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的靈魂和魅力在于情感教育。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實施情感教育既是語文學科及其課程教學中的應有之義,更是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的有效載體和良好平臺。小學階段正處于培塑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原始黃金期,突出并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活動,無論對于培育學生的智能素養(yǎng)還是人文素養(yǎng),都具有不容忽視且無可比擬的促進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策略構建與運用,試對此做出簡要性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全面發(fā)展;課程情感教學;實踐與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大挑戰(zhàn),既不是技術性革命,也不是經(jīng)濟類發(fā)展,而是人的思想道德問題?!毙W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以“教書育人”為天職的學校及其廣大教師,應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素質推進、全面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把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智能素養(yǎng)放到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的戰(zhàn)略位置上加以重視和落實。就語文課程教學而言,它是一個形象感知和情意感悟的實踐過程。如果“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fā)展?!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這就是說,語文教學需要淚光閃爍,需要內(nèi)在感動,需要心靈震撼,需要情感獨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凸顯語文學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才能更好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簡析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則
語文學科具有語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的內(nèi)在屬性,其人文性特征就在于對學生加強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則主要有:(1)尊重性原則。即教師要始終樹立“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根本觀念,切實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能夠讓他們在平等狀態(tài)下充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使得情感教育得以順利開展。(2)體驗性原則。教師應當而且必須善于創(chuàng)設與課程內(nèi)容相互適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和潛移默化中能夠心生共鳴質感、情感升華,從而不斷提升語文情感教育的水平。 (3)互啟性原則。情感教育是一項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的藝術實踐課題。教師一方面要用良好的狀態(tài)和飽滿的情感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必須重視師生之間的互相啟發(fā)與促進性作用。值得強調的是,如果忽視或淡化語文課程中的情感教育元素,既是一種浪費現(xiàn)象,又是一種教育瀆職行為。
二、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策略構建與運用
(一)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積極開展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活動
南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強調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也就是說,這個“情”字是聯(lián)結“綴文者”與“觀文者”之間的一條“紅線”。正因為有了“情”,讀者才能在熏陶、沖擊和融會中與作者穿越相會,才能從文本作品中“沿波討源”,從而獲得與之相應的情感教育元素。因此,語文教師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文本內(nèi)容相應的情境,營造一種比較適宜的情感氛圍,構筑起師生與文本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情感起點,既可有效煥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又能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大海中永生》,由于學生沒有直接或間接經(jīng)歷過“骨灰撒大?!钡膭尤藞雒?,更是缺乏相關的感性經(jīng)驗,這就為情感教學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有鑒于此,筆者借助音像和諧、聲情并茂的多媒體技術,簡介歷史背景,同時播放當年小平同志骨灰撒大海的實況錄像,把學生帶到了情真意切的悲慟環(huán)境之中。讓他們通過視聽感官,與作者與文本之間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二)通過自主體驗,積極開展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活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才是課程活動中的唯一主體,關注學生的自主實踐和獨特體驗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發(fā)展中的重要元素與核心關鍵詞。由于心智發(fā)育的規(guī)律性特征,小學生更加需要通過自主化的實踐與體驗,才能為他們留下深刻而又持久性的心理痕跡和影響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迎合并利用小學生求新、求異和求趣的活潑心態(tài),善于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積極開展寓育于教的情感實踐活動,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體驗能力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并煥發(fā)后勁。如教學《船長》時,教師應讓小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認真閱讀哈爾威船長的呼喊命令及其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等人之間的簡短性對話,讓他們從中切實體會情勢的萬分危急以及船長先生的臨危不亂、鎮(zhèn)定自若,進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之所在。再以習作教學為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奔热淮笞匀皇且槐尽熬G色的課本”,我們?yōu)槭裁床欢鄤?chuàng)設時空條件讓學生在校內(nèi)外生活中去激情實踐和體驗呢?
(三)借助觀察聯(lián)想,積極開展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绷钊烁型硎?,觀察確是兒童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良好的觀察力是他們學習和掌握知識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材中圖文并茂、形神具備,有的基本概括了文本內(nèi)容,有的能夠反映著文本內(nèi)容,有的還能或多或少地顯現(xiàn)著其中“美”的元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小學生認真觀察文中輔助性插圖,并在解讀基礎上進行合理化聯(lián)想,這對于幫助他們進一步加強內(nèi)容認知、深化課文主題和強化情感教育等大有裨益之效。比如《嫦娥奔月》,文中“嫦娥飛天圖”與第五自然段的文字內(nèi)容相匹配,教師通過指導小學生觀察并欣賞嫦娥的相貌美、衣著美和動作美等,來進一步感受她“心地善良、為民造福、自我犧牲”的心靈美。再如,通過多媒體放大顯示“青海高原柳”巍巍然獨自撐立的高大形象,讓學生從中逐步產(chǎn)生“敬畏”之情。
綜上所述,情感元素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情感教育不受內(nèi)容、時空和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滲透到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從中贏得寓教于樂和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不僅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yè)務能力,而且是考量其師風師德和責任意識的重要標準。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