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莉
(尤溪縣第五中學,福建尤溪3651000)
逆向思維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朱文莉
(尤溪縣第五中學,福建尤溪3651000)
閱讀教學是訓練、發(fā)展思維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思維過程的訓練,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積累正確有效的思維方法。其中逆向思維是閱讀教學訓練的一個重點部分,教師要設計好情境,倡導學生質疑,在閱讀教學訓練中,讓學生掌握逆向思維的正確運用方法、思之有度,并能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當中。
閱讀教學;逆向思維;方法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的思維是從質疑開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就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提出不同他人的看法。[1]引導學生自主質疑、探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求知欲,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的思想遨游在思維的天地間。做到“識正誤、辨是非、求真理,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fā)揮文學作品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思維品質,提高教學水平”。[1]
逆向思維是指和正向思維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聯系的思維過程。即大家通常所說的“反過來想一想”,逆向思維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求異思維。而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直接授予學生思維結果。嚴重扼殺了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意識,導致了語文教學的呆板和低效。隨著課改進程的深入開展,這種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法,造成了以下弊?。骸暗谝?,養(yǎng)成學生不動腦筋,漫不經心的習慣;第二,養(yǎng)成學生依賴的習慣?!保?]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這些求異法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求同外,還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fā)散的眼光看問題,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感受體味,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教學上由于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中學生養(yǎng)成于“人云亦云”習慣,不習慣提出自己看法,對于別人的不同見解,既不敢也不想反駁,即使自己有新奇的觀點。為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從問題的相反方向來思考,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立新形象。語文教學中運用逆向思維,突破常規(guī),突破前人的框架。換個角度思考,就能形成異于他人的觀點,逐漸地學生就能形成獨特的思維個性。如教學閱讀課《我的叔叔于勒》一般從正面入手來分析課文,抓住我的父母對于勒叔叔的不同的稱呼、語言、動作、態(tài)度等細節(jié)描寫,以及“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的金錢關系,這是順向思維;如果從反面“切入”,也可找出我的父母對于勒的純粹的金錢關系這主要線索,剖析生活中某類人物極端勢力的嘴臉,透視某些人丑陋的靈魂。這是逆向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綜合應用,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逆向思維的訓練,需要教師適時拋出問題,比如,在總結課文時可經常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不但能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空間,進入一個新的認識天地。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積極思考、樂于探求創(chuàng)新的良好習慣。如教了《孫權勸學》之后,可引導學生:本文的主旨是讀書有利于人的發(fā)展完善。這個主題是積極地使人奮發(fā)向上的。同學們除了感受到作品主題之外,從中受到哪些啟示呢?引導學生想到修養(yǎng)、產品包裝、廣告等市場營銷之類。如能有所發(fā)現,那一定令人耳目一新。經過這樣的啟發(fā),學生大多躍躍欲試。有的說:“第一次呂蒙推辭說忙,沒空學習,實際上是不想學太懶了。后來在孫權的進一步勸導下,又對比孫權的學識和事務忙,才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學習終有所成,連魯肅也夸獎他“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并與其結成好友。從這可看出隨著學識修養(yǎng)的提高,朋友的層次也提高了?!庇械恼f:“知識也是一種包裝,隨著呂蒙知識的提高,孫權就委以更大的重任,他的官職也越來越高了。委以更多的信任,產生更大的價值?!庇械恼f:“人的學識修養(yǎng)就像產品的精美的包裝一樣,修養(yǎng)越高,就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甭犃诉@些深刻的見解,大加贊賞之后,進一步要求學生聯系身邊的實際生活,寫一篇讀后感。這樣既加深了對本課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質量。
語文材料中可供逆向思維訓練的很多,關鍵在于教師善于拋出有爭議性的問題,引發(fā)多元思考。這種多元化思維訓練,既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和發(fā)展思維的“獨特性、變通性、批判性、深刻性”等思維品質。諸如此類的訓練,有時由于時間關系,可啟而不發(fā),讓學生在課后作業(yè)中繼續(xù)思考,待下節(jié)課交流。故平時可在上課中針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豐富情感。
逆向思維就是對傳統(tǒng)的、普遍的、通常的認識和觀點表示出相反的意見和看法。但觀點的正確與否,是和當時一定條件相聯系的,是受一定的“度”的制約,這就是真理的相對性?!安钪晾?,謬之千里”說的就是這個理。正如列寧所說的:“只要再向前多走一小步,看來仿佛依然向同一個方向前進了一小步,真理便會變化錯誤?!保?]因此“把握準這個“度”再作“翻案文章”,就會有的放矢,范圍明確,程度適當,該肯定多少就肯定多少,該否定到什么程度就否定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失之偏頗,言過其實”[6]比如成語“知足常樂”,若是指人沒有過多的要求就能長時間覺得滿足。指個人的物質生活享受,名利地位的欲望要適可而止,那當然是警世箴言。然而在個人學習、工作上,若是知足常樂那是不思進取,將會被社會所淘汰,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和干勁。若擴展到國家、社會,那恐怕就不適用了,若國家、整個社會全體成員一旦在物質生活上滿足,那么整個社會就會停滯不前,甚至經濟倒退也可能。只有積極進取,這樣整個社會才會進步、發(fā)展。所以,對“知足常樂”要辯證地分析,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要把握一定的“度”,才能全面、深刻地認清實際狀況。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對學生逆向思維訓練也要把握好“度”,要聯系到當時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傊?,進行閱讀教學中,不能只囿于教材本身,要適時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拓展性觀察,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生活、自然界的關切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人們的思維也就越來越活躍,就能提出新而不奇,異而不謬,出人意料而又在意料之中的見解。
[1]陳朝輝.淺談逆向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EB/OL].[2005-03-18].http://www.doc88.com/p-754 220368145.html.
[2]呂淑湘.語文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弗拉基米爾·列寧.列寧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馮克誠.實用中學課堂教學方法大系[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
G633.3
A
1673-9884(2016)12-0011-02
2016-09-12
朱文莉(1968-),女,福建尤溪人,尤溪縣第五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