城堡,更非為華麗城景,卻為其民之文明素質?!薄疤葹橐幻褡鍩o道德品格,則毀滅在即也。倘為一民族非是行之于忠誠、誠信之美德,則即無它生機可言。”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教育至為關鍵的內容在于德育,而融入德育于古詩詞教學當中,是促進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升的最佳途徑??傊旁娫~教學可讓學生深入認知到祖國傳承久遠的歷史、淵博的文化認識,使得學生具有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能夠使得學生深入認知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為國家而奔赴沙場、殺敵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得學生自幼即樹立報國的遠大理想與志向;可讓學生深入認知祖國壯麗山河,讓學生充滿了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能夠使得學生懂得辨別歷史人物的忠奸,剖析歷史事件的正誤,以此來構建起自我的高尚人格等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可使得學生對我國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文化傳統(tǒng)產生深厚的感情,涵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也是步入具有“人性與靈性”的圓滿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
三、結語
總之,伴隨著我國持續(xù)深入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推行,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更高的現(xiàn)實要求。而傳統(tǒng)的豐富人文精神在古詩詞教學中體現(xiàn)得更為顯著,給予了教師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使學生培養(yǎng)起較高的人文素質,方能使得學生隨之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蘊和修養(yǎng)層次,在學習當中來持續(xù)提升自我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2]陶文翠.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作用[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2(1).
[3]陶文翠.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作用[J].教育文化論壇,2012(2).
[4]郭艷.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3).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