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天, 徐冀寧, 黃 璇, 司馨鈿
(1.遼寧師范大學 數(shù)學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2.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員會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3.河南省鄭州市第47中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4.大連海事大學 交通運輸裝備與海洋工程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1)
●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從大學生的視角剖析高校教師師德的重塑
——以大連海事大學本科生的問卷調查實證為例
田 天1, 徐冀寧2, 黃 璇3, 司馨鈿4
(1.遼寧師范大學 數(shù)學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2.中共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委員會黨校 黨史黨建教研部,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3.河南省鄭州市第47中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4.大連海事大學 交通運輸裝備與海洋工程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1)
根據(jù)《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之基本精神,文章采取問卷調查法,在對大連海事大學200名本科生的問卷調查的基礎之上,以學生的視角針對目前高校師德建設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分析,最后提出了重塑高校教師師德的三項主要措施:構建并完善考核評價和教育、監(jiān)管的體制與機制;多重并舉培育高校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行和價值取向;將高校師德建設作為破解信仰危機系統(tǒng)工程的一項根本舉措。
師德建設; 問卷分析; 應對舉措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到北京師范大學視察,與師生代表進行座談并殷切提出了“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的基本要求。9月29日,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對其重要性和緊迫性、主要原則和具體要求、主要舉措等多個方面都作了系統(tǒng)闡述。應該說,高校教師和高校學生是相互作用的兩個主客體,隨著教學評價和監(jiān)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大學生對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會起著互動支撐、促進發(fā)展和因果檢驗的實際功效。
作者在2015年初,運用統(tǒng)計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大連海事大學200名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以大學生的視角,對高校師德建設如何進入“新常態(tài)”,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總計200名。其樣本結構分別是:性別:男生130名、女生70名;年級:大二學生100名、大三學生100名;專業(yè)類別:理工科生150名、文科生50名;政治面貌:中共黨員(含預備)18名、共青團員164名、其它黨派及普通群眾18名;其中共青團員占絕大多數(shù)。
本次問卷調查共設置22個問題,其中選擇類題型21道、問答題型1道,涉及到了師德建設的相關領域;其具體設定的問題及問卷結果分析如下。
(一)您知道高校教師的師德內(nèi)涵嗎?
選擇“知道一點”和“不知道”的學生占樣本總數(shù)的61%;而選擇“非常清楚”的僅占樣本總數(shù)的13.5%。其中文科生選擇“知道一點”和“不知道”的占總數(shù)的76%,而選擇“完全清楚”的僅占4%;中共(含預備)黨員選擇“完全清楚”的還不到四分之一。結果說明在本科生群體中對高校教師師德內(nèi)涵的知曉程度不高,即使是在文科生和本科生黨員之中也是如此。
(二)您對高校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總體狀況滿意嗎?
選擇“比較滿意”和“一般”的總共149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的74.5%。剩下的51人選擇的是“非常滿意”、“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而在這51人之中,選擇“非常滿意”的有32人(占62.7%),選擇“不太滿意”的有13人(占25.5%),選擇很不滿意的只有4人(占7.8%)。結果說明大多數(shù)本科生對高校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還是基本肯定的。
(三)您關注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情況嗎?
選擇“非常關注”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16%,選擇“關注”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32.5%,選擇“一般”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31%,選擇“不關注”和“完全不關注”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20.5%。結果說明多數(shù)本科生對和自身息息相關的高校師德建設的情況還是關切的,盡管關心程度還不是特別高。
(四)您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是如何理解的?
設置了“一項崇高的事業(yè)”、“一個謀生的飯碗”、“一個普通的職業(yè)”、“暫時的職業(yè)選擇”四個選項。選擇“一項崇高的事業(yè)”的總共有101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50.5%;而選擇其它三個選項的總共有99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49.5%;可以說幾乎是“各占半壁江山”。結果表明高校教師這個職業(yè)在本科生眼中的形象是較為復雜的,可以說各種看法相互交織。
(五)您覺得教師對您的學習、生活和科研是否關心?
選擇“非常關心”的有29人,選擇“關心”的有59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44%。選擇“一般”的有80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40%。選擇“不關心”和“完全不關心”的有32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16%。結果是“倒梯形”,表明多數(shù)本科生認為教師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科研還是比較用心的。
(六)您的老師中,不公平對待學生的現(xiàn)象多嗎?
選擇“很多”、“比較多”和“一般”的有131人,只有69人選擇“較少”和“沒有”,分別占樣本總數(shù)的比例為65.5%和34.5%;前者幾乎是后者的2倍。結果表明在高校教師中不公平對待學生的現(xiàn)象還是普遍存在的。
(七)您認為高校教師的言行、舉止、衣著等是否符合教師的職業(yè)形象?
選擇“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占樣本總數(shù)的72.5%,選擇“一般”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23.5%,僅有8名選擇了“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結果表明高校學生對高校教師的外在形象,即體現(xiàn)著高校教師內(nèi)在素養(yǎng)的這一方面還是認可的。
(八)您認為影響高校師德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設置的“社會風氣”、“教師待遇”、“相關考評體系”、“個人素養(yǎng)”和“學校重視程度”五個不定項選擇題。選擇“社會風氣”的有99人,選擇“教師待遇”的有96人,選擇“相關考評體系”的有100人,選擇“個人素養(yǎng)”的有104人,選擇“學校重視程度”的有80人;除了最后一個“學校重視程度”以外,其它幾個選項的分布還是比較均衡的。其結果表明高校學生認為師德發(fā)展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與其個人素養(yǎng)有關。
(九)您認為有必要進行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外在監(jiān)管嗎?
選擇“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總共167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83.5%;選擇“沒有必要”、“無所謂”和“不清楚”的僅有33人,僅占樣本總數(shù)的16.5%。結果表明高校學生對師德建設的必要性存在著高度的認同感,即學生對師德水準的期望值并未降低。
(十)您認為目前有必要構建高校師德的評價體系和機制嗎?
選擇“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總共有157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78.5%;選擇“沒有必要”、“無所謂”和“不清楚”的僅有43人,僅占樣本總數(shù)的21.5%。再一次表明了大學生對高校師德建設的強烈訴求與熱切希望。
(十一)您會主動建議學?;蛳嚓P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其師德建設嗎?
設置了“總是”、“經(jīng)?!?、“有時”、“很少”、“沒有”五個選項。選擇“總是”和“經(jīng)常”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29%,選擇“有時”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23.5%,二者相加剛剛超過樣本總數(shù)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人選擇了“很少”或者“沒有”。結果表明雖然廣大高校學生認為對教師職業(yè)道德進行監(jiān)管是必要的,但是他們的建議卻比較少,且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shù)”(當然這里面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
(十二)您認為加強師德建設的主要目標是?
設置的“有利于全社會道德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有利于高校的和諧發(fā)展”、“有利于教師素質提高”、“不清楚”五個不定項選擇題。選擇“有利于全社會道德發(fā)展”的有112人,選擇“有利于學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有135人,選擇“有利于高校的和諧發(fā)展”的有82人,選擇“有利于教師素質提高”的有102人,選擇“不清楚”的有33人。選項分布在前四項中還是較為均衡,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將其定位在了“利于全社會道德發(fā)展”和“利于學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兩項。
(十三)您認為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需恪守特定的職業(yè)道德嗎?
選擇“是”的124人,占樣本總數(shù)62%;選擇“否”的25人,選擇“不一定”的38人,選擇“不清楚”的13人。其壓倒性的結果表明,呼吁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并且需要恪守特定的職業(yè)道德。
(十四)您認為學校的重點與否或排名就能折射出師德整體狀況的優(yōu)異嗎?
選擇“是”的34人,選擇“否”的61人,選擇“不一定”的89人,選擇“不清楚”的16人。選擇“否”和“不一定”的合計150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75%;加之選擇“不清楚”的就共計166人,占樣本總數(shù)的83%。結果表明學校的重點與否或排名并不能折射教師的師德建設就同步取得了成績,二者不是正相關。
(十五)您認為高校師德建設現(xiàn)狀中最不滿意的問題是什么?
設置了“教學敷衍、態(tài)度粗暴、權錢交易、其他”四個選項。選擇“教學敷衍”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40%;選擇“態(tài)度粗暴”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21%;選擇“權錢交易”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15.5%;選擇“其他”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24%。結果表明在以教學為主要任務的高校,學生對師德最不滿意的方面還是集中在教學層面本身,而其它方面也必須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
(十六)您認為當前出現(xiàn)的個別教師師德滑坡現(xiàn)象的成因是什么?
設置了“不良風氣污染”、“物質待遇不配比”、“個人修養(yǎng)缺失”、“其他”四個不定項選擇題。選擇“不良風氣污染”的97人,選擇“物質待遇不配比”的62人,選擇“個人修養(yǎng)缺失”的108人,選擇“其他”的13人。結果表明個別教師的師德滑坡,是因為社會不良風氣侵蝕和教師個人修養(yǎng)方面出了問題。
(十七)您認為教師最重要的素養(yǎng)是什么?
設置了“教學能力”、“道德品質”、“科研創(chuàng)新”、“其他”四個選項。選擇“道德品質”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55.5%;選擇“教學能力”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32%;其中文科生中無一人選擇“科研創(chuàng)新”。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還是認為高校教師應該以德為先,之后才能談到教學、科研與創(chuàng)新能力。
(十八)您認為造成某些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設置了“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管理制度”、“其他”四個選項。選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28.5%,選擇“教學能力”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19%,選擇“管理制度”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43.5%;選擇“其他”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9%。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管理制度”是造成某些教師教學敷衍、教學積極性不高的最為根本性原因。
(十九)如果您了解某位教師業(yè)務水平很高,但對教學過程及學生態(tài)度敷衍,您還會繼續(xù)選擇他的課嗎?
選擇“盡量不選擇”和“不選擇”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84%,選擇“繼續(xù)選擇”和“不清楚”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16%。前者的優(yōu)勢可以說是壓倒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對師德的塑造,還是善于甄別并寄予了厚望。
(二十)您覺得目前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高校的整體師德水平?
設置的“強化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引入上崗競爭機制”、“建立職稱考核評價機制”、“加強教職工紀律管理”、“抓好教育教學過程監(jiān)管”五個不定項選擇題。選擇“強化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55%,選擇“引入上崗競爭機制”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54%,選擇“建立職稱考核評價機制”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42.5%,選擇“加強教職工紀律管理”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36.5%,選擇“抓好教育教學過程監(jiān)管”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40%。選擇前兩項的占絕大多數(shù),表明學生對教師師德再教育的殷切希望,以及對高校應進行師資管理改革的強烈訴求。
(二十一)您怎樣看待表彰師德先進個人的舉措?
選擇“很有意義”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50.5%,選擇“意義不大”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31%,選擇“無所謂”的占樣本總數(shù)的14.5%,選擇“沒有意義”的總共有8人。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對表彰師德先進個人的引領和弘揚作用是非常認同的。
(二十二)您對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有什么建議和意見嗎?
作為設定的問答題,可以寫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回答“沒有”。但給出建議的僅占樣本總數(shù)的17.5%。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加強培訓以提升個人道德修養(yǎng)與個人能力素養(yǎng),多維度加強考核評價和監(jiān)督、監(jiān)管的體制機制建設,評選并表彰優(yōu)秀教師以發(fā)揮榜樣激勵的作用和示范效應,構筑末位或不合格教師的離崗與淘汰機制等方面。
(一)構建并完善考核評價和教育、監(jiān)管的體制與機制
鄧小平曾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盵1]這也說明了制度是具有根本性的,體制機制是根本制度的表現(xiàn)與運行方式,自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根本性。問卷調查結果也表明,高校學生認為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其提出的建議亦認為應該從多個角度加強考核評價和教育、監(jiān)管的體制機制建設;設立其提升師德水準的基本“紅線”。
首先,要將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真正納入考察范圍,切實管控好政治關、思想關和品德關。其次,建立健全評價考核和監(jiān)督機制,讓學生在每個學期末“評教”時,既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單設對教師的道德評價體系;將其完全置于學生群體和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之下。第三,實現(xiàn)對“師德敗壞”的零容忍,將做出明顯違反師德行為的個人必須清理出教師隊伍,搭建起“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懲戒與制度籠子。
(二)多重并舉培育高校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行和價值取向
江澤民在中共第十四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講到:“一個干部或黨員蛻化變質,往往是從思想上的蛻化變質開始的……歸根到底就是這些人在世界觀和人生觀上出了問題。”[2]如果一個人的主觀世界發(fā)生了問題,則“錯誤的思想就會指引出錯誤的行為”,故提升高校教師的個人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十分必要。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應該說,提升高校教師的精神境界與個人修養(yǎng)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提升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第二個層次是提升高校教師的基本品德情操;第一個層次起著引領和指導的作用,第二個層次則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首先,要強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必須“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同時要身體力行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在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框架內(nèi),履行其政治導引的責任與義務。高??梢院忘h校、行政學院聯(lián)手舉辦一些師德提升的師資班、進修班等,培訓的內(nèi)容要具有信念、理念和價值導向的針對性,培訓的過程和考核標準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
第二,要提升高校教師的基本品德與情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可以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鏡;即高校教師必須將“學高”與“身正”融為一體,才可以說真正具備了基本的品德情操。否則,抄襲剽竊學術成果、招考與教學管理中的“潛規(guī)則”、科研經(jīng)費的貪腐以及收受學生禮金等病菌,必然會侵蝕并毒化全社會的機體;需要后期動用全黨和全國的力量、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補救式醫(yī)療”。
第三,要倡導、引領和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將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基本品德情操的提升與社會公德建設三位一體,真正踐行中共“十八大”所構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三)將高校師德建設作為破解信仰危機系統(tǒng)工程的一項根本舉措
中國社會風氣、社會道德建設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全社會的信仰危機依然存在甚至還很嚴重;如果這種“失調”的狀況繼續(xù)下去,則中國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協(xié)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國人的信仰需要重新確立,其教師的師德亦亟待重塑和重建;作為社會公德建設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高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對青年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示范作用。師德的正能量會給學生以強大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政體優(yōu)越感,使他們對自己、對社會、對黨和國家都充滿著信任。而師德的“整體塌方”則會滋生出學生對信仰的整體缺失或完全流失,導致其對社會失去信心、對生活失去熱愛、對政黨失去敬仰;甚至會使他們感覺到理想破滅和前途渺茫。
換言之,如果高校讓自己的畢業(yè)生帶著陰郁、浮躁、灰暗、甚至懷疑的心態(tài)走向社會,那就等于工廠沒有生產(chǎn)出合格的產(chǎn)品,就無法對全社會起到積極地支撐作用。而且這種風氣代代相傳、相互輻射、惡性循環(huán),還會導致整個社會風氣的敗壞,甚至會“亡黨亡國”。
總之,高校師德建設是破解信仰危機系統(tǒng)工程的一項根本舉措,我們必須著力多重并舉培育高校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行和價值取向,構建并完善考核評價和教育、監(jiān)管的體制與機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奮斗歷程,注入生機與活力。
[1]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2]江澤民. 論黨的建設[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67—170.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 Teachers’ Morality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Visul Angle——Tak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graduates i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For Instance
TIAN Tian1, XU Ji-ning2, HUANG Xuan3, SI Xin-tian4
(1. School of Mathemati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2. Party’s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Party School of the Inner Mongolia Committee of CPC, Hohhot,Huhehaote 010070 China; 3. Zhengzhou Forty-seventh Middle School, Zhengzhou 450000 China; 4.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 Ocean Engineering Colleg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dea of The view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e essay uses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basem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200 undergraduates i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arrange and analyse the questions of the university’s teachers’ morality at present. Finally, the essay promotres three main measures: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assessment, education, supervision; take verious 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 university’s teachers’ political quality, morality and value orientation;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s teachers’ morality as a fundamental measure in the project of solving the crisis of belief.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questionnair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2015-09-09
田天(1959— ),男,山東平陰人,副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jīng)濟、教育理論研究。
G645.6
A
2095-7408(2016)02-0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