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園園(安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學前教育系,河南 安陽 456150)
?
建構主義視野下“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
康園園
(安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學前教育系,河南 安陽 456150)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更好地發(fā)揮學前兒童心理學在高職高專應用型幼師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需要因時制宜地進行變革。建構主義理論為現(xiàn)代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活力,從課程內(nèi)容、教學方法、學習評價三個方面,探討學前兒童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路和實踐。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前兒童心理學;高職高專;教學
引文格式:康園園.建構主義視野下“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3(2):90-92.
隨著幼兒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培養(yǎng)綜合性、應用性的學前教育人才已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課程改革也進一步凸顯“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等理念,注重引導幼兒教師發(fā)現(xiàn)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也是教師(幼兒園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學前兒童發(fā)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在高職高專的教學中,“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部分陳舊繁雜,基本是普通本科院校內(nèi)容體系的壓縮版,很少體現(xiàn)兒童發(fā)展的應用成果,在教學中幾乎沒有反映。同時,教學中過分重視理論知識,對教育實踐關注不夠,學生難以及時感受到自身學習和教育實踐的作用和影響。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教學過程應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使學生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自主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注重真實事件或問題導向、合作探究及意義建構等教學要素的創(chuàng)設,為現(xiàn)代教學改革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呼應了課程改革倡導的基本理念,為“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改革打開了新思路。
(一)優(yōu)化課程內(nèi)容,增強職業(yè)適應性
兒童心理學是近幾十年來發(fā)展非常迅速的學科之一,與生理學、腦科學、兒科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相互交叉逐步形成了多學科整合的兒童發(fā)展學科。早期兒童發(fā)展科學的使命,一是彌合理論研究的“知”與實踐領域的“行”的鴻溝,二是實現(xiàn)兒童發(fā)展的跨學科整合與交叉,最終形成整合性的兒童發(fā)展科學[1]。
基于此,在課程建設中應對教學大綱進行充實和修改。調整后的課程內(nèi)容包含三個模塊:模塊一,兒童發(fā)展的概況。主要涉及課程研究對象、方法、理論流派等學科基本問題。模塊二,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主要介紹學前兒童生理、認知、情感、社會性、個性及文化性發(fā)展特點及培養(yǎng)方法。模塊三,實踐與探討。主要是拓展應用的專題項目和幼兒園教育實踐活動。調整后的課程結構既具有學科的前瞻性和應用性,又保證了課程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強化了培養(yǎng)高素質一線幼兒教師的目標定位。
(二)豐富學習資源,支持自主探索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此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如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來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2]。與歐美等高校的同類專業(yè)相比,我們的課程數(shù)、課時數(shù)都遠超過他們,但學生用于課外準備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的時間卻遠遠少于他們[3]。
建立兒童心理學精品課程,需要考慮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學習特點,利用課程網(wǎng)站,制作學習資源庫,搭建網(wǎng)絡學習平臺,豐富學習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資源庫中的內(nèi)容除了常規(guī)的教學資料庫,更是拓展了多媒體素材資源庫,閱讀指南、論壇交流、試題庫、作業(yè)管理、答疑專欄、在線自測,專題講座庫等。此外,強化對學生自學的要求與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
(一)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任務驅動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達到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4]?!皩W前兒童心理學”教學中,要強調“情境”“問題”導向,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課堂教學注重貫穿任務驅動的基本理念,將經(jīng)典案例引入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每個主要知識點都與實際結合,把教學內(nèi)容巧妙隱含在具體任務中,使學生靈活掌握知識,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前兒童的想象”一課,運用三段視頻引發(fā)學生思考、歸納幼兒初期想象的目的性、創(chuàng)造性、想象與現(xiàn)實關系等方面的特點,通過觀察不同年齡段幼兒繪畫作品、游戲活動、生活趣事等,引導學生概括幼兒想象的發(fā)展趨勢。
課外實訓主要以兒童觀察測評、撰寫心理分析報告、現(xiàn)場實驗、設計心理訓練游戲、制作教具及實操幼兒心理輔導等方式進行,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每章都設置實踐項目。比如,幼兒感知覺實踐項目,要求學生在幼兒園進行半日觀察,運用指認、講述、作品分析等手段調查小、中、大班幼兒的顏色、圖形、空間等認知水平,記錄教師活動中對幼兒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并寫出評價建議。此外,為保證實訓效果,配備了學生實訓課程手冊,強化學生的崗位專業(yè)能力訓練。這種突出實踐的教學方式,將新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應用融為一體,提升了幼師面對各種現(xiàn)實教育情景的實踐能力。
(二)合作探究,建構學習共同體
建構主義學習模式強調協(xié)作學習,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從協(xié)作過程中探索問題,掌握知識[5]。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利用多種小組合作的組織策略,比如協(xié)商法、打靶子、互相提問、動態(tài)分組法等展開討論和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性質和特點利用演講、辯論賽、主題板報、小組作品等方式推動學生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6]。例如對“先天和教養(yǎng)的關系”這一內(nèi)容,采用辯論賽的方式替代課題講授,學生課下收集資料,課堂辯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學前兒童心理學”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特點,合作探究的主題可以來自書本上的疑難問題,理論界的熱點問題,也可以取自教育生活中實際問題。近年來兒童發(fā)展與教育獲得了更多關注,比如感統(tǒng)訓練、注意力與學習、兒童情緒管理、隔代撫養(yǎng)、性別教育等成為重要主題。教學中根據(jù)教學進度定期進行專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組內(nèi)交流分工、形成研討報告、制作課件、課堂匯報、成果展示、匯編成冊等環(huán)節(jié)主動學習建構知識體系。
傳統(tǒng)學習評價只涉及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定,多采用日常檢查加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其中,日常檢查約占30%,涉及學生的出勤、課堂表現(xiàn)及作業(yè)完成情況;閉卷考試約占70%,內(nèi)容多是識記理解的題目,考查實際運用的很少。這種評價方式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應用,并不能有效評價學生真實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建構主義學習評價方式關注知識獲得的過程,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此,在評價時,將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知識測試與實踐應用考查相結合,把師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整個教學過程,促使學生由應考型學習向持續(xù)型學習轉變[7]。一方面,在日常的形成性評價中,將提問、小組作業(yè)、調查報告、教學技能展示、見習考核等納入平時成績,注重學習任務的整體性評價、學習參與度的評價,如引入學生小組自主出題,每章自主命題,交叉測試,將評價權適當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互評;另一方面,期末考核實現(xiàn)由“死”題向“活”題轉變,壓縮死記硬背的分值,加大活學活用的比例,重視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的學習與教學思想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但是,基于建構主義的課程改革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皩W前兒童心理學”作為一門系統(tǒng)的課程,有大量重要的概念和事實,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識記與理解,因而不能只強調學習中非結構的一面,而忽視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建構主義并不適合系統(tǒng)性、理論性很強的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此外,三年制高職高專的專業(yè)課程較多,學生在校時間短,學習任務重,該課程通常安排在第一學期完成。教師的任務比較艱巨,比如創(chuàng)設“情境”來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推動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革新學生學習方式等。作為教師,只有不斷應對挑戰(zhàn),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 秦金亮,朱宗順.學前教育專業(yè)“三學”受到的挑戰(zhàn)與未來改革路徑[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1(7):48-51.
[2]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1997(4):25-27.
[3] 潘洪建,欒新蕾.中澳小教專業(yè)教學大綱比較[J].當代教師教育,2011(3):47-50.
[4] 沈潘艷.建構主義視野下實驗心理學的教學改革[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7(2):111-112.
[5] 張紅.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對心理學教學的啟示[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5):42-45.
[6] 張春英.實踐導向的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3(12):319-320.
[7] 趙燕.全程實踐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2):68-71.
(責任編輯:宋現(xiàn)山)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syc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KANG Yuanyua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ya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Anyang 45615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appropriate changes should be made duly in order to better exert the rol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sychology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has injected new vigor into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orm.The paper discusses plans and practice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sycholog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ourse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Key words:constructivism; pre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7931(2016)02-0090-03
DOI:10.16217/j.cnki.szxbsk.2016.02.019
收稿日期:2016-01-06
基金項目:安陽市2015年社科聯(lián)課題(ASKG15517)
作者簡介:康園園(1981—),女,河南安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