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若男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淺論舊詞新用的“奇葩”和“極品”
尹若男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奇葩”和“極品”是比較典型的舊詞新用。文章首先闡述二者的共性,然后考察了二者舊義項的使用情況,再分別從五個方面闡述二者的發(fā)展演變及其動因、產生的影響。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反語修辭格在二者舊詞新用過程中的重要性?!捌孑狻焙汀皹O品”的發(fā)展演變和并存并用,不僅是由于其相似性,其不同之處也意義重大。目前來看,二者各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前景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檢驗。
舊詞新用;奇葩;極品;本義;反轉義
“奇葩”和“極品”在古代就已經(jīng)產生了,隨著社會發(fā)展又衍生出了新的意義和用法,就如同“舊瓶裝新酒”,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本文通過搜索北京大學CCL語料庫、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語言語料庫、國家語委語料庫以及百度搜索引擎,對二者的舊詞新用進行探究與論述。
(一)音節(jié)相同。二者都屬于雙音節(jié)詞。
(二)結構相同。二者都是復合式合成詞,屬于偏正式中的定中結構。
(三)都屬于舊詞新用現(xiàn)象。
1.舊義項語法義都屬名詞。根據(jù)詞典釋義以及搜集的語料,二者的舊義項都是表示某種人或事物,都屬于名詞。
2.都經(jīng)歷了詞義的降格。所謂詞義降格是指詞向貶義方向發(fā)展,也就是由原本的褒義或中性義轉為貶義。我們在后面第三章會詳細論述。
3.新義項有相同之處。有時還會放在一起并列使用。例如:
極品!奇葩!怎么養(yǎng)出這么個書呆子,不會自己洗衣服,還不會花錢送干洗店,衰女知道不?(深圳電視臺)
共搜集到“奇葩”舊義項的語料615條,“極品”舊義項的語料560條。
(一)“奇葩”的舊義項?!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奇特而美麗的花朵[1](P1081);《漢語大詞典》:珍奇的花。亦喻出眾的作品。[2](P1526)通過搜索語料庫,我的看法略有不同。除了以上兩個義項外,我也歸納出一些“奇葩”舊義項的比喻修辭用法,且相關語料所占比例很高,有向固定義項發(fā)展的趨勢。
1.“奇葩”的花朵義。奇特而美麗的花朵。(簡稱“奇葩1”)這也是它的本義。在《漢語大字典》中,奇,即特殊,稀罕,不尋常;《說文·可部》:奇,異也。美好,美妙。[3](P533-534)在搜集到的615條“奇葩”傳統(tǒng)義項的語料中,有147條屬于這個義項,占24%左右。而88條古代漢語語料都是屬于這一義項?!捌孑狻币辉~最早出現(xiàn)于西漢司馬相如的《美人賦》中,“奇葩逸麗,涉質艷光。”表示這一義項時,“奇葩”多與“異卉”“異樹”“異草”等詞并列連用,展現(xiàn)出一幅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景。
密密松篁交翠,紛紛異卉奇葩。(明《西游記(下)》)
2.“奇葩”的作品義。出眾的作品。(簡稱“奇葩2”)這屬于通過比喻形成的轉義。它是“奇葩”傳統(tǒng)義項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在我所搜集到的615條“奇葩”傳統(tǒng)義項的語料中,“奇葩2”多達468條,占76.1%左右。這里的“作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單指文學作品;二是指某種藝術品或藝術形式。例如:
《山雨欲來》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元代青花瓷造就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中央電視臺)
3.“奇葩”舊義項的比喻修辭用法。圍繞“奇葩”的兩個傳統(tǒng)義項,產生了很多相關的比喻修辭用法。其所占比例很高,在我搜集到的語料中,有131條都屬于這種情況,占所有“奇葩”舊義項相關的語料的17.56%左右。比喻是動態(tài)的,隨著高頻使用,人們往往不覺得這是一種修辭,而常常當作是“奇葩”的多個義項。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比喻一切珍貴美好的事物。如:
這個傍海而且風景優(yōu)美的國家,就如同盛開在東非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微笑著迎接八方來客。(中央電視臺)
第二,比喻某一領域的出眾的人。如:
團長遲小秋被譽為程派再傳弟子之中文化藝術修養(yǎng)深厚、創(chuàng)作能力強的梨園奇葩。(中央電視臺)
(二)“極品”的舊義項?!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最上等的物品”和“最高的官階<書>”?!稘h語大詞典》:1.最上等。多指物品或技藝;2.特指官員的最高等級。亦指最高品級的官。[4](P1138)通過搜索語料庫,我們將“極品”的舊義項分為以下兩個:
1.“極品”的物品義。最上等的物品。(簡稱“極品1”)這是“極品”的本義?!皹O”是“極”的簡體字。根據(jù)《漢語大字典》,極,頂點,最高的地位。最高的,最終的?!稄V雅·釋詁四》:“極,高也?!盵3](P11240-1242)例如:
一品紅,言于荔枝為極品也。(宋·曾鞏《荔枝錄》)
2.“極品”的官職義。最高的官級或最高品級的官。(簡稱“極品2”)古代官位共九品十八級,最高正一品,最低從九品,比正一品更高的就是極品。這種官級的劃分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所以這個義項幾乎全是出現(xiàn)在古代漢語書面語中的。共搜集到“極品”古代漢語語料193條,其中表示這一義項的多達187條,占96.9%左右。例如:
極品隨朝,疑是倪宮保。(明·唐寅《對玉環(huán)帶清江引·嘆世詞》曲)
關于“極品”這兩個義項出現(xiàn)時間的先后,現(xiàn)在還沒有明確的結論?!皹O品”起初一定是個短語,后來才逐漸固定為一個詞,它的本義一定與“極”和“品”的意思密切相關。根據(jù)《漢語大字典》,“品”最早表示眾多?!墩f文》中也有記載,“品,眾庶也。”后來“品”也表示事物的種類?!稄V韻》:“品,類也?!彼浴皹O品”最開始應該是表示最高的品類。后來“品”也表示我國封建社會的一種官階,爵階?!队衿て凡俊罚骸捌罚倨?。”所以“極品”表示最高的官級是有合理解釋的。而且《辭源》中,也只收錄了“極品”的官職義。而根據(jù)語料庫,表示物品義的語料最早也只出現(xiàn)于宋代。所以我們推測,“極品”的官職義出現(xiàn)要早于物品義。是由開始的官職義逐漸演化出物品義,再后來產生了諸多新義。
(一)新義項的產生。
1.“奇葩”的新義項。
(1)形容某事物很是奇怪、不同尋常,讓人難以理解。(簡稱“奇葩3”)這里“奇”的意思由原來的珍奇、珍貴、美好、美妙,變成了奇怪,特殊,不尋常。有時使用這一義項僅僅是玩笑和調侃。例如:
小學生奇葩寒假作業(yè)數(shù)數(shù)媽媽頭發(fā)多少?(中國青年報)
(2)形容某人個性十足、特立獨行,亦或是奇特、另類、不可思議的人。(簡稱“奇葩4”)這仍僅僅是種玩笑和調侃。例如:
只可惜,他們不明白,這樣的考題除了能檢驗出老師是否是奇葩之外,再也沒有任何作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3)諷刺某人、某事物或某種行為極其荒唐、怪誕、違背事實常理。(簡稱“奇葩5”)常常帶有諷刺和批判的意味。例如:
奇葩!太無聊想賺加班費美國消防員1年竟縱火30余次(中國青年網(wǎng))
2.“極品”的新義項。
(1)并未達到同類中的最上等卻像極品一樣的物品。(簡稱“極品3”)有些東西,并不屬于同類中的最上等,卻仍然很好很上品。例如:
付過一塊錢后,店主把一個壓縮包發(fā)到了記者的郵箱里,解壓之后,顯示的頁面為“極品時刻表”,有“在線訂票”,“車票代購”等多個類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2)同類人中品質最高,最優(yōu)秀的。(簡稱“極品4”)“極品”原本都是指物品或是官職,這一義項卻轉而指人。例如:麗麗決定以后每年過年都要學一個高難度的私房菜,做一個“出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極品女人。(中央電視臺)
(3)某人或某事物屬性最差,其下限難以被超越。(簡稱“極品5”)這一義項屬于反向引申。這里的“極”意義發(fā)生了反轉,由原來的“最上等”變?yōu)椤白钕碌取?,指稱對象既可以是人,指那些沒素質,沒品德,讓人生厭的人;也可以是事物,指那些差到不能再差的東西。這一義項常常帶有諷刺與批判的意味。例如:
“極品男”攜女友開房“順走”店員手包被抓(郴州新聞網(wǎng))
奇葩”新義項的出現(xiàn)普遍認為是在2012年《泰囧》中,徐朗說王寶“你是哪里來的奇葩?”但我們在語料中發(fā)現(xiàn)新義項的最早使用大約是在2011年:此前,該網(wǎng)站被中央電視臺連續(xù)7次曝光,還依然健在,也算是業(yè)界的一朵奇葩。(2011-03-25)但確實是直到2012年才大量出現(xiàn)的。
筆者所搜集到的語料中,“極品”新義項最早出現(xiàn)在2008年:公路破成這樣國內罕見,堪稱極品,如此之爛的公路,居然還好意思收費,讓人無法理解。但大量出現(xiàn)是在2011年左右。
所以,我們認為,“極品”的詞義演變要早于“奇葩”。
(二)感情色彩的變化?!捌孑狻焙汀皹O品”感情色彩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都是由褒義向中性、貶義發(fā)展。
“奇葩1”是地道的褒義詞。如:院里異草奇葩,濃郁芬芳。(《雍正劍俠圖》)之后詞義轉為“奇葩2”,仍然還是褒義。如:伴隨著共和國的誕生和前進,太極拳這株中國武苑中的奇葩開得更加絢麗多姿。(新華社)“奇葩3”并無貶義,只表示一種調侃,還是個中性詞。如:總之,這是個擁有無數(shù)怪誕藏品的奇葩博物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奇葩4”轉而指人,仍是一種調侃,也是中性詞。如:臺灣企業(yè)領袖調查評出“怪杰”和“奇葩”。(新華社)最后“奇葩5”程度加深,表諷刺和批判,充滿一種厭惡之情,這時就含有強烈的貶義色彩了。如:莫讓“奇葩規(guī)定”損害法制權威《新華日報》
“極品”最初是表示最上等的物品,是褒義。如:雪燕被認為是燕窩當中的極品?!皹O品2”常用在書面語中,雖說不是褒義,但也表示美好的意義,畢竟大家都趨于追求高等級。
“極品3”有些偏于中性。如:其中,10多個男學生沉浸在《星際大戰(zhàn)》、《極品飛車》中。(新華社)“極品4”轉而指人,這一義項還屬褒義。如:他啊,有風度,有學識,是個特別深刻的極品男人,我們全寢室的人都迷他。(楊銀波《中國的主人》) 最后,“極品5”表示差到極點,貶義色彩就很強烈了。如:遇到這么個“極品”前任女研究生被告上了法庭(海南特區(qū)報)
(三)詞性和句法功能的多樣化。詞性及句法功能屬于二者用法方面的演變,即詞與什么樣的詞組合或者在句中充當何種句法成分。
第一,“奇葩”原本是個名詞,在我們搜集到的語料中,“奇葩”的所有舊義項都是在句中做主語和賓語,都可以受“一朵”“一枝”這樣的數(shù)量詞修飾。例如:
何得二空拖白去。奇葩相映自成章。(《大藏經(jīng)》)
漆器是中華文化的一枝奇葩?!度嗣袢請蟆?/p>
“奇葩”的新義中既有名詞,表示另類的人或奇怪的事物,這時若要用數(shù)量詞修飾,除了“一朵”、“一枝”外,也可以用 “一個”。又有形容詞,形容某人或某事不同尋常甚至極為荒誕。在句中可以做主語、賓語、謂語、定語,有時也可以單
獨成句。[5](P260-261)
解說:一個是影壇奇葩。(鳳凰衛(wèi)視)
世界怪屋盤點極品奇葩到處有(新浪新聞)
東莞最牛司機一年違章257次,原因奇葩網(wǎng)友紛紛給跪了(新民網(wǎng))
莫讓“奇葩規(guī)定”損害法制權威《新華日報》
奇葩!男子繼承房產要給去世103年祖父開死亡證明(中國日報網(wǎng))
第二,“極品”原本也是個名詞,可以做賓語、定語。當表示最高的官級時,多數(shù)是做賓語。例如:
六年冬,擢太仆少卿,視職方事,歲中六遷,至極品。(《明史·閹黨傳·吳淳夫》)
少頃酒保搬將上來,擺了一桌,無非上等佳肴,極品美酒。(清《七劍十三俠》)
元代青花瓷是少之又少,被奉為極品。(中央電視臺)“極品”的新義中既有名詞詞性,指最優(yōu)秀的或最沒素質的人,最差的物品,亦或是像極品一樣的東西。也有形容詞詞性,形容人或事物差到極限,令人討厭??梢宰鲋髡Z、賓語和定語,有時也可以單獨成句。例如:
極品年年有,今年尤其多。
村民挖出25米長烏木狀似樹妖堪稱極品(中國網(wǎng))
遇到這么個“極品”前任女研究生被告上了法庭《海南特區(qū)報》
極品!奇葩!怎么養(yǎng)出這么個書呆子,不會自己洗衣服,還不會花錢送干洗店,衰女知道不?(深圳電視臺)
第三,“奇葩”和“極品”新用法產生后,經(jīng)常受程度副詞“最、再、太”等修飾,有人說這屬于副詞修飾名詞,我覺得并不完全是,因為這兩個詞現(xiàn)在也同樣具有形容詞的用法,而且受程度副詞修飾的時候它們表示的意義也正是它們形容詞的詞義。[6](P94-96)例如:
無語!全球最極品另類的十大隆胸事件(環(huán)球網(wǎng))
5分鐘營銷學二維碼可以再奇葩一點嗎(搜狐)
“太奇葩了,網(wǎng)上賣什么的都有?!保ê先嗣駨V播電臺)
(四)語體特征。
一方面,“奇葩”和“極品”原本都是用在書面語體中,絲毫沒有任何口語色彩。但隨著詞義轉變,在網(wǎng)絡上廣泛流行,二者越來越多逐漸在口語中使用,表示一種戲謔嘲諷的意味。
另一方面,“奇葩”和“極品”的新義在使用中會產生臨時修辭色彩義。用“奇葩”和“極品”來形容那些奇怪、另類、不可理喻的人,帶有一種玩笑和嘲諷,非常生動形象。
(五)語用傾向。
1.口語化傾向。以前由于其書面語性質,加之其所屬的詞義,很多都是與平常百姓關系不大的,所以二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并不高?,F(xiàn)在由于產生了新的意義和用法,其詞義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二者在網(wǎng)絡和大眾媒體中廣泛流傳,在日??谡Z中也常常使用。
2.諷刺或批判意味。新義產生后的“奇葩”和“極品”的使用人群主要是年輕人,他們經(jīng)常接觸網(wǎng)絡,對新事物的了解以及接受能力非??臁K麄兺ǔJ褂眠@兩個詞互相開玩笑,有時也會對某些現(xiàn)象進行諷刺或批判。
我們從客體世界、主體世界和語言本身三方面來分析二者的發(fā)展與演變,客體世界和主體世界屬于外因,語言本身則是內因。[7](P32-34)
(一)客體世界。客體世界是首要推動力。社會客體是其中一方面。社會發(fā)展是語言的外部因素,語言三要素中,詞匯與社會發(fā)展關系最為緊密,社會生活的任何顯著變化都會在詞匯中得到及時體現(xiàn)。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持續(xù)升溫,科學技術日趨成熟,舊詞產生新用在所難免。加之網(wǎng)絡、電視、廣播、電臺、報刊、雜志等大眾媒體日益成為我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兩個詞被人們頻繁地使用,且日趨流行是一種必然。[8](P246-249)
(二)主體世界。語言的使用主體是人,詞匯的發(fā)展自然離不開人,人的內心情感是主體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1.求新和求異。即追求表達上的新穎和特別。使用人們大多希望自己與眾不同,標新立異,所以往往會傾向于比較新奇的表達,對人們熟悉的詞語棄而不用,而去創(chuàng)造新詞或是將舊詞賦予新的含義。
2.從眾和攀比。這是人們常有的潛在心理,只要有人開始使用這兩個詞的新義,就會被追捧為時尚,人們紛紛跟風效仿,高頻率地使用“奇葩”和“極品”,使之廣泛流行。
3.求省。即追求表達上的經(jīng)濟、簡省。交際中在表達效果相同的情況下,人們總是愿意使用更簡潔的方式。比如“奇葩”的部分新義也可以用“不同尋常”“特立獨行”等詞語來表示,但是兩個字表達自然比四個字簡潔。
(三)語言自身?!捌孑狻焙汀皹O品”的發(fā)展與演變,語言本身這個內因功不可沒。
1.隱喻和轉喻機制。新事物產生,就需要詞語來表達,新詞語多是舊詞語語義的隱喻引申。隱喻是語義演變的一個主要建構力。一個詞一旦產生,語言使用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使用隱喻使其基本意義得到不斷的擴展和延伸。隱喻是詞義發(fā)展的重要催化劑,在“奇葩”和“極品”的發(fā)展演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9](P75-77)
隱喻是從來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相似性原則是其基本的認知原則。在“奇葩”的所有義項中,無論“奇”所表示的是珍奇、美好,還是奇特、怪異,都體現(xiàn)的是“奇”字本身所具有的“特殊、不尋?!钡暮x,特殊的、不尋常的東西本身就可能被認為是特別好的,也可能是特別不好的。而且人們在表達中往往會用花來形容人,所以“奇葩”從開始的指物到后來的指人也是可以解釋的。在“極品”的所有義項中,無論是表示最上等,還是最低級,都是可以和“極”字“邊際、邊界”的語素義產生聯(lián)系的。所以“極品”雖然在過去多表示最上等,但也逐漸引申出了“最下等”的意思。而且現(xiàn)在“葩”和“品”的語素義都有所弱化,在新義中更多地突顯的是“奇”和“極”的含義。所以,這兩個詞何以并存并用也有了合理的解釋,“奇”側重行為怪,“極”表示程度高,一個表行為,一個表程度,側重不同,所以并存并用是很必要的,可以在表達時更多地照顧到不同的方面,使語言表達更為細膩、深刻。
而轉喻往往是相近相關聯(lián)的不同認知域或同一認知域內用一個突現(xiàn)的事物來代替另一個事物。不同詞性之間的轉化是轉喻思維的結果,因為同義而不同詞性是突顯事物不同的方面而已。[10](P116)舊詞新用后的“奇葩”和“極品”都同時具有名詞和形容詞兩個詞性,且意義上相互關聯(lián),這就是轉喻機制在起作用。
2.反語辭格的運用。所謂反語,就是在表達本意時,有意使用與原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奇葩”和“極品”產生新義新用,屬于反語中的以正當反?!捌孑?”“奇葩4”“奇葩5”和“極品5”的產生就是源于反語辭格的運用。反語的運用能夠使表達更有力、深刻,漸漸大家都這樣用,最終形成了固定的義項和用法,就有了新用的“奇葩”和“極品”。反語辭格的產生與應用使“奇葩”和“極品”形成了新的轉義,即反轉義,這在漢語中是比較少見的,但在西方語言里卻比較常見。漢語中通常褒即是褒,貶即是貶,但“奇葩”和“極品”詞義演變后,形成了褒貶同詞。這也與哲學上的“物極必反”相吻合。
3.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語言經(jīng)濟性原則,即在言語交際中,盡量降低交際雙方的力量損耗,更加經(jīng)濟簡潔地實現(xiàn)言語交際。這和上面說的人的求省心理相類似。為了經(jīng)濟簡省,放棄使用早已有之的復雜的詞語,換用雙音節(jié)的“奇葩”和“極品”,生動形象,言簡意賅,減少交際雙方的力量消耗,使交際順利成功地進行。
(一)積極意義。
首先,從語言本身的角度來說,二者舊詞新用能夠促進現(xiàn)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發(fā)展,進而帶動語言發(fā)展,為漢語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來說,二者新義和新用的廣泛流行,可以促進網(wǎng)絡等大眾媒體的發(fā)展,推動社會經(jīng)濟、科技的進步。
最后,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新用法多是一種玩笑和調侃,詼諧幽默,生動活潑,適當?shù)厥褂每删徑鈨刃牡膲阂智榫w,催生好心情。
(二)消極影響。
首先,“奇葩”和“極品”新用法的過度流行,會使一些青少年忘記甚至根本不了解它們的原義,不利于他們的語言學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會影響漢語詞匯的正常發(fā)展。
其次,由于使用群體有限,很多老年人或是不太接觸網(wǎng)絡等媒介的人可能會對二者的新用法不太熟悉,這可能會在談話中拉大人們的距離,給溝通帶來困難。
最后,二者的新用法有時會表示一種諷刺與批判,如果在交際中不分場合地隨便使用,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交際誤會,損害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奇葩”和“極品”既有共同點,也存在差異,這既體現(xiàn)了詞義演變的規(guī)律,又是二者得以并存的原因。在發(fā)展演變中,反語辭格的運用使二者形成了新的反轉義,這在漢語中比較少見。二者舊詞新用,不僅減省再造新詞的麻煩,而且突出了表達效果。這既符合語言內部規(guī)律,又遵循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我們認為,二者舊義仍然保留,新用也不會是曇花一現(xiàn),隨著其高頻使用,在漢語詞匯中,二者終將占有一席之地。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第一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3]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
[4]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第四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8.
[5]宋慧娜.“奇葩”一詞的演變初探[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9).
[6]張恒君.“極品”小議[J].語文月刊,2013(1).
[7]張紹全.詞義演變的動因與機制[J].外語學刊,2010(1).
[8]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9]徐文雯.從認知隱喻的角度看網(wǎng)絡熱詞“奇葩”的詞義變化[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5).
[10]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靳開宇]
H03
A
2095-0438(2016)11-0082-05
2016-08-19
尹若男(199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