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中職生預習習慣培養(yǎng)三部曲。
【關鍵詞】中職生;預習;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俗話說:“先謀而后動,不打無準備的仗?!彼晕覀冏鍪滦枰\劃,學習需要預習。中職生學習基礎很差,學習態(tài)度也不端正,學習習慣不佳,為此,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更為重要。
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呢?
首先,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學生都不喜歡語文,我們怎么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呢?按常理說,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天天在說話,日久也能生情?。≡趺纯赡懿幌矚g呢?但事實正好相反,究其原因,長期以來,我們都沒有放下身段跟我們的學生做朋友,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學生的內心世界,只知道他們不學習、愛睡覺、愛玩手機,他們?yōu)槭裁粗粣弁媸謾C呢?玩些什么游戲?都在聊什么?因為手機里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因為和陌生人可以毫無顧忌地聊。那么我們?yōu)楹尾话熏F(xiàn)實的豐富多彩的生活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真實的“人”,而不是虛擬的“人”呢?我們又為何不多搞些活動,讓學生和自己的同學做朋友,達到心與心的交流,從而面對面地不設防地聊呢?我們可以先從交流、交往做起,讓學生說自己、說同學、說老師、說家事、說周圍事、說國事;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互助合作,在活動中交往,學做事學做人,讓我們的學生敞開心扉動起來。這是抒發(fā)和輸出的環(huán)節(jié),光出不入是不可能長久的,出的源頭是入,要保證輸出環(huán)節(jié)有效持久,還要把握好吸入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積累,要讓學生品嘗到積累的快樂才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學生的興趣是源頭的活水,因此,我們不能說教,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再展示積累的成果,看到成果,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就產(chǎn)生了積累的興趣,然后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逐步積累別人的東西,厚積才能薄發(f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詫W習為樂的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邊玩邊學,學習成績還不錯,說明了玩也可促學。關鍵在會玩,那么多學生不會玩,我們老師就是組織者,引導者,要教會學生玩,以玩助學,以玩促學。比如,有不少孩子愛看小說,啥都看,上課時也偷偷地看,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語文并不差,其實,多讀書對語文的幫助很大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孩子讀什么書、什么時候讀、怎么讀。
其次,老師要精心準備預習,許多語文老師備課時只注重課堂,不關注課外,殊不知,課堂只有45分鐘,且不是天天有課,學生的很多功夫是要在課外用的。也有不少語文老師重視預習,但布置預習是泛泛而談,如:口頭上要求學生讀讀課文,查查不認識的字詞,想想寫的啥。學生也往往不做。那種布置預習形同虛設,我們老師就像念經(jīng)的和尚。真要把預習落到實處,我們就得精心設計預習題,讓學生當作作業(yè)去做。比如,我們可把字詞出成填空題,學生不去查就不一定做對或不會做;把有些重點詞、句出成品味欣賞類的題,學生不認真讀完課文就不行;那些作者之類的文學常識我們可以出成選擇題,要求學生利用手機查資料?,F(xiàn)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職生都有手機,學生基本上在玩手機,而不是利用手機查資料,有效地為學習服務。面對這種情形,我們教師不應該堵,而應該疏導,要多給學生提供用手機查資料的機會,用學習這個主陣地去占領學生玩手機的陣地。我們先重視學生才能慢慢重視起來。預習作業(yè)要在早讀課前收、改,在學課文之前進行作業(yè)評價,大力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我們肯定了認真的學生,那部分學生才更有干勁,這也是對其他學生的鞭策,對不完成預習作業(yè)的學生一定不能放過,一定要有獎懲制度加以保證。否則預習這件事是不可能長期堅持下去的。
其實,出課前練習,有些老師是做的,只不過為公開課、觀摩課等而做的,平時,我們便不去做了,費時費力呀!可見預習練習是督促學生預習的有效辦法。
那么,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老師出預習題呢?也沒必要,我們要在寒暑假時就備好課,要有全局觀,有些相對簡單的課文,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出預習題;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打破課本原有的單元上課,復習時再回歸課本原有的單元按文體系統(tǒng)整理歸納知識。我感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平時慢慢培養(yǎng),而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應該是學完后再歸納的。
再次,學完之后看預習。學完之后。學生的理解、認識更深刻了,我們讓學生翻開自己的預習作業(yè),對照自己在預習的時候哪些做得好,哪些不足,這是學生自我評改,認識自我的過程。養(yǎng)成自我評價。自我教育的習慣很重要,因為它比老師的評價和教育更讓他們信服,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互評,這是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生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我們可以良好的學風,為養(yǎng)成預習習慣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也許會有人說,語文老師親力親為的事太多,哪能操的了那么多的心?其實,我們常常還在包辦代替,或盡心教學生本領,如果我們跳出這個圈子呢?記得,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鼓舞?!蔽覀?yōu)槭裁床幌嘈艑W生?起碼我們應該相信學生中有各種各樣的有一定能力的人,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老師是引導者、啟發(fā)者、激勵者、鼓舞者、輔助者,我們應該把課堂和課外學習陣地還給學生。我們還應使能力強的學生起好引領和帶頭作用。學生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學生之間的共同語言比我們和學生之間多得多,心理也是相通的。否則,我們哪有那么時間和精力?只能是惡性循環(huán),學生差,老師怨,職教爛,它更像一個怪圈,統(tǒng)考也改變不了現(xiàn)狀,因為它治標不治本??!當然,善于激勵、喚醒、鼓舞,做學生的引導者、啟發(fā)者、激勵者、鼓舞者、輔助者,剛開始比傳授本領還要傷神、費力、耗時,但是,做上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事半功倍了。
教育是需要奉獻的事業(yè),職業(yè)教育尤其需要無私奉獻,當今,用流行的語言來表達就是要有一個“瘋子”校長帶領一批“傻子”老師,才能把職教的事業(yè)做好,我們職教的語文老師更是要甘當傻子愿吃虧,寧愿受累不生氣,才能將預習三部曲唱響、唱到底。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