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新課改下,如何有效實施提問,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重點關(guān)注和思考的問題。本文試就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提問展開了討論。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弊端益發(fā)明顯。一是檢查性提問。這種提問表現(xiàn)3在課堂的前幾分鐘全部被用來抽查學生學習情況,檢查性提問的優(yōu)點是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因地制宜的提出補救辦法,但是因為提問方式比較生硬,往往側(cè)重于了解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學生的回答往往參差不齊,如果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理想,現(xiàn)場也缺乏有效的解決辦法,只能課后再次督促檢查。這種提問方式的最大弊端是僵化了課堂氛圍,本來學生對新的一節(jié)課充滿期待,結(jié)果在不和諧的氣氛中收尾,新課難以導入。二是無效性提問。無效提問指的是課堂上碎片化的提問或者多余的提問,表現(xiàn)在提問生字詞或者文章作者姓名,更有甚者動輒問對不對或是不是,還有的老師習慣于不完整講話,每句話的最后一兩個字總要學生來補充,否則就會不斷發(fā)問。課堂教學講究連貫性,如此提問容易將語文課堂整的分崩離析,不成體統(tǒng)。三是單一性提問。單一性提問經(jīng)常體現(xiàn)出教師提問,學生作答,學生回答準確則皆大歡喜,不準確則就此作罷,缺乏課堂教學中的思維演繹,學生探究的環(huán)節(jié)。語文課堂上往往每節(jié)課都會注重段落大意,生字詞的意義,作者生平,讓學生感覺到味同嚼蠟。實際上,思想和感情,甚至美學角度的滲透更容易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當前我們課堂提問存在很多問題,不但沒有起到促進學生思維,推進教學的作用,反而滋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教學提問不應是隨意的,而要精心設計,合理規(guī)劃;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并且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這是課堂提問是否有效的先決條件。如《祝?!愤@一課需要達到“學習人物刻畫的方法”“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等目標,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些目標來提出不同的問題。為了完成“學習人物刻畫的方法”這一目標,我重點引導學生研究對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寫。我讓學生劃出有關(guān)的語句后提問:在三次肖像描寫中,魯迅先生是怎樣用“畫眼睛”的技巧寫出祥林嫂的眼神變化的?學生通過比較祥林嫂三次的眼睛,就可以學習魯迅先生“畫眼睛”的高超技巧了。為了讓學生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我設計了“分析祥林嫂死因”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提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勤勞善良的祥林嫂最終死在了雪地里,那么害死祥林嫂的兇手到底是誰呢?有人認為是魯四老爺,有人認為是祥林嫂的婆婆,也有人認為是柳媽,針對這一問題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對課堂提問有了精心的設計,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
提問要精心設計,不僅要對問題的內(nèi)容精心設計,而且對提出問題的形式也要精心設計。
課堂教學的提問應善用各種形式,盡量避免“是不是”“為什么”“是什么”等刻板的句式。一個問題提出的發(fā)問語言可以是疑問式,也可以是反問式、商討式的。例如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別里科夫的哪些言行特別有趣?他的“怪”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又如教學《鴻門宴》一文時,我提出這樣的假設:假如項伯沒有把項羽要攻打劉邦的信息告訴張良,事情會怎么樣發(fā)展呢?假如在鴻門宴上,項羽聽取了范增的意見,事情又會怎么樣發(fā)展呢?由此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類似這樣的提問形式比較新穎,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二、善于把握提問、啟發(fā)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講,教師提問有課前復習提問,導入新課的提問,課前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提問和最后的總結(jié)性提問。雖然一節(jié)課中提問的次數(shù)是不定的,但一定要把握好提問時機,什么時候提問最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最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一定要仔細思考和觀察,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深入展開提問。這也需要老師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反思,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犊滓壹骸芬晃南鄬﹄y懂,即使學生預習一遍,也難以了解其人,教者無妨在課堂中如此引導:“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的一個人,但好像又是每一個中國人,你喜歡他嗎?”這時候?qū)W生就會踴躍發(fā)言,表達對孔乙己的不滿,甚至同情,當大家找出一大堆毛病的時候,對孔乙己的形象已經(jīng)非常熟悉,也對魯迅先生刻畫人物的功夫佩服的五體投地。又如,在學習《木蘭辭》一文,就可通過提問歷史知識提問,木蘭為什么要替父從軍,又為什么跑東南西北市買東西?這樣提問,有深度又不乏味,有利于樹立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準確把握課堂提問的統(tǒng)領性
在課堂教學中間,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但許多教者對提問的作用認識不清,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的層面上。實際上,提問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在目前新課改形勢下,提問的作用和意義尤為顯要,尤其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的興趣。但是,失敗的提問往往適得其反,于事無補。這里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環(huán)節(jié)上務必明確提問的方式、問題的設置、問題的解決等要素,尤其要注意,問題的設置與教學目標的關(guān)聯(lián)性。例如在學習《變色龍》一文時,就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問,首先發(fā)文主人公性格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學生回答——善變。這時候就順勢發(fā)文,你從哪里看出他善變?學生開始從課文中找例證——“反復無?!薄白兊每臁薄按馈薄H缓笠龑W生: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有許多原因,你們估計奧楚蔑洛夫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遭遇?這樣一來,就切入了問題的核心。
總之,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而教師的引導離不開課堂的提問。換句話說,教師的提問在課堂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洪松舟.有效課堂提問評價標準的應用研究——兼談語文教學如何有效提問[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