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在記憶的時光里,總有一些歌曲陪伴著我們,在我們的生命中刻下烙?。辉跉q月的河流中,總有一些旋律縈繞耳際?!段业臅r光歌單》愿和大家在歌聲中回首往事,重溫經(jīng)典……”每周六、日早上7點至8點,年近耄耋的崔孝光先生都會和老伴兒雷打不動地守候在收音機前,收聽中央電臺老年之聲AM1053播出的《歲月如歌·我的時光歌單》節(jié)目。聆聽著電波中傳來的與他們經(jīng)歷的歲月息息相關的歌曲和故事,兩人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聽著耳熟能詳?shù)囊袈珊透柙~倍感親切,立刻喚起我對那些難忘年華的回憶?!贝蘩舷壬锌?。
和崔孝光先生一樣,很多老年之聲的聽眾都會準時與《歲月如歌·我的時光歌單》相伴,那些熟悉的歌聲觸動了他們埋藏在心底的記憶,那些感人的故事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與崔老先生一樣,許多聽眾整理出自己的“時光歌單”及難忘的歲月經(jīng)歷和感懷,希望通過電波播出,與更多人分享。
“時光歌單”引發(fā)老年聽眾的參與熱情
上了年歲的人普遍愛聽老歌,老年之聲每天早上播出的《歲月如歌》就是特別為老年朋友設置的一檔歌曲欄目。“老歌承載著時代的烙印,聽著這些歌會勾起老年朋友的回憶?!敝醒腚娕_讓教節(jié)目中心老年節(jié)目部副主任田娜介紹,喜歡老歌、喜歡回憶往事是老年人的特點,某個人的人生往事常常能得到其他老年人的共鳴,基于此,他們策劃了《我的時光歌單》征集活動,“這也是老年之聲‘辦老年人的廣播,讓老年人參與辦廣播定應的體現(xiàn)?!?/p>
活動啟動后,很多聽眾發(fā)來了自己的“時光歌單”以及自己的故事?!皼]想到聽眾朋友的參與熱情這么高,而且特別用心認真。”《歲月如歌》主持人李佳、編輯李玲燕告訴本報記者,來稿作者中甚至有不少八九十歲的耄耋老人。由于不會使用電腦,眼睛又不太好、拿筆抖,七八頁信紙上的字跡有些歪歪扭扭,有的老人還在信后附言,說年紀大了,寫的字可能不好辨認,對欄目組表示歉意;有的老人自己寫完,怕主持人看不清,就讓家人謄寫一遍再寄住電臺;還有的老人稿件發(fā)出后,想起故事中的一些細節(jié)沒寫清楚,便給欄目組打去電話補充說明;更有一些聽友擔心信件丟失,大老遠地趕到電臺親自把稿件送到主持人、編輯手中。
參與征集活動的不,又有北京的聽眾,還有來自新疆、貴州、四川、陜西、遼寧、河北等全國各地的聽友?!俺耸找魴C,大家還可以在網(wǎng)絡上,即央廣網(wǎng)在線收聽或者回放我們的節(jié)目,通過電視機頂盒、手機客戶端,還有節(jié)目微信公眾號也能收聽廣播?!?/p>
《我的時光歌單》節(jié)目在聽眾的心海激起漣漪,引發(fā)無數(shù)感懷。“聽節(jié)目的耶一刻,我仿佛返老還童變得耳聰目明,又重回到那激情的歲月,聽到了當年革命的呼喚和前進的腳步聲,又重溫了那些埋藏在心中難以忘卻的可歌可泣的經(jīng)歷?!?9歲的崔孝光老先生在給欄目組的信中寫道。
田娜副主任坦言,征集活動之初他們只是想試一試,不知道效果如何,沒想到聽眾的評價這么高,欄目的收聽率也提高了,所以就把特別策劃發(fā)展或《歲月如歌》的一個板塊,固定在周末時間播出,作為聽眾參與辦節(jié)目的一個平臺,長期辦下去。
聽眾的積極反饋讓欄目組再累也欣慰
“以前我們的節(jié)目都是單向傳播,征集歌單的活動使我們和聽友之間有了直接的交流溝通,讓我們了解到聽眾的所思所想、心態(tài)和需求?!?/p>
主持人李佳介紹,老年朋友喜歡的歌曲五花八門,在他們的“時光歌單”上,既有幾代人傳唱的經(jīng)典老歌、革命歌曲,抒情歌曲、兒童歌曲,也有近年流行的通俗歌曲;有中國歌,也有外國歌;甚至還有歌劇、戲曲,“對豐富節(jié)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佳說,歌單上的有些歌曲他們平時做節(jié)目時都很少選擇,有的歌名甚至沒有聽說過,這也給他們的準備工作增加了難度。比如,有一應聽友說喜歡《蜻蜓姑娘》,“看這個歌名挺生僻的,后來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其實就是我們這代人比較熟悉的《瑪麗諾之歌》?!闭f到這兒,李佳哼唱了其中的一段旋律,記者聽著確實耳熟,“這是上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電影《蜻蜓姑娘》的插曲,過去就叫《蜻蜓姑娘》,后來的人都稱《瑪麗諾之歌》。”后來節(jié)目播出了這首歌,聽眾特別高興。
中央電臺有媒資庫,里面的音樂和歌曲非常浩瀚,當然曲庫越大,搜集的難度也越大。李佳說,這里找不到,他們還會借助網(wǎng)絡尋找。
“對聽友寫的歌單,我們在挑歌時也用了點心思。”李佳表示,很多歌曲都有好幾個版本,也就是由不同的歌者甚至不同年代的人演唱過,“有的聽眾會注明當時是由誰唱的,我們就盡量找那個版本的;沒寫明的話,我們則盡可能挑選貼合聽眾描述的耶個時代、當年他們聽到過的版本在節(jié)目里播放。而講述故事時配的背景音樂,也挑選與他們有親和度、貼合度的音樂,盡量做到與故事的和諧統(tǒng)一。”這樣一來,節(jié)目組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李佳說,選擇貼合度強的歌曲版本和音樂,可以營造一種氛圍,將聽眾帶人當年那個時代的情境中。
李佳坦言,做這個節(jié)目很累,“但聽眾需求滿足后的喜悅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再累也無所謂了,同時也激活了我做節(jié)目的熱情?!?/p>
一首戰(zhàn)歌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在《我的時光歌單》征稿中,聽眾列出自己最喜歡或者記憶中最難忘的10首歌曲名稱的同時,還講述了每首歌給自己的人生、或長帶來的難以忘卻的感動或影響。“聽眾朋友的故事讓人特別感動,我們看了都情不自禁地流淚,很多故事都讓我無法忘記?!敝鞒秩死罴阎毖?,現(xiàn)在的年輕人生活比較平順,很多人也不太了解他們的父輩、祖輩生活的耶個年代及其生存狀態(tài),“從那些年代走過來的人真不容易,他們?yōu)榱俗寱榱藝腋冻龅男难?、青春甚至生命,理應受到贊美、頌揚,我們應該讓后輩人了解?!?/p>
在崔孝光老先生曬出的“時光歌單”里有首《歌唱二郎山》,這是一支歌唱修筑入藏公路解放軍官兵的戰(zhàn)歌?!岸矫炊缮窖礁哐矫锤呷f丈,古樹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那個被它擋。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1955至1960年崔孝光在清華大學土木建筑系學習,其間他聽到了《歌唱二郎山》這首歌,覺得為祖國建設出力就是土木建筑系學生最大的理想。受歌曲的感召,大學畢業(yè)之后,他放棄了去待遇比較好的研究所等單位工作的機會,毅然攜筆從軍,聽從祖國的召喚,跟隨部隊開山劈地架橋梁。在野外工作經(jīng)常風餐露宿,非常辛苦,工作累了他就領頭唱《歌唱二郎山》為大家打氣……1976年離開部隊轉業(yè)后,每當聽到這首歌、看到建筑工地上工人勞動時,崔孝光就會想起當年部隊建設的場景。從軍期間崔孝光成立了家庭,孩子出生他沒空帶,就請裹著小腳的母親幫忙,母親讓他安心工作,說:“你為祖國建設做貢獻,我在后方幫際管好家?!痹谀赣H90歲時,崔孝光再次穿上軍裝,鄭重地向母親行了個軍禮,并為母親唱了《歌唱二郎山》。
“崔老先生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我為他們義無反顧報效祖國的情懷而感動?!崩罴迅锌卣f,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有些人卻往往因為一些小事而計較,聽聽老年朋友的故事,心靈會得到凈化。
歌曲能帶給人陽光、力量、快樂
一名聽友在他的歌單里寫下了這樣一段故事:在即將退休的時候他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把之前自己寫過的文章結集出本書??芍忠鰰r,想到從收集、整理文章到出版整個過程龐雜的工作,他又打了退堂鼓。此時,他聽到電視劇《木魚石的傳說》中柳石明演唱的主題曲《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能給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給勤奮者以收獲,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貴呀啊,山高那個路遠也能獲得……”這首歌激起了他出書的愿望和決心,最終他實現(xiàn)了夢想,他所在的單位還為他舉辦了新書發(fā)布會?!斑@就是歌曲帶給人的力量?!崩罴颜f。
河北的旺明是一應盲人聽友,借助電腦及盲人電腦軟件在線收聽老年之聲的節(jié)目。他非常感激《歲月如歌》策劃的《我的時光歌單》征稿活動,讓他和很多聽眾因此有了表達情感的機會。
旺明說,他是后天失明的,他喜歡聽歌,喜歡唱歌,“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歌聲!無論是看得見的那段歲月,還是如今的盲黑生活,我都離不開歌聲!歌中有陽光,有力量,有快樂。聽歌、唱歌能減輕因黑暗帶來的心理壓力,給我孤單的生活帶來樂趣?!彼f他喜歡的經(jīng)典好歌太多了,《我的時光歌單》只讓聽眾選擇10首歌曲,有點“為難”他,在費盡一番腦筋、幾易歌單后,他寫下了自己最喜愛的10首歌,《隱形的翅膀》應列其中?!斑@首歌直擊我的心靈,是我最真切的心理寫實。我要唱著這首歌,讓心中充滿陽光地走完我剩下的人生路。”
節(jié)目中的感人故事讓聽眾產(chǎn)生共鳴
“讓我們沒想到的是,‘我的歌單,播出當天就接到遠在山東、我高中時一應老學長的電話?!贝扌⒐饧拥馗嬖V主持人李佳,他的學長聽到了節(jié)目并向他祝賀說,“學弟的‘歌單已‘響徹云霄”,學長還鄭重其事地表示,他當年同樣被歌曲鼓舞,“是《建筑工人之歌》催我奮進跨入了建筑行業(yè)。《建筑工人之歌》豪邁的歌詞:你看那藍天下,雄鷹在展翅飛翔。你看那腳手架上,浴滿了金色的陽光。我們是光榮的建筑工人,赤膽忠心為人民,為祖國建設社會主義,不辭勞苦奔走四方。前面總是遼闊的土地,身后總是嶄新的樓房。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戰(zhàn)斗著奔向遠方……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銘。上個世紀50年代,我們山東的建筑公司參加過首都機場一期工程的建設,見證了第一架圖104噴氣式飛機在北京平安降落;我還參加過國家檔案館工程,后來又先后在甘肅、四川等地完成了不少國家急需的工程建設哩……”
“很多聽眾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對好多事情他們都有同感?!敝鞒秩死罴驯硎荆皇赘枰l(fā)聽眾的共鳴,讓聽眾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回想同一時代自己在做什么,社會上流行什么,“《我的時光歌單》節(jié)目讓大家不見面也能交流?!?/p>
一應聽友對歌曲《母親》有很深的感情,他說一唱到這首歌就想到自己的媽媽。雖然媽媽沒有太多文化,她勤儉持家,就憑一雙手含辛茹苦地把7個孩子帶大。在這應聽友的印象中,他小時候放學回家,外面寒風刺骨,進到家門就感受到母愛的溫暖——媽媽已經(jīng)給他做好了熱氣騰騰的撥魚兒,“那味道,現(xiàn)在還記得,后來再也沒吃到那么好吃的撥魚兒了!”聽友說,聽到《母親》,就想到媽媽,想起媽媽炒菜的鍋鏟,因為長年使用,鍋鏟后來都變形了。
李佳告訴記者,另一應聽眾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太感人了,他說這應先生聽講的自己母親的故事,何嘗不是我媽媽的故事呢。他凝神傾聽,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在一旁的妻子看到了,問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他說是在聽節(jié)目,并讓妻子也聽聽,妻子也被別人的故事深深打動,觸發(fā)她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懷念,后來這應女士也提筆寫下了自己的歌單以及對往事的回憶。
“這個節(jié)目讓我們看到,老年朋友需要一個情感傾訴的平臺?!敝鞒秩死罴烟寡?,日常生活中,老人希望與人聊聊自己難忘的經(jīng)歷、感受,但由于孩子們平常工作繁忙,或者可能老人也絮絮叨叨說過,但年輕人并沒太在意。正好《我的時光歌單》給老年朋友提供了一個回顧往事、與人分享的機會,他們的故事在聽友中產(chǎn)生共鳴,心靈獲得了一種撫慰,“我覺得我們這個工作特別有意義。”李佳深有感觸地表示。
聽眾希望《我的時光歌單》長期辦下去
《歲月如歌·我的時光歌單》播出后在聽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崔孝光老先生稱欄目“接地氣”,滿足了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他希望這個欄目長期辦下去。陜西渭南聽眾王志或贊節(jié)目“堪稱上乘佳作,廣播精品”,“《我的時光歌單》從策劃、構思到播出都十分或功,是我收聽廣播60年來聽到的最好的欄目。”王志或說節(jié)目有真情實感,打動了他,他將繼續(xù)支持節(jié)目并向更多的人推薦。
聽眾毛震亞在活動最初就寫來了自己的“歌單”和故事,后來他又發(fā)來稿件,并動員老伴兒寫“歌單”,還發(fā)動女兒女婿、家里的親戚朋友都來參與節(jié)目。他說,《我的時光歌單》征集活動挺有意義,讓聽眾在回憶中梳理自己的故事,重溫當時的感動,也是給自己的過往生活作一個記錄。
欄目編輯李玲燕介紹說,一些聽眾還把節(jié)目錄下來拿到臺唱團、養(yǎng)老院放給大家聽,由此帶動周圍的人參與到節(jié)目中。
《我的時光歌單》作為《歲月如歌》的子欄目,每周六、日各播出一個小時。很多聽眾覺得不過癮,紛紛打電話要求增加重播時間,或者擴展到工作日播出。
聽眾邱寶廷的“歌單”和故事隨電波傳到了千家萬戶,他請欄目組把那期節(jié)目刻或光盤寄給他,因為那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一個梳理總結,他說想把光盤留給兒女,算是給家人的一個念想,將來自己不在了,他們可以聽聽他的聲音、他喜歡的歌曲,想起他的經(jīng)歷。李玲燕告訴本報記者,邱寶廷老人在他的“歌單”播出后,突然腦梗昏迷人院,他的家人拿到光盤后一遍遍放給老人聽,希望能喚醒老人……
“我們的節(jié)目不,又受到老年朋友喜愛,孩子們也愛聽?!惫?jié)目主持人李佳說,崔孝光先生告訴她,自己上小學五年級的孫子也是音樂愛好者,“小孫子被河北盲人聽友的故事深深吸引,感嘆歌曲帶來的魅力,更佩服盲人爺爺在歌聲的影響下所奮發(fā)的力量!小孫子要求我把節(jié)目錄下來,說我也讓我的同學聽聽。”
李佳的女兒今年12歲,也很喜歡《我的時光歌單》,李佳用“凝神”、“很認真”描述女兒聽節(jié)目時的專注?!跋窭夏耆讼矚g的《漁光曲》、《賣花姑娘》、《秋水尹人》、《泉水叮咚響》、《絨花》等歌曲,對她這么大的孩子也挺新鮮的?!崩罴颜J為,過去的歌曲更講究真情實感、旋律優(yōu)美流暢和可歌唱性,以大眾欣賞口味為審美標準,“這也是老歌能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很多歌曲現(xiàn)在再翻出來唱,相信也會很有市場、吸引聽眾。”
李佳表示,老年朋友的人生經(jīng)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深深感染年輕聽眾、甚至小朋友?!安灰詾槔夏耆耸侨鮿萑后w,不需要我們關注,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是財富,靜下心來傾聽他們的故事,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fā)?!?/p>
對于節(jié)目在聽眾中的反響,李佳笑言:“說不定《我的時光歌單》也會引領一個新的時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