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文化、精神境界的載體,它們通常使用有別于現(xiàn)代 文的古語,同現(xiàn)實生活的不貼近性和遣詞造句的古法化增加了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增加了教師的教授難度。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切忌一蹴而就,教師應該循序漸進 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21-02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豐富的精神資源。它能夠陶冶人的心靈,熔鑄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性情中人,體現(xiàn)出教育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在民族文化不斷受到西方文化沖擊的今天,加強文言文教學乃至母語教學,無疑有著積極意義。
一、巧妙導入,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學生眼中枯燥無味的文言文,運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產(chǎn)生“想學”的念頭呢?雖然,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中,老師應該講課堂的主權(quán)交給學生,但是初學一篇新的文章,相關(guān)的文學常識和背景知識的介紹還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導入新課的藝術(shù)是非常關(guān)鍵的。例如《荊軻刺秦王》一課,我是這樣導入的。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其大將王翦攻打趙國,殺掉趙蔥,最后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王翦隨機奉命率兵駐扎中山,準備向燕國進攻。燕國這時處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難境地。燕太子丹這時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在秦軍壓境的危急時刻,不得不派人采取行刺這種恐怖政策。于是歷史上有名的刺客荊軻出現(xiàn)了,那么他是怎樣取得秦王的信任進而接近秦王行刺的呢?最后行刺是否成功了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荊軻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這樣的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好奇求知心里,讓學生想學這篇文言文。
二、民主平等,充分自主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一直以來,我們的文言文教學都采用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教學方法。不可否認,串講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讓學生在教師逐字逐句地講解中將文言字詞一一梳理,并學會翻譯。但是,也正是這種串講的方法使文言文的課堂失去了魅力。用串講的方式講解文言文,使課堂的主體完全變成了老師,學生所能做的只有被動地接受,于是,文言課堂變得索然無味,文言的美感也蕩然無存,只剩下單調(diào)的文言知識,使學生發(fā)出學古文難的慨嘆,甚至有厭學的情緒,上課不認真聽,不注重思考,長期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文言文教學。我們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由5-6個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課程中,我們一般都是采取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過秦論》一文時,我們班有九個小組,那么每個小組一部分內(nèi)容,根據(jù)分派內(nèi)容的多少,確定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是10-15分鐘,各個小組的同學聚集起來,一起學習本小組的內(nèi)容,因為要評比哪個小組完成得更優(yōu)秀,因此各個小組的學生都會積極地投入學習,這不僅能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文言文打瞌睡,還能激起學生爭強好勝的心,從而積極認真地去學習,整個課堂民主、輕松,且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三、重視誦讀,體驗魅力
1.粗讀。課前提出要求每個學生在上課時要能讀通課文,這時的誦讀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讀錯讀音、不讀錯停頓為標準??瓷先ミ@個任務不難完成,但是卻需要做很多細致工作,為了不讀錯音,學生們課前進行了積極的預習,碰到一些不會讀的生字都主動去查,把讀音認真的寫在課本上,因為這一課生字較多,我提示他們可多寫幾遍記在腦海中,比寫在課本上看上看下的輕松。想知道句中怎么停頓,就必須清楚這一句說什么,課下注釋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來,翻譯書工具書也派上了用場,讓我高興的是幾位同學到辦公室找到我,探討“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如何停頓,這使我竊喜:不怕有問題,就怕不讀??!正式上課時分段抽幾個學生來讀,讀音上都沒有什么問題,停頓的把握也比我預期的要好。
2.精讀。在《阿房宮賦》的課堂閱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拿出了一、二兩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為兩個團體各選一段分別朗讀,在選哪那一段的問題上學生們有了一點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結(jié)果:男生讀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給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適合男生,脂粉香氣適合女生。這表明學生們對于文中的傳神描繪已經(jīng)在腦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順勢提出了這次誦讀的要求:不僅要動嘴,流暢無誤的讀順,還要動腦,在腦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宮殿,畫出如云的宮女,帶著感覺帶著畫面去讀。這一次誦讀比第一次的粗讀進步不少,同學們明顯的讀出了一定的節(jié)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換段落朗讀,大家興致盎然,讀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學聲樂的女生被大家推薦起來進行了精彩的范讀,贏得了滿堂的掌聲。第三段稍長,我進行了范讀,然后鼓勵幾個學生起來大聲朗讀,最后進行了齊讀,在齊讀時注意到有的學生已經(jīng)不用看課本,從頭到尾背下來了,這著實讓我有些興奮。
3.爛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前人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仍有借鑒意義,文言文要想讀通讀透,只靠課堂上兩三遍的誦讀幾遍是不夠的,還需要課下多花時間反復吟誦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寫,以讀助寫,以寫促讀,建立讀寫一體化的學習流程。在《阿房宮賦》的學習告一段落之后,我和班主任取得聯(lián)系,幾個班聯(lián)合舉辦了一次詩歌朗讀比賽并書法比賽,這對鼓勵學生誦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之后考查這一課的知識點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記得比較牢固,極少丟分。
總之,學有法而教無定法,以上幾點只是作為一個提高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的參考。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還應多探索,多思考,多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