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的世界琳瑯滿目,有放大鏡、顯微鏡、平面鏡……鏡子能反射出世間的真假虛實(shí),所以在詞語、古詩詞中屢屢出現(xiàn),代表特別的含義與意境。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鏡子就是一面能照出美的器具。在美麗的古詩詞中,總是不乏鏡子的身影。
最原始的鏡子,自然要算水面了。“水平如鏡”,清澈見底的水域,沒有風(fēng)吹動它時,“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薄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薄拌b”就是“鏡子”,這種鏡子,微風(fēng)一吹,表面泛起波紋,就什么也看不清楚了。
唐朝詩人李商隱在《無題》詩中這樣寫道,“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說的就是一個八歲的小女孩愛美的小心思。八歲的她還不需要化妝呢,可她卻偷偷地照鏡子,還會描畫出好看的眉毛。這樣的趣事,對于小女孩來說,是其樂無窮的。
晚唐時期的溫庭筠,在《菩薩蠻》一詞中寫到一個女子,在閨房之中,從起床、梳洗,到畫眉、簪花、著裝這一過程,鏡子如影隨形?!靶∩街丿B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p>
南北朝的《木蘭辭》刻畫了花木蘭這一女英雄形象,花木蘭打完勝仗回家后,不失女兒愛美的天性,趕忙“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鏡子最常見的作用,就是用平面鏡照出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像,與自己面對面。“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边@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句,說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完全破滅了,人也衰老憔悴了。唐代大詩人李白寫道:“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痹谶@些詩詞里,時間就是一面“鏡子”,照出年華的流逝,歲月的更迭。
鏡中“真假”
大家一定會記得《西游記》中的“照妖鏡”吧?用鏡子一照,妖魔鬼怪就原形畢露,正義得以伸張。這和過去在官府衙門懸掛的“明鏡高懸”長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照出真實(shí),摒除虛假。
從“鏡”的字形看,它和金屬有關(guān),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鏡子大多是玻璃的。如果有人告訴你,你是他的一面鏡子,你信嗎?“人”怎么能成為“鏡子”呢?
唐太宗李世民就從人的身上看到了“鏡子”的功用。他曾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币馑际钦f,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以往朝代的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道理;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他有這樣三面“鏡子”,而直言敢諫的魏征去世后,他就失去了其中的一面。
我們也需要這樣一面“人鏡”,他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個朋友,不太會說好聽的話,卻能說最真實(shí)的話,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缺點(diǎn)和不足。你有這樣一面“鏡子”嗎?如果有,一定要珍惜喲!
回望鏡子的歷史,從一面小小的照人銅鏡,到如今太空中碩大的“眼睛”,數(shù)千年的演變,數(shù)萬里的距離,這是當(dāng)初發(fā)明“鏡”的古人無論如何也難以想象的!鏡子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它也代表了辨別美和真的能力,是文學(xué)作品中的重要意象。
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鏡子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