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頒布,是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科學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針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幼兒家長的基本素質,我園圍繞“家園攜手 同步育人”的工作目標,家園協(xié)作,共同落實《指南》精神,形成幼兒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目標體系。
一、普及宣傳,領悟精髓
(一)全園參與,以教師學習培訓為切入點,提高對《指南》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與培訓,我園教師深刻地領悟了《指南》的精髓,明確了《指南》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理念與教育實踐之間過渡的橋梁”?!吨改稀肪哂锌刹僮餍裕貏e是有助于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吨改稀返膶嵤┯兄谠谌鐣淞⒄_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質量觀;引領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兒童的天性和認知規(guī)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支持幼兒園開展科學保教,自覺抵制那些拔苗助長、違反幼兒身心健康的錯誤觀念和做法?!吨改稀返膶嵤延變航逃南冗M理念普及到了幼兒家庭乃至全社會。
(二)轉變行為,以教育活動開展為重點,領悟《指南》精髓
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尋找貫徹《指南》的切入點,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貫穿于日常教育教學中,將理念轉變?yōu)榻逃袨?,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1.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指南》的領域價值
我園根據(jù)《指南》中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目標,組織全體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以《綱要》為指導,接受《指南》的建議,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制訂適宜的教育目標和任務,完善對幼兒發(fā)展水平的評價。教師通過聽課調(diào)研、研究課、公開課等,加強對《指南》的實踐。
2.在教育教學中提高教師的觀察、研究和分析能力
在園本教研中,我們針對具體活動,開展教學研討。在研討的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以《綱要》和《指南》中的理論為支撐,再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指南》的落實情況,最后各自提出改進意見。濃濃的研究氛圍,有力地提高了教師們運用《指南》的能力。
3.靈活看待《指南》中的內(nèi)容要求
我園的健康特色使幼兒的運動能力都相對較強,因此,我們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再對幼兒提出適當?shù)囊?。比如,我園大部分幼兒單腳連續(xù)跳和連續(xù)跑的水平都高于《指南》的要求,那么,教師對幼兒的要求則在《指南》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shù)奶岣摺?/p>
(三)普及宣傳,以家庭教育質量提升為突破點,有效支持幼兒發(fā)展
1.結合本園實際,我們利用大環(huán)境向幼兒家長宣傳《指南》精神。例如,我們利用寶寶親子大賽、宣傳櫥窗、家園聯(lián)系等對幼兒家長進行宣傳?;顒又?,我們積極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育兒觀,在全園營造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園幼兒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2.我們針對家長的現(xiàn)狀和需求做調(diào)研分析,發(fā)放《指南》問卷調(diào)查,制訂出有效的學習方案。
3.定期向家長發(fā)放宣傳手冊,宣傳手冊中有本年齡段各領域的發(fā)展目標,有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領域關鍵詞和實施措施,有針對家長的愛心貼士。我們還告訴了家長如何正確運用宣傳手冊對幼兒進行教育,真正做到了家園合一。
4.家長反饋(分為書面反饋和面對面交流反饋)自己的實踐體會,以及運用《指南》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后,幼兒所發(fā)生的變化。
5.利用來園、離園的時間,教師和家長共同探討,既提高了教師運用《指南》指導家長的能力,又為家長提供了科學的教育策略。
6.邀請家長參與教研。例如,在研究課《打敗大鱷魚》的活動中,中班的幼兒家長還參與到我們的觀摩和研討中,與教師一起體驗投擲動作。一位幼兒的爺爺結合自己當兵的經(jīng)歷,對我們的投擲動作給予了指導。家長的參與,讓我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打破了以往家長對幼兒園工作不理解的誤區(qū)。同時,家長也認識到了,孩子的發(fā)展不是幼兒園一方面的事,而是家園合作的共同任務。
7.我們還開展了《我的好媽媽》幼兒繪畫展,“親子運動會”“親子繪畫我們眼中的春天”“端午包粽子”“六一兒童節(jié)創(chuàng)意手工”等一系列活動。我們運用《指南》分析幼兒的發(fā)展特點,讓家長在現(xiàn)實觀察中體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轉變自身的行為。我們要讓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讓家長“親其師,信其道”,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價值。
二、深入探索,個案研究
(一)家園聯(lián)動,深入學習
1.學習形式多樣化
(1)發(fā)放材料中關注重點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制訂《幼兒園家長〈指南〉宣傳冊》,內(nèi)容涵蓋幼兒教育五大領域,教師選取每月的關鍵點進行深入解讀。通過“幼兒園做法”“家長貼士”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幫助家長深入了解《指南》的精神。每月學習結束后,家長再根據(jù)自己的家庭實踐活動給予反饋,老師及時分析家長的困惑和建議,然后調(diào)整下月學習重點和個別家長的指導要點。
(2)全園學習中關注整體提高。利用學期初的全園家長會和班級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指南》,讓家長通過案例全面認識和了解《指南》。
(3)個別交流中關注家長反饋。在學習運用《指南》的過程中,針對教師和幼兒的成長檔案,我們還建立了相應的家長成長檔案。在實踐中進行個案研究,為下一階段的整體推進奠定良好的基礎。
(4)搭建平臺中統(tǒng)籌兼顧。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等平臺進行宣傳,讓家長關注幼兒的成長,關注教師的活動計劃,關注幼兒園的發(fā)展,以達到共同成長。
2.實踐途徑多元化
(1)定期開展“家長助教日”活動。為讓家長了解《指南》,我園每月舉行“家長助教日”活動,讓家長與教師及時填寫運用《指南》后的反饋意見表。聽取家長們的感想后,我們及時調(diào)整了方案,真正做到家園同步。
(2)建立家長成長檔案。我園在每班選取兩位家長,建立家長運用《指南》教育故事成長檔案,記錄家長在運用《指南》過程中的理解與困惑。教師再跟進分析調(diào)整,幫助家長學會正確運用《指南》,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的神奇之處。根據(jù)家長成長檔案實踐效果,園所再進行調(diào)整或推廣。
(二)家園聯(lián)動,彰顯特色
1.教師有特長,班級有特色
我園鼓勵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與優(yōu)勢,并且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形成特色專長,彰顯自身優(yōu)勢。例如:授課教師李老師擅長音樂和簡筆畫,她將班級特色定為“藝術特色”。找準定位后,李老師先后開展了“雪舞”(幼兒剪紙)、“闖進恐龍世界”(幼兒簡筆畫)、“指尖上的舞蹈”(幼兒手指點畫)、“百變紙盤”(幼兒紙盤暢想)等不同的主題藝術活動。幼兒們在活動中積極表現(xiàn),享受著藝術帶來的快樂,其藝術素養(yǎng)也在活動中得到了不斷提高。
我園教師可以非常善于挖掘家長資源。比如,授課教師張老師利用家長資源,積極開展幼兒園教育工作。每月的主題活動中,家長們都積極參與,班級家園共育的氛圍濃厚。家長們積極參與“娃娃家”的設計與布置,在家長群里討論所需材料,并分工合作,制作圍欄、小床,為“娃娃”縫制衣服等。家長和幼兒們也都積極參與到建筑區(qū)的材料投放工作中;在主題活動“認識交通工具”中,家長和幼兒共同制作各種“車輛”“飛機”等;在主題活動“漂亮的風箏”中,家園合作,共同帶領幼兒制作風箏。家長與教師隨時溝通,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指南》所帶來的快樂體驗,使幼兒教育真正做到家園同步。
2.園所有特色,幼兒有發(fā)展
我園為健康特色園所,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我們以民間體育游戲為載體,積極開展健康體育活動,發(fā)展幼兒的各種運動技能。
(1)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民間體育游戲活動環(huán)境。如:大班的跳竹竿、跳長繩、抖空竹、滾鐵環(huán),中班的跳皮筋、跳房子、踩小高蹺,小班的踢皮球、轉呼啦圈、投沙包、拉小車。
(2)開展民間體育游戲主題活動。每班一個特色民間體育游戲區(qū),教師可以主題的形式開展各項研究活動。中、大班以材料探索為主,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小班以掌握動作技能為主,讓研究建立在孩子快樂發(fā)展的基礎上。
(3)材料支持,幫助幼兒發(fā)展。根據(jù)梳理出的民間體育游戲,我們嘗試采用各種低結構的游戲材料,如紙箱、廢舊油桶、輪胎、報紙等,以支持幼兒的發(fā)展。
(4)家長開放,共同游戲。教師和家長在空場地上畫出多種形式的“跳房子”游戲,內(nèi)容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變換,如:小班可以是認識圖形及顏色,中班可以是認識數(shù)字等。利用家長資源制作沙包、飛盤、小高蹺等游戲材料,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家長可以利用休息時間陪孩子一起進行游戲。
(三)實施《指南》的成效
我們通過運動會、遠足、讀書日、跳蚤市場、元旦聯(lián)歡會等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給家長和孩子帶來歡樂。我們還通過“家長助教日”,讓家長感受到《指南》的教育理念及教育魅力,從而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活動,家長們的教育意識進一步增強了。
通過對《指南》的學習和使用,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參透其精髓,內(nèi)化其內(nèi)容,在聆聽中思考,在研討中成長,在實踐中獲得,在學習中提升。讓《指南》的理念引領我園教育教學的方向,讓全體教師成為《指南》的踐行者,讓孩子成為《指南》的受益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