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 潘曉晴
?
開啟心靈,破解“無話可寫”的難題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小學潘曉晴
【摘要】
小學生的寫作一直在無話可寫的窘境中備受關注,而這個問題解決的根源在于學生自身,但也離不開教師多方面的指導,比如構建和諧的寫作環(huán)境,讓學生的心靈放飛在生活實際中,敢于說,敢于寫,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體驗,以期在寫作中實現(xiàn)真情實感的無盡流露。
【關鍵詞】
小學作文積累讀寫結合
寫作上寫關于心靈的故事,應在其中蘊藏深厚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新課改實施以來,對于小學生的寫作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學生的心靈中播撒希望的種子,在作品中凸顯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小學生對于習作練習常倍感吃力,陷入無話可寫的窘境中,而學生一片純真的童心在面對生活的時候,往往表現(xiàn)得更加真實,具有獨特的審視生活的視角,開啟學生的寫作之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習慣,積極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使其可以暢所欲言,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對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可使學生在寫作課上文思泉涌,厚積薄發(fā)。
新課程理念下,師生關系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這樣的關系改變,對于語言的學習收效尤其明顯,在寫作課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自由寫作的前提,平等交流應代替教師一味的說教,教師不要吝嗇自己贊許的目光和激勵性的話語,將其奉獻給自己的學生,那么學生就會在一種平和、自然、開放的環(huán)境中去寫作,也只有這樣的環(huán)境,才能為學生提供有話可說的依據(jù)。
例如,在五年級語文《習作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并給予學生寬松的環(huán)境,將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事情、進行描寫,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時,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采取簡筆畫的形式,畫出這些面部的表情,讓學生準備好自己成長中有關表情的照片進行對應,以此向學生滲透有關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表達,讓學生理解喜形于色的概念,并以談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真誠地交流,例如說,“昨天因為班級中的瑣事,我感到心情比較煩躁,不高興,你們有過這樣的時候么? ”這樣一來,孩子們便會積極地參與其中,講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或喜或悲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再讓學生自己講述照片中表情的成因,借此契機引出學生對于往事的回憶和真情的表達,而教師此時的角色應該是一個聆聽者和參與者,而不是一個支配者。在學生對于照片中往事的交流中,課堂變得更加的溫馨,更加的和諧,只有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寫作,才能讓學生打破死板的習作課帶來的僵局,讓自己的作品中充溢著無盡的智慧和思想。
心理上的輕松,才會使學生在寫作中無拘無束,才能有話可寫,才能將自己的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進行表達,教師要以自主、合作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寫作中來,對學生少加約束,多加鼓勵,營造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
寫作的前提便是豐富的生活體驗或者是閱讀體驗,小學生的生活范圍不是很廣,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方式會使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歷沒有那么豐富多彩,但是這并不是說習作課中的素材積累就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們以兒童視角挖掘寫作的素材,并及時地進行積累,其實并不是很轟動的事件才是素材,一些小素材也是孩子們寫作的心靈之源,比如一朵剛開放的小花,一場同學之間渙然冰釋的誤會等,都可以是好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六年級語文《習作一》的教學中,學生的積累就顯得尤其重要,童年的趣事有很多,但是孩子們提起筆來卻無從下手,因為這個題目并不是說一件小事那么簡單,它具有一定的限定因素,那就是趣,離開這個趣字,作文就失去了價值,故而平時的積累就顯示出了作用,如果教師引導學生養(yǎng)成平時記日記的習慣,將生活中發(fā)生的有關喜怒哀樂的一些事情記錄下來,那么學生就會很快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尋找到素材,尋找到那個引得大家開懷一笑的瞬間。
積累是習作的基礎,離開積累寫作就會變得枯竭,思緒就會漫無邊際地游蕩在課堂中,無法凝聚成具有真情實感的優(yōu)秀作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多觀察,養(yǎng)成記日記的良好習慣。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師要特別地注意二者之間的契合,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會使學生的寫作思路逐漸地拓寬,也會為學生的寫作帶來新的靈感,努力地達成二者之間的融合,用閱讀指導寫作,將是夯實學生寫作基礎的一項有力的保障,比如說,閱讀中一些抒情手法和描寫方式等,都可以給學生帶來寫作的啟發(fā),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寫作意識。
例如,在五年級課文《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作為教學目標之一,比如說,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修辭手法進行模仿,用自己的話寫出自己對春天的感受,這樣就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本文后寫出一篇讀后感,因為讀后感較作文而言具有隨意性,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比如說有的學生就寫出了有關環(huán)保問題的深刻認識,還有的同學對于綠化我們共同的家園,有著更為獨到的見解,故而,讀寫結合的方式是契合學生心理的,也是一種有效的語文學習方式。
教師在閱讀中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地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習作中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見解。
總之,學生心靈的開啟,需要教師有效的啟發(fā),在構建寫作心理環(huán)境的同時,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寫作的訓練,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以此來擺脫無話可寫的局面,為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打開一扇天窗,讓孩子的眼中看到最美的藍天。
【參考文獻】
【1】蘇萬廣.開啟心靈 感受生活——談作文素材的采集【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0(07)
【2】王志強.開啟心靈 張揚個性——新時期作文教學初探【J】.新課程(教研),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