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花
望著一張張紅潤潤的臉蛋,體味著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我仿佛漫步在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里,習作這扇大門対三年級學生來說,既神秘又好奇,但他們也只能在這扇大門的邊緣徘徊不前,束手無策,因為此時的孩子正處在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表達的過渡時期,正處于智力開發(fā)最佳,求知情欲強烈的時候,針對這種情況,我不能再等待,只有想方設法以合理的教育,把觀察、思維、語言結合起來,再用“情感”來帶動,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滿足他們的需要,點燃他們的欲火,讓他們沉浸在作文的快樂之中,讓這種真正煥發(fā)出光彩的習作成為孩子們追求、向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么如何才能開啟那塊撬門磚呢?我反復地思慮,覺得概括為三個詞:興趣、積累、練筆。
一、從“趣”字入手,興趣是最佳的老師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經(jīng)說過“教人不見情致,必不樂學” 寫作同樣也要激發(fā)孩子的樂趣?,F(xiàn)在小學生生活環(huán)境千篇一律,生活比較枯燥,上課、回家、吃飯、做功課、看電視,做游戲(其實就是瘋打,胡鬧),所以我首先充分利用課間時間和學生一同做游戲、打沙包、跳大繩等活動,同學們興致勃勃,踴躍地參與進來,爾后我趕緊讓孩子們把活動自認為最感興趣的、最難忘的場面、講給同學聽,讓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分享,講完后再趁熱打鐵地指導他們有條理地寫下來;其次我充分利用班會課或者自習課,開展故事會、演說會等競賽活動,學生們都紛紛參加想展示自己的故事比別人的好聽,此時的我,站在一旁,就成了編導,指點他們?nèi)绾瓮度肭榫常构适律鷦印⒕唧w,最終獲得全班的掌聲;第三,我充分利用放學回家的課外時間有意為孩子設置情境命題。比如,小學作文:《我第一次、、、、、、》這樣的命題就需要孩子去主動去體驗生活,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孩子才能有話去說,才能把嘗試的經(jīng)過、情感表述出來;《我想、、、、、、說》這樣的命題就需要孩子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傷心煩惱和高興驚喜的事,毫無保留地有意無意地就傾吐出來,經(jīng)過教師這種因勢利導有機地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有效地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見所聞、所說所感用文字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增添了寫作的素材,還鍛煉了孩子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情趣,所以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愿做的事情常常會全身心的投入,靈感的火花也就隨之閃現(xiàn),凡有成效的事情無一不是以強烈、濃厚的興趣為先決條件,同樣要提高作文的能力,就要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二、其次從積累入手,這是寫好作文的一個必要條件
俗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習作也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此時的大腦就像一個加工廠,如果沒有原材料,就不可能有成品的產(chǎn)生,孩子們就不可能有東西可寫,就害怕寫作文,那么,從哪里積累寫作素材呢?我認為首先應先從生活中積累,因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材料來源于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因此我充分利用孩子們天性好玩、好動的特點,引領孩子們?nèi)ゴ笞匀惑w驗生活,如組織春游、秋游、讓孩子體會在陽光、雨露的沐浴下,感受外部世界,體驗生活,領悟大自然的美,再此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文體、讀書、演說等活動,以此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為他們積累寫作素材,并且注重孩子每次活動完成后,都讓孩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感受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就是素材。除此之外,還要適當積累一些科學知識,如:燕子低飛要下雨,早晨為什么會有露水,冬天窗戶上為什么有窗花,還有一些生活小常識,知道的越多,逐漸就會形成一個大而全的寫作素材庫,到習作時就不愁沒有素材了。其次就是要讓孩子從書本中積累素材,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本中的材料也是生活實際的反映,在閱讀中積累,時間短,節(jié)奏快。我們不限定孩子讀什么作品,只要是內(nèi)部實質(zhì)意義健康向上的,他喜歡讀的均可以拿來讀。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道理是一樣的,天天讀名家文章,讀的多了,即使不刻意歸類總結,書中的好詞、好句、好段,自然就從你的口中溜出,這種無意的積累就需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孩子約好,每天讀一篇,作為一項家庭功課來完成,并做一個專門的讀書記錄本,打出規(guī)范的表格,內(nèi)里可以設以下小格,一是時間,二是文章題目或書名,三是作者,四是感悟,五是家長簽名,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組織語言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設想,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和素材的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此外,也要讓孩子正視教科書中的積累,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課本,每個單元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編攥而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細挑精選的優(yōu)秀范文,每一課的好詞,好句,那么多精彩的比方、人格化修辭方式,生動形象的排比句,當你心里暗自為它叫好時,它就已經(jīng)存在于你的大腦中,儲存在影象庫里,等你用的時候,不用費什么勁就能調(diào)用出來,為你所用,習作還會困擾你嗎?
三、勤寫多練, 才能讓素材溢光流彩,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勤能補拙,練能生巧。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利用豐富素材進行練寫,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好文章是寫出來的,但僅只寄托作文課堂上學生的冥思苦想,肯定達不到一定的訓練效果。我認為指導學生寫日記,是一種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日記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任何時間記下來,內(nèi)容可長可短,靈活自如,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不僅能大大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而且能使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當然,引導學生寫日記,關鍵是激發(fā)樂趣,要使日記成為學生生活上的樂事,讓學生想寫、愛寫,學生首先要從寫日記中領會到成功的喜悅,練筆的熱忱就能經(jīng)久不衰,習慣就成自然了,學生習慣了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并做到專心致志,開動腦筋,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來,寫作技法也就會逐漸提高起來。今后無論寫人、記事或?qū)懢暗挠浭鑫?,都會有血有肉,生動活潑,具體形象。文章就會有滋有味,甚至讓人讀了回味無窮。
興趣、積累、練筆三者有機結合就會成寫作的活水,讓喜歡體驗成為孩子們動手動腦的內(nèi)動力,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