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所謂“好文自應瑯瑯讀”,誠然,科學的朗讀能夠提升語言能力,形成優(yōu)質語感,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初中語文課本向來不欠缺“好文”,反倒是科學合理的閱讀時?!叭蔽弧?。這樣尷尬的教學現(xiàn)狀發(fā)人深省,如何解決其中矛盾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為了走出朗讀教學困境,首先就應該弄清朗讀教學弊病所在,鑒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際,重點探究了初中語文課堂朗讀的“怪現(xiàn)狀”,并提出了有關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語文;朗讀;怪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文章信息,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感從而逐漸培養(yǎng)其卓越的語言能力。但是在應試教育功利化思想束縛下,我國初中語文課堂朗讀表現(xiàn)出一種急功近利的狀態(tài)。在教學中講解知識破解考試重點成為教學不二法門,快速閱讀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制勝法寶,缺乏教師范讀的引導??偟膩碇v,我國初中課程朗讀亂象紛呈亟待改進。下文將結合教學實際中的“怪象”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進策略。
一、注重講解,忽視朗讀
初中教學背負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習任務急劇增加,而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課程片面關注“成績”,缺乏語文總額性特性分析。在教學中,為了落實教學“成效”,將原本整合的教學體系分崩離析成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對知識講解普遍成為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甚至有部分教師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對句讀之意的解讀遠遠大過朗讀教學的效用,這樣的教學思想不僅偏頗,而且嚴重缺乏科學性。在功利化思想的驅使下,初中語文課堂中逐漸剔除較為“雞肋”的朗讀活動,僅僅依靠教師“三寸不爛之舌”灌輸知識以求提高學生成績。但是正是由于缺乏朗讀,學生對文章缺乏深入的探究,對作者情感的體味甚少,缺乏對文章邏輯思維的考究,沒有形成獨特的見解。因此在教學中時常會發(fā)生學生交頭接耳且不知教師所云的現(xiàn)象。這即是過度依賴講解而忽視朗讀的弊端。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窘境,教師應該矯治這樣的教學策略,辯證的認識講解與朗讀的協(xié)調機制,在教學中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并在朗讀過程中理清文章的層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并培養(yǎng)起良好的語感。
二、默讀代替朗讀
在功利化思想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學也陷入了急功近利的窠臼,許多教師尤其是八九年級的教師為了在課堂上節(jié)省時間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在朗讀環(huán)節(jié)并沒有組織起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取而代之的是鼓勵學生進行默讀或速讀。這樣的教學形式雖然表面上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正所謂欲速則不達,默讀或速讀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這對學生語言能力提升實則有害無力。如果堅持實施這樣的教學策略,久而久之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會日益衰退,也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從科學的角度講,開口朗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感官活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朗讀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感覺,當視覺感覺與聽覺感覺同時獲取信息時,能夠縮短大腦汲取信息的放映時間,也可以增加其獲取信息的準確率,并有效增強其記憶力。由此可見,對于散文或文言文更加應該注重朗讀教學以此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朗讀訓練,指導無序
朗讀能力并非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它需要大量的訓練逐步形成并得到提升。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對朗讀的訓練指導缺乏系統(tǒng)性規(guī)范。在進行課堂朗讀訓練時,沒有明確的讀前要求,在朗讀過程中也缺乏對學生的必要指導,在朗讀訓練結束后沒有積極收集反饋信息,使得課堂朗讀無序無功進行??偠灾?,缺乏有序指導的課堂朗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應該及時進行矯正??茖W的朗讀訓練秩序是基于教師對教材的深入剖析,并結合一定教學實際進行的有目標有規(guī)劃的訓練活動。我們不妨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朗讀訓練為例,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屬于朗讀訓練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的訓練中,主要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清晰、準確、連貫的朗讀文章的能力。并且根據各個單元的課程,我們還可以細分朗讀訓練目標,例如在第一單元,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清晰朗讀課文的能力。第二單元就需要提升學生準確把握朗讀情感的訓練,例如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羚羊木雕》《背影》等課文。在第三單元即要培養(yǎng)學生連貫朗讀的能力,即要求學生語調自然、情感豐富并富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這就可以選取詩歌類文章進行練習,如組織學生朗讀《天上的街市》一課,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輕重讀音、朗讀節(jié)奏、小停及拖音等朗讀技巧。在第二階段,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朗讀獲取信息的能力,例如組織學生朗讀《春》一課,抓住文章所描繪的春的特點,并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階段即是綜合提升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朗讀技巧,并對不好的習慣進行改正??偠灾?,朗讀訓練應該做到由簡到繁,全面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朗讀過程不動筆墨
朗讀過程是提升語感,并獲取文章信息體味文章思想感情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全身心”的朗讀而不注重圈點字句的行為并不甚合理。在朗讀過程中有效的圈點重點知識,并加以簡要的注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否則盲目的朗讀之后,由于沒有進行一定的注解,那么當學生再次進行深入閱讀時便不能快速有效地抓住文章的重點。對于朗讀的正確規(guī)范,古人曾經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樣的論調也正是證明了朗讀實則是心、眼、口、耳、手綜合運用的活動,并不是僅僅注重朗讀技巧的。因此在朗讀過程中,動手做筆記十分必要,譬如在朗讀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對文章的生字進行注音和解釋,同時也可以劃分文章的節(jié)奏,并且在閱讀時也可以記下自身的一些感悟。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能夠提升朗讀的時效性,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并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語感。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朗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但是現(xiàn)目前我國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比較欠缺,朗讀訓練模式不規(guī)范,沒有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這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并做出有關的改進策略。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