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語文課標”在談到初中生的閱讀時,提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這,該怎么落實呢?
葉圣陶先生曾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蹦蔷褪亲髡咚氲摹拔蚁葘懯裁春髮懯裁础?。就我們的日常閱讀而言,展現(xiàn)在你我眼前的“路”,就是“結構”——作者先告訴了我們什么,后又告訴我們什么。
我們閱讀時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思路(也可以稱為“結構”),理清了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的層次以及一個段落內部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達到讀懂文章的目的。
【考題回顧】
請看安徽省2006-2015十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中涉及“思路”的試題:
2006年《晨》劉白羽
1.填空。第①段依次描寫 、沾滿露珠的藤樹的綠葉、 等景物,表現(xiàn)了早晨的“清新、寧靜。”(4分)
2007年《冰心姥姥您好》鐵凝
6.本文依次敘述了作者與冰心交往過程中的哪三件事?請簡要概括。 (6分)
《從織布機到計算機》
10.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本文以 為順序,介紹了雅卡爾發(fā)明的用 控制織物的提花機,巴比奇制造的木齒鐵輪計算機,霍爾瑞斯發(fā)明的被稱為 的機器,IBM公司制造的計算機。
2008年《匆匆》朱自清
4.文章開頭寫了哪些自然現(xiàn)象?請加以概括。(3分)
《系在風箏線上的……》周巖壁
10.根據(jù)第④段內容填空。(4分)
做風箏的過程:找來竹篾→( )→糊紙涂色→( )
2009年《楓葉禮贊》孟超
9.本文是圍繞楓葉展開的,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明行文思路。(3分)
《紅樹林》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紹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3分)
13.文章在談到紅樹林的作用時,先后介紹了紅樹林的 、 生態(tài)學研究價值、 。(3分)
2010年《烏蘭巴統(tǒng)草原上的九匹馬》阮殿文
10.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請根據(jù)提示完成內容概括。(4分)
首先寫:初見九匹馬的印象;接著寫: ;
然后寫:與中年人的對話;最后寫: 。
2011年《生機勃勃的太陽花》
9.依據(jù)第④段內容,填寫下表。(4分)
2012年《紅橘甜了》駱駝
10.閱讀全文,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6分)
(1)種紅橘的過程中,父親的態(tài)度: 。
(2)等待橘子成熟時,父親的心情: 。
(3)橘子成熟后,父親的做法: 。
2013年《遠去的鄉(xiāng)村》李漢榮
10.根據(jù)文中④⑤⑥段的內容,請仿照下面劃線的短語,完成填空。(4分)
鄉(xiāng)村的詩意在哪里?讓我來輕輕告訴你:
她在童年的蛙聲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
她在 中,她在 里,
她在 中,她在 里。
11.第②段寫在田埂上摔跤,第⑥段寫聽豆莢炸裂聲,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悟?請用原文中的話回答。(4分)
(1)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 。
(2)聽豆莢炸裂聲后的感悟: 。
2014年《紅書包》秦文君
7.依據(jù)文章思路和內容,在下面橫線上填寫合適的語句。(6分)
→我找到賣紅書包的文具店→我得到了心愛的紅書包→
《學者的態(tài)度與精神》宗白華
10.下列對文章結構層次的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015年《槐花》季羨林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寫了兩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加以概括。(6分)
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直截了當考整體文章思路的,也有考查一個小小段落內思路的;有的命題是前后聯(lián)系起來,考查對思路的確認。
試題的類型,主要是簡答題,也有不少的填空(2011年化身為填表)題,還有極個別年份是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傮w看來,主觀性明顯,但都緊緊貼近選文,難度不大。
因而,我們說,對文章的思路進行分析,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中考語文閱讀命題的重要考點之一,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現(xiàn)代文閱讀題中,對作者行文思路的考查主要有如下內容:分析結構(劃分層次)、編寫提綱、填充圖表以顯示文章思路、指出線索、分析特殊段落(主要指起“總起、收束、過渡”作用的段落)的作用、伏筆與照應等。
文體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區(qū)別的。記敘文的思路是指內容呈現(xiàn)和情感表達的線索,如事情發(fā)展線索、人物活動線索、情感演變線索等;議論文的思路是指文章闡述觀點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提出論點→論證論點→得出結論;說明文的思路則是說明的順序。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層次,既要能正確地給文章(包括某一部分)劃分層次段落,也要說出劃分的依據(jù)。
【邊讀邊練】
誰看見了石頭開花
張愛國
早春的太陽還沒有睡醒,我就背著三年前來時的包走上了崎嶇的山路。晨風很涼,雖然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卻還是禁不住哆嗦著。
轉過這座山,三年的一切就要被永遠地屏遮了。我不敢回想,三年前,我是懷抱著何等的豪情走進大山的啊。而如今,我卻做了一名逃兵——我要逃離我堅守了三年的大山和這群孩子。遠處傳來了雄雞的報曉聲,我想回頭再最后看一眼,卻不敢。我催促自己加快腳步。
“老師!老師……”隨著叫聲,山頂上,幾束微弱的手電筒的光一齊向我照來。接著,一群孩子跌跌撞撞地跑過來。
一個說:“老師,陶麗說你又要走了,真的嗎?”
“老師,你還回來嗎?”又一個問。
晨曦中,看著一個個瑟瑟顫抖、清白鼻涕掛滿嘴巴的孩子,我趕緊解開衣扣,將那個最小的孩子拉進懷里。
“老師,你不是說要等到看見石頭開花嗎?我們正在努力尋找呢?!弊畲蟮奶整愊袷窃诼裨刮?,“你……你說話不算數(shù)?”
“我……我是到鎮(zhèn)里……給你們買作業(yè)本?!蔽覍擂蔚匦χ烙峙懿涣肆?,急忙說,“我夢里都想著看到石頭開花呢……”
陶麗看一眼我肩頭的包,詭秘地笑了。我不得不佩服這個小精靈鬼,是她,將我“困”在了大山里。半年前的那個早晨,像今天一樣,我第一次當逃兵。大概也是走到這個地方,陶麗帶著這群孩子“偶遇”了我(其實他們頭天晚上就發(fā)現(xiàn)我要逃跑)。然后以陪我一起走路為借口,給我講了那個從她爺爺嘴里得來的石頭開花的故事:
很久以前,這兒的人很愚昧,寨與寨之間常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進行無休止的廝殺。直到出了一名大英雄,他教人認字、愛和感恩,于是大山安寧了。天上的仙女知道后,就給大英雄撒花,撒了很多。所以,這兒的石頭就能開花了。說完故事,陶麗還順便拍了一下我的馬屁:“老師,你也是那個能讓石頭開花的大英雄……”
就這樣,我的第一次逃跑失敗了。
現(xiàn)在,又是她。
接下來,他們依然一放學就到山上找開花的石頭。我多次勸阻他們,說:“別相信石頭開花了,我查了資料,所謂石花,只是億萬年前的燧石結核風化而成的,全世界也只在三四個地方發(fā)現(xiàn)過。你們這兒理論上有石花的可能,但還不知道夾在哪座山石里等著大自然的風化呢……”
可他們不聽,尤其陶麗,總是認真地對我說:“老師,你說過,任何人,不論處在怎么惡劣的環(huán)境,只要有心,只要努力,就有開花的日子。老師,我相信你的話,也相信石頭和人一樣,一定有開花的時候……”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就不由得一陣心酸——可愛的孩子,知道嗎?與其說這是老師在鼓勵你們,給你們希望,倒不如說是老師在給自己找個留下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希望啊。其實老師的心里,真的難以相信你們有開花的日子,就像老師不相信能看到石頭開花一樣,因為這里的山太大、太多了……
不久,女友沾滿眼淚的信又來了,我再次決定回到她的身邊。
這次,我選擇了傍晚,我相信他們不會想到我在這個時候逃跑。
山道崎嶇,幽暗又寂靜,晚風不緊不慢地吹,就像這大山里的人,世世代代不緊不慢地過著日子。風啊,你是從遙遠的城市來嗎?你為什么不送來城市的燈光、城市的歌聲和汽笛?哪怕只是一點點——只要一點點,我也不至于做一個逃兵啊……
“老師!老師……”
我機械地停了腳步,卻立即咬緊牙關,大步向前走。
“老師,我看見石頭開花了……”是陶麗在叫。
我告誡自己,再不能上這個小精靈鬼的當了。我命令自己加快腳步。
“老師,看一眼石頭開花……再走吧……”陶麗哭叫著,一群孩子哭叫著……
我的腳步邁不動了……
暮靄中,我木偶般地跟在這群孩子的身后。不知爬過了多少座山,在一座山腰處,孩子們慢慢停下腳步,站定,不做聲,只齊刷刷地打開手中的手電筒。于是,裸露的山石上,一團團碗大的深褐色的石花,在十幾束桔黃色燈光的照射下,如牡丹一樣,燦爛地笑開了,活像面前這一個個笑開的稚氣的臉……
“老師,我們只是想讓你相信,石頭真的能開花。”一個說。
又一個說:“老師,你走吧,別讓城里的阿姨……傷心了。”
“老師,走吧,我們送你?!碧整惼届o地說。
“不!我還要等到你們開花的時候……”我哽咽著,卻異常堅定地說。
(載于《遼寧青年》2009年6月B版)
【練習】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內容。
2.請說說“我”在整個事件過程中的情感變化過程。
【解析指導】
1.此題主要考查以下幾方面的閱讀能力:
一是對文章結構的梳理能力;
二是概括語段主要內容的能力;
三是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能力。
對于大家來說,能準確梳理出文章敘述的主要事情,也就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了。
2.閱讀時抓住統(tǒng)領全篇的線索,這樣能對文章的結構有更清楚的認識。記敘文或以時間轉移、空間變換、思想感情發(fā)展為記敘線索,或以具體的問題、物品或景觀景物貫穿全文。這篇文章的線索是“我”的情感變化。答題的關鍵是依據(jù)內容的推進而理清思路,準確找出相關線索。
【參考答案】
1.支教的“我”兩次動搖想返城均告失?。旱谝淮我驗閷W生的挽留而“失敗”;第二次,因感受到孩子們的內心呼喚而決心留下。
2.三年前,“我”滿懷豪情;
半年前,“動搖”而“逃跑”;
現(xiàn)在“尷尬”,“異常堅定”。
【相關鏈接】
從形式方面分析文章思路的一般方法。
(1)重視具有前后銜接、關聯(lián)、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qū)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關鍵詞語主要有下面幾類:
表指代性的詞語,如“此”“這”“即”等;
表示語法關系的關聯(lián)詞語,如:“相反”“與此不同”表語意轉換;“更加”“而且”表示遞進;“一方面”“另一方面”表示并列;“首先”“其次”等表示承接;“因此”“總之”“由此看來”表示因果等。
(2)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guī)律。如: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
議論文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
說明文常采用總分總式或并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
(3)分析段內表達方式。有的語段,語言表達方式較單一;有的兼用多種表達方式。對這種語段,可根據(jù)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
(4)要抓住語句間的組合關系。文章是由段落層次組合而成的,其內容是根據(jù)語段的大意來綜合的。各語段間、層次間,不管怎樣排列,它所表達的內容都是要圍繞中心的,各個語句間都有一定的語脈。我們在閱讀時,要注意把握住這種關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小試牛刀】
鸕鶿罷工
一群鸕鶿辛辛苦苦跟著一位漁民十幾年,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腿腳不靈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魚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不得已,漁民又買了幾只小鸕鶿,經過簡單訓練,便讓新老鸕鶿一起出海捕魚。很快,新買的鸕鶿學會了捕魚的本領,漁民很高興。
新來的鸕鶿很知足:只干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對自己這么好,于是一個個拼命地為主人工作。而那幾只老鸕鶿就慘了,吃的住的都比新來的鸕鶿差遠了。不久,幾只老鸕鶿瘦得皮包骨頭,奄奄一息,被主人殺掉燉了湯。
一日,幾只年輕的鸕鶿突然集體罷工,一個個蜷縮在船頭,任憑漁民如何驅趕,也不肯下海捕魚。漁民抱怨說:“我待你們不薄呀,每天讓你們吃著鮮嫩的小魚,住著舒適的窩棚,時不時還讓你們休息一天半天。你們不思回報,怎么這么沒良心呀!”一只年輕的鸕鶿發(fā)話了:“主人呀,現(xiàn)在我們身強力壯,有吃有喝,但老了,還不落個像這群老鸕鶿一樣的下場?”
【練習】
1.請用簡單的語言說說文章所述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
2.文章第二段說的“主人就對自己這么好”,到底指什么?本段里好像并沒說,是什么原因?
【參考答案】
1.漁民殺掉老鸕鶿,讓新鸕鶿開始反省自己的將來——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最后導致了它們集體罷工。
2.這里的“好”是指“每天讓你們吃著鮮嫩的小魚,住著舒適的窩棚,時不時還讓你們休息一天半天?!?/p>
第一段寫鸕鶿老了,失去捕魚能力,漁民才增加小鸕鶿;第二段寫老鸕鶿的遭遇,是延續(xù)上一段內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