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肖純玥, 浦 佳, 劉 丹, 周 科, 史婷婷, 楊 靜, 鄧代華, 董建玲
(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yī)院 風濕免疫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
對因護理對痛風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劉紅, 肖純玥, 浦佳, 劉丹, 周科, 史婷婷, 楊靜, 鄧代華, 董建玲
(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yī)院 風濕免疫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摘要:目的探討對因護理在緩解痛風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質(zhì)量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00例痛風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針對影響疾病的因素進行對因護理,比較2組患者的痛風相關知識、疼痛、生活質(zhì)量及復發(fā)率。結果觀察組痛風危險因素、誘因、并發(fā)癥、治療等方面知識的掌握率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的疼痛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疼痛評分差值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問卷各方面的評分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因護理能夠減少痛風危險因素的影響,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對因護理; 痛風; 疼痛; 生活質(zhì)量; 危險因素
痛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病變部位可出現(xiàn)破壞和畸形,影響患者的正常關節(jié)功能。長期的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飲酒、肥胖等都是引起痛風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痛風的治療除了應用藥物意外,針對其危險因素進行相關的教育、行為指導、認知咨詢顯得十分重要[1]。對因護理是針對影響疾病的危險因素制定護理措施的一種護理模式,其對于消除疾病危險因素,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本院對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痛風患者實施對因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00例痛風患者,納入標準:結合 X 線檢查表現(xiàn),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的診斷標準[2];自愿接受治療,同意治療方案;有疼痛癥狀;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無合并癥;能獨立接受健康教育。排除標準:繼發(fā)性痛風;合并有腫瘤;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關節(jié)畸形;心力衰竭、未控制的高血壓、肝腎功能不全;神志不清、精神病史者。將該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46例,女4例,年齡40~58歲,平均(47.2±9.5)歲;病史1~5年,平均(3.7±0.8)年。急性發(fā)作時間1~4 d,平均(2.2±1.2)d。Ⅰ級11例,Ⅱ級57例,Ⅲ級32例。對照組中男45例,女5例,年齡42~58歲,平均(47.5±8.1)歲;病史1~6年,平均(3.5±0.6)年。急性發(fā)作時間1~3 d,平均(2.1±1.0)d。Ⅰ級15例,Ⅱ級55例,Ⅲ級30例。2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2組患者藥物治療方法基本相同,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急性期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囑患者大量飲水,指導低嘌呤飲食,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等。觀察組針對影響患者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對因護理。
1.3對因護理
1.3.1自我護理因素:自我護理能力強的患者,往往有較好的臨床結局。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十分重要。首先向患者講解痛風的相關知識,包括危險因素、發(fā)病誘因、并發(fā)癥、治療知識等,并發(fā)放相關的宣傳資料,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強調(diào)自我護理在疾病發(fā)展中的作用,告知患者要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以規(guī)避引發(fā)痛風的危險因素,提高生活質(zhì)量。請自我管理能力較好的患者與患者溝通,傳授經(jīng)驗,發(fā)揮同伴效應,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1.3.2飲食因素:高嘌呤飲食是痛風的重要危險因素。針對有高嘌呤飲食習慣的患者,首先講解該飲食方式對疾病的影響,引起重視,并幫助患者調(diào)節(jié)膳食結構。告知患者每日攝取的嘌呤量應控制在75mg以內(nèi),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骨髓、海魚、蝦、蟹、蠔、動物內(nèi)臟、等,禁止食用菜花、菠菜、各種豆類(特別是豌豆)、花生米、糙米、全麥片等。多吃低嘌呤食物如海帶、白菜、蘿卜、花菜、番茄、茄子、黃瓜等,多吃生菜和水果。鼓勵患者進食除五谷雜糧外的堿性食物。將以上食物制作成簡單易懂的卡片發(fā)放給患者,增加患者的印象。結合患者的個人習慣,指導患者通過合理的烹調(diào)方式減少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如肉類先煮,棄湯后再行烹調(diào),同時避免食用花椒、芥末、辣椒以及生姜等能誘發(fā)痛風的調(diào)料。
1.3.3飲水、飲酒因素:合理、科學的飲水是痛風的保護因素,其能夠加快尿酸的排泄。應對患者特別強調(diào)飲水的重要性,囑患者在每天的8:00、14:00、16:00、20:00點飲水,飲水量在50 mL以上,其他時間隨意,保證每日飲水量在2 000 mL以上。為防止夜間尿濃縮,建議睡前及夜間排尿時各飲水250 mL, 從而維持夜間的尿稀釋度[3]。飲酒是痛風的危險因素,乙醇代謝物可使血乳酸濃度增高從而抑制尿酸排出,誘發(fā)痛風,而且啤酒和葡萄酒含大量嘌呤,容易導致痛風的發(fā)作。對于有飲酒習慣的患者,特別是大量飲酒的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反復告知飲酒是痛風急性發(fā)作的誘因,鼓勵患者禁酒。
1.3.4肥胖因素:肥胖也是痛風的危險因素,應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進行指導,就飲食方面而言,除了低嘌呤飲食外,給予低脂、低糖飲食,加強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并控制脂肪攝入量,每日總熱量低于正常人的10%,脂肪的攝入控制在每日60g以下,占總熱量的20%~25%。限鹽、限蛋白質(zhì)。烹調(diào)方法盡量采用蒸、煮、煲、燉、燴、拌等,不僅能減少嘌呤的攝入也能減少熱量和脂肪的攝入。告知患者晚餐安排在17:30,且不宜過飽。合理安排運動減肥計劃,囑患者堅持適當體育鍛煉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如健身操、游泳、爬山等,掌握三、五、七的運動方法,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要注意的是體質(zhì)量減輕不可過快,體質(zhì)量最好低于理想體質(zhì)量的10%~15%[4],以防止因脂肪過快分解引起血酮體與酸濃度增高抑制尿酸排泄,引起痛風的發(fā)作。
1.3.5用藥依從性因素:良好的用藥依從性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痛風的保護因素。提高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用藥依從性十分重要。由專人向患者進行藥物指導,講解遵醫(yī)囑服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不得隨便增減藥物。告知患者痛風常用治療藥物的作用機制、服用方法、劑量、治療效果、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增加患者對藥物治療的認識,提高治療的依從性。發(fā)揮家屬的能動性作用,囑患者的家屬督促患者服藥。
1.4觀察指標
痛風相關知識:參考相關文獻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痛風相關知識的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痛風的危險因素、發(fā)病誘因、并發(fā)癥、治療知識以及自我護理知識五個方面,每個方面評分分為3級,回答正確計1分,部分正確0.5分,不正確不得分,滿分為10分?!?分認為達標。于護理后1個月進行調(diào)查。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于入院時和出院時讓患者根據(jù)自身的感受進行評定,評分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不能忍受的劇烈疼痛。評分越高疼痛越強烈。同時記錄患者的疼痛緩解時間。生活質(zhì)量:采用生活質(zhì)量核心問卷(QLQ-C30)調(diào)查。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5功能量表,疲乏、惡心、嘔吐三個癥狀量表,分數(shù)越高,癥狀越嚴重,6分單項測量項目和1個整體生活質(zhì)量表。整體生活質(zhì)量表評分1~7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功能越好。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數(shù)為0.875。于護理后6個月進行調(diào)查。
1.5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2組患者痛風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痛風危險因素、誘因、并發(fā)癥、治療等方面知識的掌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痛風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疼痛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疼痛評分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與護理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觀察組6個月時生活質(zhì)量問卷功能量表、癥狀量表以及總體生活質(zhì)量表各方面的評分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后6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3.1痛風疾病的危險因素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及尿酸排泄減少引起的一種異質(zhì)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紅、腫、熱、痛。當體內(nèi)尿酸過高時,尿酸鈉鹽結晶會在關節(jié)及關節(jié)周圍沉積,進而誘發(fā)急性反應。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關節(jié)活動受限,可伴有關節(jié)畸形、節(jié)結性痛風結石甚至腎臟病變,生活質(zhì)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就目前而言,痛風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世界性疾病,發(fā)病率顯著增高。而且該病尚無根治的方法,病情易遷延、反復,難以根治。藥物是改善痛風癥狀的重要方法,但痛風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但靠藥物治療難以獲得滿意的效果。研究顯示,性別、年齡、高嘌呤飲食、飲酒、肥胖、高血脂、糖耐量異常等都是痛風的危險因素。而且患者過度勞累、焦慮、緊張以及遭受強烈的精神刺激時也容易誘發(fā)痛風。因此,要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改善痛風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減少疾病誘發(fā)因素的影響也十分關鍵。研究[5]顯示,應對痛風患者遵醫(yī)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護理,從而對痛風進行有效控制,減少并發(fā)癥。
3.2對因護理對痛風患者的影響
對因護理是一種針對危險因素的護理方法,夏宗燕[6]針對慢性肝病患者院內(nèi)感染的危險因素開展對因護理,發(fā)現(xiàn)該護理方式有效減少了院內(nèi)感染的發(fā)生,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本研究結果顯示,痛風患者經(jīng)對因護理后,疼痛程度明顯減輕,而且緩解時間短,生活質(zhì)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均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說明對因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同樣有效。
痛風的防治在于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癥。研究[7]顯示,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能夠有效控制痛風的發(fā)作。在對因護理的實施中,充分重視飲食因素,不遺余力的向患者講解低嘌呤飲食的重要性、注意事項以及烹調(diào)方法,通過合理的飲食方式,減少外源性的核蛋白,加速組織中尿酸的溶解(堿性食品的攝取),降低血清尿酸生成;研究[8]顯示,提高痛風患者飲食的依從性,能夠降低血尿酸及痛風性關節(jié)炎復發(fā)率。通過科學合理的飲水方式,增加尿量,促進尿酸迅速排出,同時也降低尿中尿酸濃度,預防尿路結石的形成,減少痛風對患者腎臟的損傷[9];通過合理的體質(zhì)量控制計劃,減控體質(zhì)量,科學、循序漸進的運動,減少肥胖對疾病的影響。痛風的患者合并有脂肪肝、動脈硬化以及高血壓等,合理的控制體重對以上疾病也是非常有力;通過禁酒,減少乙醇誘發(fā)的糖異生障礙致體內(nèi)乳酸和酮體中的β羥丁酸競爭性抑制尿酸排泄[10]。通過用藥依從性干預,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認識,提高遵醫(yī)囑服藥的依從性;而且在對因護理中,特別重視自我管理在疾病發(fā)展、控制中的重要地位,讓患者從思想上認識高嘌呤飲食、飲酒、肥胖等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建立與形成有益健康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以控制疾病的發(fā)展,改善自身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的痛風知識掌握情況好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徐玲玲, 李琳娜, 薛耀明. 依托考昔治療急性重度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及影響因素[J]. 醫(yī)學研究雜志, 2015, 44(2): 108-112.
[2]苗志敏. 痛風病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 126.
[3]葉貞, 詹麗娜, 張志宏, 等. 路徑式綜合護理干預在門診痛風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管理雜志, 2013, 13(6): 415-417.
[4]顧愛煥, 沙淑艷, 鄒瑞嬋. 生命力護理模式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 71-72.
[5]成維萍. 痛風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因素及護理體會[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24): 105-106.
[6]夏宗燕. 慢性肝病患者院內(nèi)感染的臨床分析以及對因護理措施[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22): 18-20.
[7]梁云花, 郭維文, 韓春蕾, 等. 辨證施膳對老年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護理學報, 2013, 20(12): 62-64.
[8]宋曉蘭. 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中老年痛風患者的影響[J]. 南昌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 2010, 50(8): 79-81.
[9]鄭淑瑛, 周建平, 胡瑜. 模塊式護理計劃對痛風患者疼痛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4, 49(17): 2077-2079.
[10]翟惠嫦. 個體化護理在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3): 31-32.
Influence of counterpart nursing on the pain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gout
LIU Hong, XIAO Chunyue, PU Jia, LIU Dan, ZHOU Ke, SHI Tingting,YANG Jing, DENG Daihua, DONG Jianling
(DepartmentofImmunology,MianyangCentralHospital,Mianyang,Sichuan, 62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unterpart nursing in relieving pain and improving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gout.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gou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unterpart nursing. The pain, gout related knowledge, life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mastery rate of knowledge in gout risk factors, causes, complications, treat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ain relief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in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s of life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counterpart nursing can reduce the risk factors of gout, reduce the pain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WORDS:counterpart nursing; gout; pain; life quality; risk factors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6-035-04
DOI:10.7619/jcmp.201606012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