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蔽覀儼焉钪谐R姷摹⒂變簮弁娴纳橙谌胗變旱拿佬g創(chuàng)作中。按照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將沙畫活動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再將其融入到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親子活動中。我們讓幼兒大膽發(fā)揮想象,主動操作,邊玩邊學,邊玩邊創(chuàng)作,完成沙臺作畫、彩沙裝飾畫、沙雕、彩沙裝瓶、沙瓶畫等獨具創(chuàng)意的作品。
一、創(chuàng)意美術與沙畫
“創(chuàng)意美術”是當下幼兒美術教學中經常提到的詞匯。所謂創(chuàng)意,是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簡稱,它是指在對現實存在事物的理解及認知中所衍生出的一種新的抽象思維和行為潛能。人類的發(fā)展離不開各種創(chuàng)意的產生,保護和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是幼兒教育的目標之一?;谟變合矏鬯囆g的特點,創(chuàng)意美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走進幼兒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qū)。
沙是一種經濟、簡單、易得的顆粒物,生活中十分常見。創(chuàng)立了蒙臺梭利北京教育研究中心的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說到: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在生命的頭6年表現最強烈。愛玩沙是幼兒的天性,一把鏟子、一根樹枝,幼兒們就能在沙池里待上半天。沙子為幼兒玩耍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它既可以堆,堆成沙雕作品;又可以挖,挖出溝、渠。我們利用沙的特點,將其與藝術活動相結合,找到了新的幼兒活動形式——沙畫藝術。各種豐富的沙畫創(chuàng)意活動,讓幼兒在快樂玩沙的同時又能體會到創(chuàng)意美術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幼兒沙畫活動的種類
在幼兒沙畫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經過不斷探索,不斷嘗試,逐漸形成了以下幾種適合幼兒進行的沙畫活動:
(一)沙臺作畫
在幼兒用的簡易沙臺上運用撒、勾、漏、劃等手法進行動感美術創(chuàng)作。一次活動可以創(chuàng)作多幅作品,可隨畫隨擦。作品可以是單幅的,也可以是有故事情節(jié)的連續(xù)多幅。
(二)彩沙裝飾畫
把各種彩色的沙子當作顏料,再將其裝飾制作成美麗的畫面。
(三)沙雕
將沙子裝飾成立體造型,可以是平面突出的沙雕,也可以是立體沙雕。
(四)彩沙裝瓶
把彩色的沙子一層一層裝在透明的玻璃瓶里,讓孩子感受冷暖色、相似色、漸變色等色彩搭配后的效果,呈現不一樣的藝術造型。
(五)沙瓶畫
利用瓶子的不同造型,用沙子在其表面作畫。這種繪畫方式不僅可以用在瓶子上,還可以用在紙盒、硬塑料薄膜、紙盤、紙碗等物品上,幼兒可自由進行立體繪畫。
三、集體活動中的創(chuàng)意沙畫
藝術,并不是一節(jié)節(jié)正襟危坐的課程。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眼光,一種美妙的體驗。它存在于畫畫時、做飯時、穿衣時、靜思時、布置環(huán)境時,甚至是選擇生活方式時……它存在于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中。
幼兒園的教學是教師與幼兒的雙邊活動,幼兒園的教學目標是“低結構”的,其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和游戲,而不是基于教材的預設,教學方式也要求“寓教于樂”。基于這一思想,我們將幼兒的沙畫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將其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將活動過程設計得更加游戲化、趣味化。
(一)小班:彩沙裝飾畫,單色變多色
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還沒有接觸過沙畫,于是,我們從認識沙子開始教他們學習?!坝腥さ纳匙印笔切“嘤變航佑|沙畫的第一次活動,孩子們通過玩沙了解了沙子的特性。第二次活動時,我們就建立了沙畫常規(guī),通過“我和沙子做游戲”的活動,讓幼兒認識沙盤、沙盒、刷子等,學會如何取放沙子。對于小班上學期的幼兒來說,最難的應該是撕膠紙。結合主題活動,我們開展了“銀杏葉”“一串葡萄”“方形變變變”等活動,在教會幼兒單色沙畫的同時,讓幼兒練習了撕膠紙。等到小班下學期快結束時,我們開始讓幼兒選擇一些簡單的輔助材料,如小貼畫、紙球、紙繩等,讓幼兒自由裝飾彩沙裝飾畫。我們設計出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可口的比薩”“風車轉轉轉”“夏季服裝”等與主題、節(jié)日、季節(jié)相結合的集體活動,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體驗制作彩沙裝飾畫的樂趣。
(二)中班:運用輔助材料的彩沙裝飾畫、彩沙裝瓶、沙瓶畫
中班幼兒對彩沙裝飾畫已經比較熟悉了,我們開始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幼兒根據需要在膠紙上畫底圖,再剪膠紙,選擇各種彩沙著色,再搭配合適的輔助材料,制作出一幅屬于自己的彩沙裝飾畫。幼兒們先后創(chuàng)作了《方形寶寶來作畫》《我自己》《送給朋友的生日蛋糕》等作品。
彩沙裝瓶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在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里裝上各種顏色的彩沙,一層一層鋪好。大口瓶用小勺裝,小口瓶用細長漏斗裝。活動過程中,幼兒們專注、仔細地學習有規(guī)律排列顏色和色彩搭配的方法,了解冷暖色、近似色、漸變色等,體會成功的快樂。
中班幼兒制作立體沙畫可能會有一些困難,于是,我們先在簡單的紙盤、紙碗上作畫,再在比較難的沙瓶上作畫。幼兒們先后設計出了《紙盤魚》《好玩的魔方》《瓶子大變身》《幾何圖形大聚會》等作品。
(三)大班:沙雕、沙臺作畫
大班幼兒的沙畫活動主要以沙雕和沙臺作畫為主,彩沙裝飾畫和沙瓶則放在區(qū)域活動中,感興趣的幼兒可以自由操作。
我們將沙雕分為浮雕和立體雕兩種。浮雕是用紙盒蓋、KT板、木板等做底板,用報紙或卷紙在底板上創(chuàng)設造型,再把沙與一定比例的乳膠混合后覆蓋在報紙上。待晾干后再刷上顏料,一幅平面沙雕作品就完成了。立體雕可以全部用沙制成,在沙里加入適量乳膠后進行造型即可,也可以用紙盒、瓶子、報紙、泡沫等做底襯,制作方法與浮雕類似?;顒又?,幼兒們積極創(chuàng)作,創(chuàng)設出了《京劇臉譜》《我是服裝設計師》《機器人》等一系列作品。
沙臺作畫對幼兒手控制沙和繪畫的基本技能要求比較高,從單幅簡單的繪畫開始,最后可以連續(xù)多幅作畫。幼兒可以邊作畫邊創(chuàng)編故事,繪畫完成了,故事也創(chuàng)編好了。例如,幼兒通過作畫《河流與小山脈》《秋天的雨》《創(chuàng)意果盤》《動物聚會》《我喜歡的運動》《冬爺爺的禮物》《美麗的春天》等,學會了撒、勾、漏、劃、抹等一系列技能。幼兒們還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進行了沙畫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同時也創(chuàng)編了《我的故事》沙畫作品。
幼兒沙畫的集體教學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固定模式到自主創(chuàng)編的原則。幼兒們在做中學,在操作中思考,體會創(chuàng)作的過程,感受創(chuàng)編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區(qū)域活動中的創(chuàng)意沙畫
區(qū)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更加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它與集體活動、活動室活動是平等、互補、互生和互利的。
(一)材料準備
小班主要提供各種顏色的彩沙和各種圖形的膠紙,提供的這些膠紙圖形在小班上學期初多為單色,到學期末則開始逐漸增加為雙色,并增加一些簡單的輔助材料。到小班下學期,顏色種類逐漸增加,輔助材料的提供也逐漸增多,但主要還是在于平面沙畫。
中班主要提供更多顏色的彩沙,以及較復雜的沙畫膠紙、輔助材料。為了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開始提供空白膠紙、勾線筆、剪刀等,讓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中班上學期的中期,幼兒開始學習彩沙裝瓶,在各種盒子、瓶子的表面進行彩沙裝飾。到中班下學期末,為了讓幼兒對即將開始的大班沙臺作畫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師開始準備托盤和沙臺作畫的沙子,讓幼兒提前熟悉。
大班主要進行的是沙臺作畫和沙雕。因為班級區(qū)域活動的場地和條件有限,老師只能準備一些托盤和沙,讓幼兒進行沙臺作畫。同時,教師鼓勵幼兒收集幼兒園的混沙,以及各種泥工模具、鐵盒、輔助材料等,讓幼兒加上乳膠進行立體沙雕創(chuàng)作。
(二)活動內容
小班幼兒的活動主要是沙畫常規(guī)的建立,從單色創(chuàng)作逐漸過渡到多色平面沙畫創(chuàng)作,并適當增加一些輔助材料進行添畫。這一階段所用的膠紙全部是老師事先加工好后提供的,幼兒只需填色、裝飾即可。
中班幼兒開始創(chuàng)作比較復雜的平面沙畫,輔助材料的種類開始增加,并嘗試運用空白膠紙自己全程制作沙畫。幼兒們的創(chuàng)作內容逐漸從平面走向立體,并開始嘗試彩沙裝瓶、立體沙畫、沙瓶畫等。中班末期開始增加沙臺作畫的初步嘗試。
大班幼兒主要進行沙臺作畫和沙雕的創(chuàng)作,同時繼續(xù)進行平面浮雕和立體沙雕的創(chuàng)作。
(三)作品展示
從創(chuàng)作主體上看,我們所展示的作品以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為主,輔以教師的范例供幼兒欣賞;從展示方式上看,主要分為實物展示和圖片展示兩種。教師將幼兒的作品簡單地加工裝飾后,充分利用區(qū)域環(huán)境中的各種空間進行展示。
沙畫活動引發(fā)了幼兒無限的創(chuàng)意,讓幼兒在藝術的海洋中暢快遨游吧!P
[參考文獻]
[1]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9
[2]李芳妃.和孩子一起玩藝術[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3]劉敏,萬中.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