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昆山市玉山鎮(zhèn)司徒街小學 司馬蕓
淺談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中的“點”“面”“線”三結合
江蘇昆山市玉山鎮(zhèn)司徒街小學司馬蕓
寫作是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語文能力的最高呈現,更是整個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必須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練筆緊密聯系起來,有針對性地在課文中找準教學著力點。
本文以課文為例,簡要談談如何找準閱讀與習作的訓練點,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遣詞造句、選材立意、謀篇布局等,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熏陶、滲透,提高習作水平。
如何找準滲透“點”,這對提高課堂實效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生動有趣處
文本中精彩優(yōu)美或形式規(guī)范的片段,是學生練筆的很好范例,教師可抓住時機進行練筆。如《秦兵馬俑》一課中“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人……”,關于“有的……有的……”排比句式的寫法,生動有趣,融入了作者的想象,可設計讓學生描寫考試時同學們各異的神態(tài),如:有的托著下巴思考問題,有的文思如泉下筆飛快,有的因一時想不出答案而小拳扣腦,也有的為難題已解而神采飛揚……學生能寫出自己的親身體驗,讓描寫和想象結合,真是妙語連珠。
2.描寫動情處
課文中有些情節(jié)寫得含蓄簡練,感情真摯,能觸動同學的真情實感,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同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的訓練。如在執(zhí)教《掌聲》一課時,在解讀最后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訓練點:“同學們,除了掌聲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贈予他人?”學生們紛紛寫道:可以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可以為父母做一次家務,可以在車上為老弱病殘讓座……學生們通過這樣的訓練,真正了解了掌聲的含義,發(fā)現了掌聲的神奇力量,從而學會了關愛他人。
3.思維創(chuàng)新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痹趫?zhí)教《幸福是什么》時,我盡量讓學生直接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同時我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回到現實生活中來,設計了這樣的創(chuàng)新寫作訓練,說說你認為幸福是什么,寫一句名言。同學們經過思考,寫出了詩一樣的語言:我們可以把甜美的歌曲送給別人,可以把漂亮的鮮花、可愛的笑臉、最美的禮物,送給別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1.巧填課文空白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語言簡潔含蓄,能給學生留下很多想象和拓展的空間。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用心抓住這些地方,引導學生通過豐富合理的想象,把簡練的語句寫具體,把文字背后的蘊意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習作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1)抓符號填補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與文字相輔相成,成為文章不可缺少的細胞。有些課文就常用省略號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想象,去填補。然而,在這些仿佛“似有似無”的空白之中,其實滲透著“應有盡有”。
《秦兵馬俑》中有這樣的句子:“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tài)各異:有的……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抓住省略號讓學生思考:“還會有哪些神態(tài)?”學生通過想象,寫道:有的目光如炬,好像在怒視前方的敵人;有的緊閉雙眼,好像在做戰(zhàn)斗前的禱告;有的黯然神傷,好像還在為犧牲的戰(zhàn)友悲傷……深切體會兵馬俑的千姿百態(tài)和神態(tài)各異。
(2)抓插圖填補
插圖是課文的眼睛,是對課文內容必要的補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迅速進入課文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文本語言。如《姥姥的剪紙》中,當講到“我”上學后越走越遠,“但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姥姥剪紙的插圖,結合上下文猜想:“姥姥會給我寄來哪些剪紙呢?”根據文本,學生會說出牛兔啃草圖、小兔騎牛圖等,更深切地體會到姥姥對我的愛。
(3)抓關鍵詞填補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因 “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滲透著情。
如《艾滋病小斗士》中有句“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其中的一個“挺”字,體現了恩科西頑強的生命力。閱讀教學中抓住這些關鍵字詞來解讀教材,讓學生一次次感受作者用詞的精準,往往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達到多重的教學目的。
2.仿寫句段訓練
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在閱讀到寫作的過程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憑借范文指導仿寫,能激發(fā)寫作興趣,提高謀篇布局的寫作水平,也能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如《天游峰的掃路人》《理想的風箏》等課文中都有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特點的方法來體現人物性格,直接就能讓學生來寫同學的外貌。同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們更大的寫作熱情,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寫的時候不暴露人名,只需要描寫特征。然后在總結交流中,讓大家都來猜一猜寫的是誰。
同時,還可以把注意點擴展到整篇文章,抓住教材中最突出的寫作特點進行仿寫訓練。
很多課文讀完以后依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比如像敘事類的課文。這樣,就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我們在教學時,就要巧妙把握教材延伸點,有效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發(fā)揮想象,對文本內容進行再次延伸,讓情感得到升華,中心更加明確,同時也給課文畫上一個更為圓滿的句號。
如執(zhí)教《大瀑布的葬禮》中,經過多次朗讀,學生深切感受到了瀑布今昔變化之大。經過邊讀文字邊想畫面,閱讀課外資料等,了解到昔日瀑布的雄偉壯觀;通過看畫面,朗讀對比,體會到今日瀑布的“枯竭”。在這樣的基礎下,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空白點,出示一份沒有結尾的演講稿,請學生補充結尾,并向全人類發(fā)起號召,進行讀寫遷移的訓練。學生們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著自己的感悟,此時他們已經與文本完全融為一體。學生們邊寫邊傾訴著自己的閱讀體驗,不僅升華了對文本的理解,也升華了自己的感情。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與“寫”的結合點,對學生加以有目的地指導,充分進行讀寫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讀寫能力,才能以讀悟寫,以讀促寫,不斷提高學生閱讀和習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