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克銀
河南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南陽 473000
?
鼻內鏡下電凝術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的療效觀察
聞克銀
河南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南陽473000
【摘要】目的研究鼻內鏡下電凝術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將70例頑固性鼻出血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35例。觀察組行鼻內鏡下電凝術,對照組行傳統(tǒng)凡士林紗條填塞術?;颊呔@12個月隨訪,觀察2組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鼻腔出血量、術后鼻腔通氣恢復時間、手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內鏡下電凝術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療效顯著,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關鍵詞】頑固性鼻出血;鼻內鏡;電凝;不良反應
目前臨床對頑固性鼻出血缺乏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導致臨床多以經驗性治療為主[1]。近年來,我院采用鼻內鏡下電凝術治療頑固性鼻出血,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10—2014-10間我院就診的70例頑固性鼻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2組,每組35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18~68歲,病程3 h~7 d。出血部位:鼻中隔前端14例,鼻中隔后端12例,中鼻道后端6例,下鼻道后端3例。單側出血23例,雙側出血12例。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19~67歲,病程2 h~8 d。出血部位:鼻中隔前端15例,鼻中隔后端10例,中鼻道后端7例,下鼻道后端3例。單側出血22例,雙側出血13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出血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鼻出血次數≥3次/周。(3)出血量≥100 mL/次。排除標準:(1)出血急性發(fā)作期和隱形出血患者。(2)精神障礙患者。(3)對手術不能耐受患者。
1.3方法術前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常規(guī)檢查。對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將血糖,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糾正貧血。對休克患者先行抗休克治療。觀察組實施鼻內鏡下電凝術:患者取仰臥位,以1%利多卡因25 mL+1‰腎上腺素3 mL行鼻腔表面黏膜麻醉。在鼻內鏡引導下用吸引器清除出血腫塊及其他分泌物。依次檢查鼻中隔、下鼻甲、下鼻道及嗅裂區(qū),明確出血部位。用電凝刀燒灼出血點,輸出功率4.5~5.0 W,持續(xù)時間0.5~1.5 s。創(chuàng)面覆蓋明膠海綿,撤出鼻內鏡。對鼻中隔偏曲患者,先行鼻中隔矯正術,再行電凝止血術。對照組行傳統(tǒng)凡士林紗條填塞術:患者取坐位,麻醉方法同觀察組。用吸引器清除鼻腔內血腫塊,將折疊好的無菌凡士林紗條放入鼻腔后上方固定。分開折疊部,從后向前連續(xù)填塞紗條,使之填滿鼻腔,再用棉球緊塞前鼻孔。術后1~2 d取出填塞物。觀察2組術手術時間、中出血量、術后鼻腔通氣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
1.4療效評判治愈:1年內未再發(fā)生鼻出血次數≥3次/周,出血量<100 mL/次,鼻黏膜無粘連。顯效:3個月內未發(fā)生鼻出血,鼻黏膜粘連顯著改善。有效:出血次數和出血量有所減少,粘連好轉。無效:出血次數和出血量無改善,鼻黏膜仍有粘連,表面粗糙。以(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計算總有效率。
2結果
2.12組手術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療效比較 [n(%)]
2.22組手術情況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鼻腔通氣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效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手術情況比較
2.32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不良反應比較[n(%)]
3討論
頑固性鼻出血病因復雜,除與鼻竇、鼻腔及鄰近組織的病變有關外,血友病、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白血病等也是該病的重要誘因[2]。肖祥等[3]還指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也是加重鼻出血程度的危險因素,可能是長期高血壓和高血脂狀態(tài)使血管彈性降低、血管脆性和血液黏稠度增加,當鼻受到局部因素刺激便引起出血。
傳統(tǒng)凡士林填塞止血對于頑固性鼻出血患者,一次止血率較低,且易復發(fā)[4]。頑固性鼻出血部位隱蔽,出血量大,在常規(guī)鼻鏡下經前鼻鏡檢查很難發(fā)現出血點,加之鼻腔及鄰近組織有血腫塊及伴有鼻中隔偏曲,增加尋找出血點難度。因而通過凡士林紗條填塞止血具有一定盲目性,降低止血效果。我們采用鼻內鏡下電凝術治療頑固性鼻出血總有效率高于傳統(tǒng)凡士林填塞術,與有關報道相符[5]。
鼻內鏡探頭小巧細長,靈活性強,能到達鼻腔任何部位且手術視野清晰。便于清除鼻腔內的血腫和其他分泌物,為尋找出血點和電凝術創(chuàng)造條件。電凝止血通過熱效應使病變血管閉鎖達到止血目的[6],術中應根據病變血管位置和大小適時調整輸出功率,以控制熱能釋放量和電凝范圍,防止損傷周圍正常血管和組織,不僅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術后疼痛感輕,還有利于恢復正常鼻腔通氣,效果肯定[7]。
術前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術中對于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先行鼻中隔矯正術,醫(yī)師不斷提高手術操作熟練程度等,均有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
4參考文獻
[1]王永強.頑固性鼻出血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2,20(6):445-446,457.
[2]崔哲洙,李惠,孫珍龍,等.鼻內鏡下頑固性后鼻腔出血部位觀察與電凝止血療效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4,21(5):269-270.
[3]肖祥,董春光.鼻內鏡下治療頑固性鼻出血380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3,12(4):302-304.
[4]齊少恒,陶祥明,褚莉萍,等.鼻內鏡下自制電凝頭治療頑固性鼻出血[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8):1 237-1 238.
[5]陳學華,謝冰斌,李卡凡,等.鼻內鏡下電凝與填塞治療鼻出血對照研究[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9):1 318-1 319.
[6]姜燕平,楊學峰,張朋興,等.鼻內鏡下治療下鼻道后端出血128例臨床分析[J].軍事醫(yī)學,2014,14(3):239-239.
[7]李雪萍,王蘭,洪小平,等.內鏡下雙極電凝止血在頑固性鼻出血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3,19(3):349-352.
(收稿2015-10-09)
【中圖分類號】R765.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77-8991(2016)01-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