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贊紅
摘 要:電影《秋日傳奇》是一部由愛德華茲·威克執(zhí)導的愛情戰(zhàn)爭片,也是一幅氣勢宏偉,色彩絢麗的美國西部畫卷。本文將從英美新批評理論的視角,通過文本細讀的方法,從隱喻、反諷、張力等藝術手法的使用來解讀這部電影。
關鍵詞:隱;喻;反諷;張力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5--01
一、無處不在的隱喻
《秋日傳奇》的英文名為《the Legends of Fall》,“Fall”在英文中不但代表秋天,同時又含有墮落的意思,一語雙關,體現(xiàn)了宗教中的原罪和人的墮落與救贖的觀念。崔斯汀出生在秋末,他的少年時代是在風景如畫的蒙太拿州度過的,那里長空湛藍,牧場廣闊,雪山巍巍,他和父親、兄弟過著平靜幸福的生活。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及隨后美國的政策卻打亂了這種平靜。這暗示著在大時代的變化下,個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秋的英文“fall”在英語中還有“墮落”的涵義。山莫死后,崔斯汀詛咒上帝,失去了對上帝的信仰。與蘇珊娜的結合更加深了他對山莫的愧疚自責和負罪感。巨大的心理負荷使他惡夢連連,睡夢中驚醒后險些將匕首刺向蘇珊。如果觀眾能從“墮落”這層含義上去解釋“fall”,就不難理解崔斯汀的出走。
影片中還幾次出現(xiàn)崔斯汀和熊在一起的畫面。熊也是一個很好的隱喻。崔斯汀出生時身體虛弱, 印第安人“一刀”用熊皮包裹他給他保暖。崔斯汀從小受到“一刀”的教誨,學會了印第安人的種種傳統(tǒng)及狩獵方式。少年時代他曾獨闖森林與熊搏斗并割下了一只熊趾。這一切都表現(xiàn)了他成為自然中強者的渴望和決心。按照“一刀”的說法,崔斯汀在少年時代曾被熊抓傷,他的血與熊的血融合在一起,因此他已經和熊認同了。崔斯汀時??梢栽趦刃穆牭叫艿呐叵_@似乎也暗示著崔斯汀日后的命運: 老年催斯汀在林中與棕熊再次相遇,他的馬被嚇跑了,他獨自與棕熊搏斗,最后死在熊爪下。
二、 寓意深刻的反諷
(一)反諷在人物身上的體現(xiàn)
影片中的父親威廉是美國的一位騎兵上校,在驅趕和屠殺印第安人的戰(zhàn)爭中,毅然扔下指揮刀,帶著全家到西部和印第安人一起過上了自由自在的放牧生活。一戰(zhàn)爆發(fā)后,單純熱情的兒子一腔熱血要上戰(zhàn)場,他卻試圖勸阻兒子叫他們不要相信政府和報紙。美國禁酒時期,他支持二兒子與政府對著干,并教導兒子們如果有誰欺負到頭上來,不管他是黑幫、還是政府,都是敵人,就得跟他干。威廉上校的言行對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進行了深刻的諷刺。
影片對蘇珊和山莫的刻畫也有反諷手法的體現(xiàn)。蘇珊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女子,虔誠的基督徒。作為山莫的未婚妻,卻愛上了二哥崔斯汀。山莫和小伊麗莎白死后,她又因內疚而自殺。這可以說是對人性亦善亦惡的反諷。山莫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不顧父親的勸阻,去保衛(wèi)自己未曾見過的英格蘭,卻成為戰(zhàn)爭的炮灰。無辜的青年成為非正義戰(zhàn)爭的犧牲品,這無疑是對當時美國政府及血氣方剛而無政治常識的青年的一個極大諷刺。
(二)情景反諷
情景一:老大愛弗諾在取得物質財富后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在紳士們的前擁后簇下,他躊躇滿志,驅車回家,希望父親能允準為競選國會議員一事征求父親的同意。父親對政府當年對印第安人的血腥驅趕和屠殺耿耿于懷,不贊成兒子去競選國會議員。愛弗諾跟父親對話時則顯得盛氣凌人和勢力龐大。聰明的觀眾可以看到這對本應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對話已經變味。這場對話實際上是高高在上的國會政府和勢單力孤的人民之間的對話。父親的抗議儼然是人民對政府的抗議,但這種抗議是無力的。因為政府僅僅征求人民的意見或建議,不需要也沒有打算采納。
情景二:崔斯汀販酒回家,在山路上與競爭對手和警察狹路相逢。警察開槍了,子彈擊中了無辜的小伊麗莎白。崔斯汀看著自己心愛的妻子被打死,憤怒地上前把行兇的警察打倒在地,卻因寡不敵眾眼睜睜地看著仇人揚長而去。艾佛諾告訴崔斯汀他將因毆打警察將被罰坐牢一個月,而縱兇者無罪。這些畫面令觀眾不難理解在美國當時的體制下,國家的體制保護的只是少數(shù)有權有勢有財富的白人。小伊莎貝爾的死不足惜,因為她是一個印第安人。崔斯汀毆打白人警官,無疑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影片對當時美國社會種族制度和人權制度進行了極大反諷。
三、情感的張力
影片最具張力的部分是威廉、愛弗諾、崔斯汀父子三人矛盾的發(fā)展。愛弗諾和崔斯汀因為山莫的死和對蘇珊的愛產生了隔閡。老威廉不滿愛弗諾當上了國會議員并娶了弟弟的妻子,始終不肯原諒他。愛弗諾則抱怨父親的不公。他向崔斯汀抱怨:自己循規(guī)蹈矩、照章辦事、事業(yè)有成卻得不到父親的愛。崔斯汀胡作非為,放蕩不羈,父親卻處處偏袒于他。故事的最后,老威廉為了救兒子崔斯汀于槍口之下,以半身不遂之軀向敵人開火,救下了崔斯汀。當與黑幫勾結的警察舉槍瞄準老威廉時,崔斯汀一躍而起,奮不顧身擋在了瞄準父親的槍口前。千鈞一發(fā)之際,槍身響起,倒下的不是崔斯汀而是警察。就在老威廉與崔斯汀詫異之際,愛弗諾提著槍微笑著走出來。這時的愛弗諾不但贏得了父親的愛,也贏得了弟弟的尊重。父子三人擁抱在了一起,再多的不和,再多的矛盾,也抵不過血濃于水的親情。父子三人的和解生成了張力的圓融之美。
參考文獻:
[1]趙毅衡,新批評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314。
[2]于永順、劉芳《論小說張力之美的形成》(文藝評論 2011,11。
[3]宋杰,電影中的象征和隱喻[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