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探討了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讓課堂更有“魅力”,如何才能更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激情,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收獲更有價值的內容,打造有“溫度”有“深度”的課堂。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網絡上曾經流行著這樣一則段子,用來形容學生在課堂的感受:人生如課堂,眼睛一睜一閉,一堂課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上午過去了。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嗎?下課了,人還沒有醒。你知道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嗎?人醒了一看,課還沒有下。這段話雖然帶有戲謔的成分,但是老師們不得不關注學生們在課堂上的感受。
選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書中這樣描述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預設、封閉與開放之間,新課程力主開放,以改造機械、沉悶而缺乏生氣和樂趣的課堂教學,重構一個充滿智慧挑戰(zhàn)、師生生命活力得到煥發(fā)的課堂,展現課堂的豐富性、多變性、復雜性,鼓勵師生在互動中的即興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對教育內容自我理解,解讀,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的見解,還給師生一個體現生命尊嚴、施展活力、張揚個性的空間,讓每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
既有“溫度”又有“深度”的課堂,如此有“魅力”,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打造這樣的語文課堂呢?
首先要注意選擇貼近學生的材料。學生先將學習材料自主學習,發(fā)現不足,找出自己知識的生長點,然后通過交流質疑討論獲得進步。如果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材料很感興趣,學習的熱情就會大大激發(fā)。所以要注意選擇貼近學生的材料。新的課程教學也要求“開放和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助的資源網絡,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并且語文學科選材的范圍非常廣泛,在這點上學科的優(yōu)勢也很強。比如“修辭”是中學語文的一個知識點,在學習前,我讓同學們先尋找富有修辭的內容,最后在學生們選擇的材料中,選中了周杰倫的《青花瓷》《千里之外》《東風破》等幾首歌曲為學習的材料。同學們在聽歌曲的過程中去尋找優(yōu)美的句子,去發(fā)現其中的修辭手法,學生們愿學、樂學,在富有激情的學習中,新的知識也學到手了。
課堂的活動豐富多樣,也能讓課堂很有“溫度”。新的課程教學要求“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確保活動適度、適量?!被顒涌梢越梃b電視、網絡中的優(yōu)秀形式,比如前段時間同學們對央視的節(jié)目《漢字聽寫大會》關注度很高。我們也依樣畫葫蘆舉辦類似的競賽。語文老師都清楚在復習“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guī)范漢語”的時候,很容易使課堂變得非常的枯燥,而我們采用這樣的方法,大家爭先恐后的學習,互相比拼誰記得多誰記得準,課堂熱烈而有效率。在復習“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們舉辦了類似《開心辭典》的節(jié)目,進行成語競賽,氣氛也很熱烈。我們的語文課堂中有諸如此類的很多的活動,比起傳統(tǒng)的老師主講,學生被動學習的課堂,我們的課堂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當然有“溫度”的課堂,絕對不是僅僅追求表面的熱鬧,而是通過激發(fā)學習熱情,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內容,讓知識生長,讓能力成長,讓有“深度”的學習內容內化進他們生命中。
簡單一點說我們的課堂要給學生帶來幫助,學生要能收獲知識,要能答對題,要能找到學習的方法。比如我們在講“文言文斷句”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們用了很多的例題進行小組競賽,之后我們要求對各個例題的規(guī)律進行總結,結果各個小組通過他們剛剛的斷句實踐總結出很多條,比如“要注意虛詞,它常常是一個句子的句首和句尾”“名詞常常是句子的開始”“對稱的句式能幫助斷句”等等,在教師看來這些歸納總結可能并不是那么規(guī)范,但是它是從學生的實踐來,從他們的實際總結出來的,對他們來說,有用有效能做題,能幫助他們讀文言文,課堂有收獲,不亦樂乎?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果每堂課的收獲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能考試會做題的程度上肯定是不夠的。語文課堂的內容要能打動學生的心靈,能讓他們立志,自省,明理。仍然以“文言文斷句”這個知識點為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國土,怎樣有禮有節(jié)有據向美日討回釣魚島的主權呢?”接著我向學生們展示了反映中國最早發(fā)現、命名并利用釣魚島的文獻——《使琉球錄》(陳侃,1534年),這個文獻在2012年9月17日國家圖書館展示過,可是大家一看這個古代文獻是沒有斷句的,都傻眼了。于是我引導大家:學習文言文,能給文言文斷句,不僅是我們學習考試的需要,更是事關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大事,更是我們這一代人要繼承中華文明,為往圣續(xù)絕學的需要。我從他們在此課的學習熱情中看出這則材料打動了學生們。
北京大學的錢理群教授曾經到中學講魯迅《父親和兒子》,他著重講魯迅所描述的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和責任,“肩扛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我們的學生大都處于青春的叛逆期,與父母的關系很微妙,但是在課堂上他們感受到父愛是那樣的深沉而寬廣。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我們的課堂就不再是簡單的一篇篇文章的學習,而是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的成長。
可以說,有“溫度”的課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樂學、愛學;有“深度”的課堂能讓學生學有所得,有所成長。我想在這樣的魅力十足的課堂上學生們還會呼呼大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嗎?
參考文獻
[1]重慶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領導小組.重慶市普通高中新課程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和模塊學習要求(試行)[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王遠洪,男,重慶市沙坪壩區(qū)鳳鳴山中學,學科: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