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能夠促進有效教學的形成,充分體會學生的自我學習理念。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仍舊比較低下,依靠教學模式的改革來提高課堂的效率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文章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提出了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標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強調效率和質量,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評價教學實施和接受的重要指標,從而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普遍重視,本文就如何提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淺述幾點建議。
一、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問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弊端,從而導致了教師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等不良現象。具體表現為:第一,教師不能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到位,仍然采取傳統滯后的教學模式。第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低,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相對于中學生而言更容易渙散,學習興趣不濃,參與課堂的意識不強,被動學習的情況過于嚴重都是小學生始終難以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難以實現語文學習成績提高的主要原因。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
(一)重組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積極合理的師生關系會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對學習保持良好的習慣。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普遍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十分嚴重,學生在嚴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被迫學習,學習效率不高。對于小學生而言,師生關系與課堂氛圍對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十分重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打造新型教學模式將從根本上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開展師生合作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配合服務的教學模式。
(二)積極的思維參與
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是新課標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要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邏輯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都是教師說教,學生記憶,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動機。從而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探索的學習欲求,成為學生效率低下,課堂有效性難以達標的重要歸因之一[1]。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滯后性,開展啟發(fā)式教學,通過提問法啟發(fā)學生對知識形成建構式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性思維能力,將語文知識的外在形式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和想法。
(三)有效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仍然高于邏輯思維能力,思維的感性層面仍然超越理性層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盡量規(guī)避抽象枯燥深奧的理論說教,要以直觀感性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感受性,啟迪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情境教學法,通過逼真的情境將學生的思緒引入透過文字所傳達的美學圣境,使學生體會到文學之美、文學之真。情境教學法可以由老師組織學生通過模擬情境法或角色扮演法來實現,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情境再現,從而深化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認同。教師還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通過音、畫、境相結合的動態(tài)影像使學生形成感官沖擊力,從而自覺走入教學情境中來,獲得內在領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充分的學習準備
小學生在學習時普遍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準備工作做得不到位,課下沒有認真預習,課前沒有充足準備,很多學生在教學開始很長時間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于該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也沒有清晰的認識,常常走馬觀花,基礎知識遺漏,重難點混淆,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的意志力稍弱,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完全養(yǎng)成。針對這個問題,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合理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準備工作。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為學生列出清晰的預習提綱,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預習工作[2]。其次,教師要積極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精心準備教學資源,通過提問法或互動法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向學生一一介紹,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深化學生的記憶理解,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
(五)高效的集體協作
新課標教育教學改革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互動化合作式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方法有助于轉變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協作式教學,通過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模式來增強課堂活力,調動課堂積極性,和諧課堂氣氛,從而實現課堂有效性。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講授灌輸占主導的教學里面,根據教學內容,精心準備課堂問題,通過一系列提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廣闊空間。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小組討論教學法,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需要將學生分成幾大組或若干小組,為學生布置任務或提出問題,組內成員通過集體合作共同完成解決,最后教師通過提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在此期間要起到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教學,同時維持課堂紀律。這種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結語
小學課堂有效性的實現對于提高教學水平,增強學生接受能力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J].赤子(中旬),2013(8).
[2]馬瑩.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溝通藝術[J].學理論,2013(2).
作者簡介:羅雪蓮,女,1964年生,湖南岳陽人,岳陽縣鹿角鎮(zhèn)洞天觀學校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