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惠
2012、2013兩年理綜試卷中的化學試題較難,而在教學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愿在化學學習上下功夫,他們說下再多功夫,做再多題,考試分數(shù)還是提高不了多少?;瘜W更多的是屬于經驗性科學,沒有什么像樣的定律、定理、公式,如何學?學生把化學稱為“第二文科”,意為化學需要死記硬背,這是理科學生最不情愿的事情,也是學化學不得法、有勁使不上的表現(xiàn)。所以,我們要用理科的思維方法喚醒學生的“理科情結”,多研究化學的學科特征,挖掘內部聯(lián)系,改善學科教學形態(tài)。在此,我將自己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一些方法歸納如下。
一、通過總結歸納,構建高三化學復習的有效課堂
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學習達到最優(yōu)化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高三化學復習第一輪至關重要,但我們不一定要走先歸納知識點再講例題,最后學生練習的套路,多采取一些別出心裁的方法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給學生復習阿伏伽德羅定律、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時并不是將書中歸納的學生易錯點和盤托出讓學生去理解記憶,而是先歸納復習知識點,然后下發(fā)相關練習,下節(jié)課小組討論。如阿伏伽德羅定律中的四要素:標準狀況、1摩爾、任何氣體、22.4升,這在高考中基本上每年都會考一個與此相關的選擇題。通過小組同學發(fā)言,列舉他們認為的易錯點,組長總結,最后我補充,全班同學共同把這個知識的易錯點全部總結出來,最后學生歸納在糾錯本上,接下來再補充幾道相關的經典習題。有效課堂的構建我認為關鍵是要讓學生動起來。再如元素化合物知識對學生來說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這塊知識在高考題中的覆蓋面很廣。在復習時我先復習元素周期表,以此為背景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尋找橫向縱向的規(guī)律聯(lián)系,對重點金屬鈉、鎂、鋁、鐵、銅進行歸納,其實只需掌握鈉、鋁、鐵三種金屬就行了。復習中我引導學生歸納“鈉直線”“鋁菱形”“鐵三角”,找出單質與一些相關重要化合物的聯(lián)系,最后由鈉認識鎂,由鐵掌握銅,將元素及其化合物全部歸納,然后總結相關化學方程式,同時在后續(xù)復習中,不斷將考試中、練習中的重要方程式補充進去。電化學在高考中每年必考,電化學中的原電池和電解池模型不斷翻新,在復習這塊知識時學生普遍反映不好掌握,電化學方程式書寫易出錯,掌握一個又出現(xiàn)一個新的。復習時我還是歸納并且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如氫氧燃料電池方程式的書寫,應該說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因為電解質不同,如酸性、堿性或其他,這樣的方程式非常容易混淆,我讓學生總結后對比復習,同樣對甲醇等燃料電池方程式的書寫也要注意電解質的酸堿性,還要注意電解質是溶液還是熔融狀態(tài)。學生在總結中自然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通過總結歸納再做相關練習,一段時間后檢測,學生成績明顯提高。高考前當學生拿出糾錯本復習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總結真是各有特色,真是符合自己特色的“掌中寶”,學生給自己編的復習資料思路清晰,詳略得當,對易錯點有紅筆標注,對自己在歷次考試中的錯誤記錄得非常詳盡,有的還配有變式訓練,甚至有些學生還在不同的時期給自己寫下了勵志名言。
二、通過類比舉例,讓學生輕松理解化學概念和原理
高中化學中很多概念不好理解,如物質的量、元素、同位素和同系物等,一些原理如化學平衡、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等,在學習時不僅要多對比歸納,還要注意多舉例讓學生理解。我在教學中愛用一些學習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我以教室里學生座位的橫排豎排引導他們認識周期和族,以一個學生為中心讓他們認識相鄰元素的意思,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很好理解。在學習化學平衡時我為了讓他們理解什么是動態(tài)平衡,舉了一個水池放水同時排水的例子,又舉了一個教室在一定時間里從前門進5人,又從后門出5人,人數(shù)沒變,讓學生認識動態(tài)平衡看起來沒變其實在變。有機化學中乙烯的加聚是最基礎的,在講聚乙烯的制備時,為了讓學生理解n個乙烯分子雙鍵中的一條鍵斷裂,我叫了6個學生分成三組面對面手拉手形成一個“乙烯分子”,之后又讓他們把其中一只手松開(斷鍵),然后與相鄰組的同學拉起來形成鏈。由此還可以進一步引申,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的制備,我們只需關注雙鍵,把氯和苯當做取代基,我讓三組學生中的其中一個學生戴一頂帽子(相當于取代基),再次給他們示范。這些做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由“被動”走向“主動”,由“消極”走向“積極”,使課堂由“低效”走向“高效”。
最后,在化學學習中,實驗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另外一個重要手段,要盡可能地將實驗拓展到課外、家庭、社區(qū),讓學生舉目皆化學,自然而然地愛上化學。有人說,語文的學科邊緣約等于生活的閱歷?;瘜W也如此。作為教師,一定要當一個好的引路人,不光是高一、高二,還要讓我們的高三化學充滿樂趣,讓學生不是只為了分數(shù)而當苦行僧,化學應該是學生高三生活的調節(jié)劑。
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