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琴
近年來人們經常會提到一個名詞——情緒。它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心理反應,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如何,直接決定情緒的性質和內容。而每個人又被需要的多樣性所制約,表現(xiàn)的情緒也是多種多樣的。而在我們的教學中亦同樣有情緒的存在,包括老師的和學生的。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只有真正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才能切實增強教學效果。例如有研究表明:一位學生在情緒積極的狀態(tài)下,一節(jié)課要舉手回答問題18次,而在情緒消極的狀態(tài)下,只是舉手3次。由此可見,使學生有一個積極的、高昂的情緒是多么重要。相對來說,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是很大的,這種心理慣性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要特別重視教學的內部因素,即學生的“學”。調動學生學的情緒,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消除沉悶課堂氛圍
情緒是把雙刃劍,良好的情緒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而低沉、郁悶的情緒則使學習效率降低。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的直接原因有三:一是學生依賴心理的存在。對學生來說既然老師會把標準的答案告訴我們,就不用自己再動腦筋了。二是老師在課堂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老師講,學生聽。結果老師講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學生聽得頭昏腦漲,昏昏欲睡。三是學生羞怯心理的產生,明明能夠回答的問題卻沒有人愿意舉手,唯恐回答錯誤會遭到老師的批評或讓別的同學笑話自己。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便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課堂效率極其低下。對此,教師應當及時糾正、轉化這種消極傾向,激勵、喚醒學生的上進精神。心理學上認為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睂W生學習效果主要由學生“學”的內因即內心的接納來體現(xiàn)。因此,消除沉悶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一步。
而要消除沉悶的課堂氛圍,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1.抑制學生的依賴心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時的依賴心理較強,總認為自己不行,特別是在做作業(yè)時希望父母或老師來幫助自己。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處理好教師作為“主導”和學生作為“主體”的主從關系。在課堂上要盡可能給時間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尋求,對于他們的學習思維活動決不包辦代替。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發(fā)展,逐漸擺脫學習依賴心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高昂情緒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爆F(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它對集中注意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在上課時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自己做的練習與美麗的圖案結合起來,更能構成學生最佳的注意狀態(tài)。當然整堂課不能一味要求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還應給予他們一定的休息時間,讓他們動一動、說一說,既讓孩子疲勞的大腦得到適當休息,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從而帶動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增強學科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科喜愛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要通過這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擴大其知識面,增強趣味性。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睌?shù)學教學可以通過種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樂之”,諸如數(shù)學課上常常使用的“情境導入”“直觀教學”“動手操作”等等,使學生在圖畫的引導下直觀地學習知識,在動手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生動活潑,易于接受。學生也不再覺得數(shù)學是一門負擔,而是充滿魅力的百花園,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課堂教學。
如果學生喜歡、信任某位教師,那么對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往往也特別用心,自覺聽講。在學生的心目中,已把教師與他所任的學科等同起來了。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默契配合,甚至猜度和順接教師停頓的后半句話,這種氣氛的造成,就在于學生“……信任你,因為你是教師、導師和人性的榜樣。”學生的印象特別是小學生對教師的認識和覺察,自然而然地反饋在課堂教學之中。學生能否積極主動,正取決于他對教師的信任程度和理解程度。
三、創(chuàng)造競爭的氣氛
課堂氣氛的調動,與學生相比照、追趕的意識有很大的關系?!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認真對待學生細微的轉變,就會使轉變加速,由個體的轉變促成集體的優(yōu)化,再由集體來督促、同化個體,創(chuàng)設整體主動的課堂氣氛。但我們同樣也要看到有些學生雖然思維敏捷,回答問題積極性高,但由于他們具有爭強好勝、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師提問時,往往欠思考。他們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真正領會題意或僅僅聽了一半,就急忙舉手回答,希望老師能夠叫到自己的名字,以達到表揚自己的目的。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在肯定的同時還要及時提醒他們全面、細致地思考問題。馬卡連柯曾比喻說:“如果不把一個人放在可以使他表現(xiàn)勇敢精神的條件下……就不能培養(yǎng)出勇敢的人?!蓖瑯樱n堂氣氛感染,能帶動每一個學生都活動起來,成為一個勇敢的學生,一個主動的學生,一個會認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生,從而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蘇州吳江平望實驗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