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艷
摘要:現(xiàn)通過建立線性回歸模型研究影響我國進出口增長率的因素。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工業(yè)生產指數(shù)、間接匯率為自變量,從中得出三個自變量對進出口增長率影響程度的大小。因此,通過分析影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因素,我們可以制定相應的對策,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進出口貿易;回歸模型;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74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1-0004-02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alysis
——basing on macroscopic
Fang Hong-yan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y and Trade, Beijing 100070)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rate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GDP growth rat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indirect exchange rate ar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from the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 the extent of the impact of the export growth rate. Therefore, we can design some countermeasures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have an effect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and this is good for our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Import and export trade;Regression model; TheFactors affecting
一、背景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增強的前提下,世界各國不再是一個獨立的整體,一個經濟體的變化會影響其他國家經濟的波動。2008年金融危機波及范圍廣,使全球的經濟和貿易的增長有明顯的回落,并且我國的進出口也受到了影響。因此,通過分析影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因素,我們可以制定相應的對策,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首先因為各種資源稟賦的差異,各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加強對外貿易。然后,通過對外貿易我們可以引進新技術、管理經驗、人才等,我國企業(yè)能擴大銷售渠道,提高就業(yè)率和人民生活水平。最后,在開放的經濟中,外國部門對加強國際合作和穩(wěn)定國家外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文獻回顧
在貿易和投資相關性方面,Zhang-Q和 zhang等分析了FDI對出口的影響。冼國明等運用單位根檢驗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等研究方法驗證了FDI和中國出口貿易之間存在著協(xié)整或長期均衡關系。連飛、李曉晨(2008)利用1983-2006年的數(shù)據(jù)實證分析得出:FDI對經濟增長和進出口貿易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有學者認為匯率對一國貿易有重要影響。安輝和黃萬陽(2009)分析了人民幣匯率水平及波動對中美和中日貿易的影響,得出匯率對中美出口貿易和中日的進口貿易有負面影響,對中美進口貿易和中日的出口則影響不大。李皓和章冬梅(2010)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長期人民幣實際匯率水平與中美出口是負相關。短期的效應與長期相似。邱寶禎(2011)和張梅(2011)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幣匯率對我國貿易的影響。其它的很多學者則是從實證的角度,來討論人民幣升值對貿易的影響。王凱等(2011)用VAR模型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短期內匯率是貿易出口的主要影響因素,而長期內匯率是國際需求影響的。有關學者還從國際環(huán)境與國內環(huán)境兩種角度來研究?;趪鴥纫暯?,主要是對宏觀環(huán)境研究和區(qū)域微觀環(huán)境的研究。主要理論有:吳長鳳等(2000)研究了國內生產總值、工業(yè)生產指數(shù)、對美元的間接匯率三個宏觀經濟因素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韓德光(2001)的實證數(shù)據(jù)研究得出匯率和國民收入是影響中國對外貿易進口額的主要因素;白冰(2006)通過計量檢驗認為GDP、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價、實際利用外資額、對外經濟合作完成額是影響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四個因素;高士亮等(2008)研究中國30個?。ㄋ拇ê椭貞c合一)、自治區(qū)、直轄市本身的角度利用固定效應模型考察進出口貿易影響因素。
三、現(xiàn)狀分析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根據(jù)中國統(tǒng)計年鑒對外貿易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如表1所示(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對外貿易就是貨物貿易),從2003年至2012年我國的進出口額在上升。我國對外貿易從年份上大致分為二個階段:第一,2003年之后到2008年是我國外貿突飛猛進階段,因為加入我國WTO后,為貿易環(huán)境贏得了寬松的空間。進口總額年平均增長率為46.50%,出口為53.22%,這一時期,進出口差額較大,出口明顯擴大,主要是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政策和走出去戰(zhàn)略實施是我國勞動力廉價等原因導致的。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影響到了中國,使我國貿易量有了大幅度下滑;第二階段,2009年到2012年我國出口額一直大于進口額,又擴大的趨勢,貿易量平穩(wěn)的增長。4年間,進口額年平均增長率35.27%,出口額年平均增長率為33.43%,其中2012年貨物進口額為18178.3億美元,貨物出口額為20489.3億美元。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如今的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已然是不可或缺,但高速的發(fā)展往往都會隱含著弊端,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中國經濟自身的外貿依存度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在長期中過分的依賴外貿必然會導致中國經濟的非良性發(fā)展。綜上,界定和分析那些能影響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因素,才能使我國經濟達到可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
四、實證模型
根據(jù)經濟學原理,影響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因素有本國國民收入、外國國民收入、匯率、商品價格和政策等 。第一,當本國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國民收入增加,需要更多的資源支撐較高的經濟增長,這時就需要從國外進口較多的消費品和投資品以滿足國內不斷增加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進口會增加,反之亦然;例如,當B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產出水平增加時,需要從本國即A國進口更多的商品,以支撐B國較高的經濟發(fā)展。這時,A國的出口就會增加,反之亦然;第二,在間接標價法下,當匯率下跌,本幣貶值后,本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上會變得相對便宜,因而,會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反之亦然。第三,商品價格的高低,一國商品的價格高于另一國商品價格時,根據(jù)需求曲線原理,人們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當一種商品相對于另一國價格便宜時,在國際市場中占有價格優(yōu)勢,出口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