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第七中學 嚴麗娟
初中英語口語有效教學策略探析
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第七中學 嚴麗娟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的缺失,導致我國初中生英語口語水平較低。本文就當前我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進行簡要分析。
英語口語;語言交際能力;初中英語
從當前我國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忽視是導致我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本文擬就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簡要分析。
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師對口語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獲得的語言交際訓練機會不多,因此,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學生未來英語能力的提升。英語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進行交流,這就要求我國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授學生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英語口語的訓練。但是,在現有教育體制的影響下,教師經常會忽視對學生口語的訓練,對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重視不足。因此,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3.1 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為口語訓練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相對于小學生,初中生的性格更加內斂、含蓄,加上受過去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不少學生羞于“說英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英語情境的聽說訓練。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很多形式,如在課堂導入中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布置特定的任務讓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慮。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在課前利用英語進行值日報告,報告的內容可以是固定的,如今天星期幾,天氣怎樣,班上的出席情況怎樣等。此外,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方面,教師也需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口語訓練不同,比如上述所說的值日報告的形式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是卻無法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時需要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如讓學生充當商務角色,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
3.2 加強教學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口語能力的提高以及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均以學生的聽力為基礎,學生只有聽懂了,才有自信和勇氣用英語回答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引導,先讓學生接受更多的聽力訓練,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反復為學生播放聽力磁帶或英語視頻。在學生聽了兩遍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出幾道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磁帶或者視頻內容進行逐字逐句的精聽,并在學生傾聽時引導學生進行口頭模仿。例如,教師在播放磁帶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仔細聽這一句,Are there…什么?”然后學生會不自覺說出句子后面的內容。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3.3 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契機
僅僅在課堂上進行口語訓練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新課改指出,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交際能力等的重視,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式來進行英語口語教學,還需要充分利用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進行口語訓練,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組織校園英語演講比賽、英文詩歌朗誦等活動。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英語詩歌或者演講活動,每個月一次,讓學生能夠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提高自信心。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還可以舉辦英語角活動,讓學生進行英語交際,促進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語言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4.1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無論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是課外實踐活動的設計,以及課堂教學的引導,教師均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是新課改的重點要求,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實際學習效果指的是學生在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口語能力、交際能力等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把握,還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其他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所欠缺;第二,要重視學生的成長。教師要關注學生每節(jié)課是否有進步,切實保障學生的成長;第三,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這里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情況、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和愛好等。只有當教師掌握了這些情況,才能夠進行更好的教學設計,并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口語能力。
4.2 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應該要以過程性評價和全面性評價為主。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評價內容為學生的期末成績。這種教學評價方法單一,只能檢查出學生在學期末的表現狀況,并不能真實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進步情況。因此,教師在轉變教學方式方法后還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過程評價。例如,每隔一個月對學生進行學習態(tài)度、學習進步情況、口語能力、語言交際能力等的階段性評價。在每次進行階段性評價之后,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當前教學方法的可取之處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應以鼓勵和指導為主,并告訴學生評價的結果,鼓勵學生再接再厲,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綜上所述,當前在我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由于教師對口語教學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導致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及交際能力較差。要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就要求教師做到: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為口語訓練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加強教學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機會。此外,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還需要特別注意兩點,即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并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羅曉杰. 2012. 初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內涵與培養(yǎng)策略——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12):47-50.
徐翠萍. 2012.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探討[J]. 海外英語(3):108-109,111.
趙偉,熊穎. 2013. 英語口語教學與有效交際能力培養(yǎng)——以雅思口語教學為例[J]. 經營管理者(5):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