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國際精神衛(wèi)生組織將3月21日設立為“世界睡眠日”。然而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人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睡眠問題,睡眠質量已經成為關系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為“美好睡眠、放飛夢想”,以提醒社會關注睡眠,提高人們睡眠質量,使美夢成真。
《2015全國睡眠指數(shù)報告》發(fā)布后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與往年相比,失眠問題的人數(shù)明顯上升。有超過五成的國人認為日益增長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對其睡眠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此外,有超過六成的調查對象成為晚睡人,首要原因是因為手機上網(wǎng)而患上睡眠拖延癥。被“剝奪”睡眠的我們,如何才能擺脫這些困擾?
睡眠拖延怎么破
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不能早睡的人。
前蘇聯(lián)的一位學者在《生命之節(jié)奏》中就提出過,人分為“百靈鳥”型和“貓頭鷹”型?!柏堫^鷹”型就是喜歡晚上工作,后半夜才想睡,醒得卻很遲。因為上午的興奮程度不高,他們是很難完成指定工作的,通常要到晚上才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那時才能表現(xiàn)出很強的工作能力。比如,門捷列夫等很多科學家都是在晚上工作,巴爾扎克、莫扎特等文學家、藝術家也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
對此,科學家的解釋是,工作的節(jié)奏并不是對某種作息制度產生習慣的結果,而是機體內環(huán)境固有的因素。也就是說,這些人天生就是如此。他們的生物鐘并不嚴格地與太陽節(jié)律同步。然而,大多數(shù)人并非如此。
人類的睡眠時間已經比50年前減少了約10%。北京朝陽醫(yī)院睡眠醫(yī)學中心主任郭兮恒解釋,這是因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尤其是有了電腦、手機,以及日新月異的移動智能設備,“白天”已經被逐漸延長了,人們醒著的時間越來越多。“睡眠反倒成了適應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附屬品?!?/p>
事實上,除了睡眠,心率、血壓、體溫等體內一切生命活動,比如蛋白質的合成或消亡都呈現(xiàn)晝夜節(jié)律的傾向。生物鐘不但存在于大腦中,而且反映在血液循環(huán)、內分泌和各種器官功能中。而各個器官的生物鐘調整所需時間不同,體內器官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調整要大大長于睡眠。
“認為只要調整了睡眠生物鐘、能保證睡眠時間的絕對值,多晚睡都沒有關系的說法并不準確?!惫夂惚硎荆虝r間內,尤其是年輕人,也許并不會感到這種生活方式對身體的影響,但長此以往,還是會出現(xiàn)問題。例如,進入中年以后,可能更容易患上睡眠障礙。
“事實上,對于大多數(sh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既要晚睡,又想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不現(xiàn)實的?!惫夂阊a充道,“結果就是睡不夠。而這對身體健康必然會產生不良影響?!?/p>
而且,當下的許多晚睡族已經出現(xiàn)了某些強迫性傾向。晚上回家后,困倦變成了亢奮,開始進行上網(wǎng)等各種娛樂。打游戲的時候總是想著“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看劇集想著“看完這集就睡覺”,結果每次都食言。又或者,已經躺在了床上,還是習慣性地一遍遍瀏覽手機,直到完全睜不開眼。到了第二天起床時,又對前一天熬夜后悔得不得了,可第二天依然如此。
對此,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員祝卓宏認為,這些人往往存在一種補償心理。認為白天工作太累,或者做的并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到了晚上,覺得一天就這樣過去很不甘心。
要應對這種行為,必須認真地提醒自己,這就是強迫性思考。每天到點必須關手機、關電腦。睡前半小時以上,就讓自己進入一個安靜、放松的環(huán)境,可以選擇看書或者聽輕音樂等。祝卓宏表示,除了自我約束和堅持,改變睡眠拖延沒有捷徑。
壓力的應對策略
晚睡至少睡得著,誰又能理解早早躺在床上,卻輾轉反側至深夜的痛苦。
“失眠本是中老年人進入更年期后才會普遍出現(xiàn)的狀態(tài),睡眠質量下降的年輕化趨勢,根本原因是我們處于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祝卓宏表示。
20世紀60年代末期的日本,戰(zhàn)后經濟突飛猛進,雖然生活質量迅速提高,但同時也伴隨著消費品價格持續(xù)上漲、生存壓力大等問題。70年代的美國,則在經歷了“越戰(zhàn)”、“冷戰(zhàn)”、總統(tǒng)犯罪等諸多事件的打擊后,出現(xiàn)了普遍的精神危機、信仰危機。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精神類藥物處方單激增,人們對于心理學的需求也大量增長。
祝卓宏說,當下中國的老百姓也由于社會迅速變革產生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而變得緊張不安?!耙虼?,睡眠問題只是一個表征?!?/p>
在北京安定醫(yī)院心理危機干預與壓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看來,除了社會因素,個體本身的個性、心理特征也會影響睡眠。面對同樣的壓力,個體不同的認知方式所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
“有些個體本身就是消極思維占主導,對自己評價不高,對未來總是存在災難性的想象。或者過于追求完美,對自己期待過高。那么,在壓力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睡眠問題的可能性就更大?!?/p>
對于這樣的人群,西英俊認為,解決他們的睡眠問題首先是要幫助他們調整生活方式,澄清不合理的信念,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減少負性情緒。同時,尋求社會支持、與人交流分享、培養(yǎng)興趣愛好、積極運動等。
此外,祝卓宏提到了睡眠過程中的壓力應對策略。
人們深有體會,失眠時,越是強迫自己睡覺,反而更睡不著。這是由思維壓抑的悖論效應造成的。正確的策略是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身心不分家。面對緊張、焦慮的情緒,身體會自然做出應激反應。比如,頭腦清醒、心率加快、血壓升高。
其中,核心部分是如何降低大腦神經的興奮度。一方面可以進行腹式深呼吸,有效地降低興奮程度。再者,通過認知解離,學會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作一個可觀的對象來觀察。此時,內心世界就會慢慢平復下來。
掀起的“正念革命”
祝卓宏說,針對技術帶來的注意力分散,或者普遍的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的情緒,心理學興起了一股被稱為“正念療法”的新趨勢。對于由壓力引發(fā)的睡眠問題,是一種很好的應對策略。
2014年2月,美國《時代》周刊以封面文章《正念革命》,闡述了這種療法正在走向主流。
在你汗津津的手掌中放著幾顆葡萄干,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它們變得越來越黏軟。這些葡萄干看上去并不怎么美味誘人,不過,根據(jù)指示,你拿起一顆葡萄干細細地看。你會注意到葡萄干的皮色的確光澤誘人。再細細看來,又有新鮮葡萄從樹上摘下時留下的凹痕。然后你將拿起的葡萄干放進嘴里,用舌頭感受著它別致的紋理。之后,再把葡萄干頂?shù)烬X間,撕裂它的外皮,再慢慢地咀嚼……這就是一種正念訓練的方式。
正念來源于東方哲學,由西方心理學家將其科學化。它本質上就是一種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精神訓練法。它強調的是意識的覺察,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茖W家認為,注意力就像肌肉一樣,也需要鍛煉。而且,根據(jù)神經適應性的理論,訓練大腦會有確實的、可被證明的成果。
它可以幫助人們平復繁雜的心緒,更專心于當時當?shù)氐氖虑椋查_過去的事情和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因此,通俗地說,正念就是讓大腦停下來,讓自己不再與思維互動,避免胡思亂想?!弊W亢瓯硎荆@也是一種在煩躁的社會讓自己靜心的途徑,可以通過正念坐姿、正念呼吸等訓練方法實現(xiàn)。
《正念革命》中寫到,據(jù)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的報告顯示,美國人2007年在正念相關的藥物及療法上面花費將近40億美元,其中就包括正念減壓課程。包括硅谷的企業(yè)家、財富500強的富商巨賈、美國國防部的高級官員等都是它的推崇者,并將它帶進學校、醫(yī)院甚至軍隊。胡珉琦
睡多久才科學
人一天必須要睡足8小時?美國抗癌協(xié)會的調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時的人壽命最長;每晚平均睡4小時以下的人,有80%是短壽者。不過,不同年齡段的最佳睡眠時間是不同的,按照年齡睡覺更科學。
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時
老人應在每晚12時前睡覺,晚上睡覺的時間有7小時,甚至5.5小時就夠了。阿爾茨海默氏癥協(xié)會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每晚睡眠限制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而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都會導致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xiàn)老年癡呆,增加早亡風險。晚間睡眠質量不好的老人,最好養(yǎng)成午休習慣,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30~60歲成年人:每天睡7小時左右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時睡眠時間,婦女需要7.5小時左右,并應保證晚上10時到早晨5時的“優(yōu)質睡眠時間”。因為人在此時易達到深睡眠狀態(tài),有助于緩解疲勞。芬蘭一項針對2.1萬名成年人進行的22年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不到7小時的男性,比睡7~8小時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6%,女性高出21%;睡眠超過8小時的男性,比睡7~8小時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這個年齡段的人若缺乏睡眠,多與腦力減退,或壓力導致的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有關。
13~29歲青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
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時,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則,保證夜里3時左右進入深睡眠。平常應保證最晚24時上床、早6時起床,周末也盡量不睡懶覺。避免因為睡覺時間過長而打亂人體生物鐘,導致精神不振,影響記憶力,并且會錯過早餐,造成飲食紊亂等。
4~12歲兒童:每天睡10~12小時
4~10歲的兒童每天睡12個小時是必要的,每晚8時左右上床,中午盡可能小睡一會兒。年齡再大一些的兒童睡10小時甚至8小時就足夠了。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僅會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還會影響生長發(fā)育。但睡覺時間也不能過長,若超過12小時,可能會導致肥胖。同時建議,應為兒童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睡前不要讓孩子吃東西,臥室不要有過亮的燈或較刺激的音樂。睡前可讓孩子做些準備工作,如刷牙、洗臉、整理床鋪等,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是在對孩子暗示“該睡覺了”。
1~3歲幼兒:每晚12小時,白天兩三個小時
幼兒每天夜里要保證12小時睡眠,白天還需再補兩三個小時。具體的睡眠時間,可以根據(jù)他們自己的睡眠節(jié)律而定。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容易因玩得太興奮而影響睡眠。有時候,他們進入了睡眠狀態(tài),腦子卻還在活動;睡著了,還常磨牙、踢被、尿床等。這些都會影響寶寶的大腦和身體發(fā)育。因此,建議父母在寶寶睡前1小時先給他們洗個溫水澡,放松全身;講個小故事或放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等,也有助入眠。
1歲以下嬰兒:每天16小時
1歲以下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最多,大概每天16小時。睡眠是小月齡嬰兒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段,因此必須要保證他們的睡眠時間。嬰兒的睡眠問題大多是由于缺鈣、白天受驚嚇、消化功能紊亂造成的;也有孩子晚上睡不好是因為白天睡覺過多。對此,家長應注意給孩子補鈣,科學喂養(yǎng);還需盡量保證嬰兒夜晚睡眠的完整,不宜夜間頻繁喂奶或換尿布,尤其是后半夜,因為小月齡寶寶在后半夜分泌激素最快。據(jù)《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