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大陳小學 蔣小嬌
讓即時評價在數(shù)學課堂中綻放光彩
浙江省義烏市大陳小學 蔣小嬌
課堂即時評價就是教師運用語言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它主要起反饋、激勵、調(diào)控和導向的作用,幫助學生后繼的學習。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數(shù)學課堂中的評價,往往形式單一,內(nèi)容狹窄,方法簡單,使很多學生無法嘗試學習的成功,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無法激勵自己,從而使學生失去了發(fā)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部動力。
新課程理念;即時評價
在課程改革中,對于教師的課堂即時評價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的回答未能做出即時評價,而是不知所措,這是不應該的。那么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即時評價呢?
評價具有導向性和甄別功能。因此在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過程中,一定要真實、準確地評價學生的種種表現(xiàn),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方面不能含糊不清,是非不分。要杜絕錯誤評價的出現(xiàn),同時數(shù)學教師要不斷學習數(shù)學知識,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深厚的數(shù)學功底,積極提高自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深挖學生語言背后的思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使得教師的即時點評語言既正確有針對性,又有發(fā)展性。教師產(chǎn)生錯誤評價主要和教師自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有關?,F(xiàn)在,在課堂上我們?nèi)匀豢匆姶罅亢唵螣o效的即時評價行為: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做簡單性的肯定評價(“對”“好”“是的”),或者傾向于做簡單性的否定評價(“錯的”“你再想一想”)。對于無效評價,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和教師語言習慣有關,我們要有意識地糾正下列評價習慣偏向:重復學生的發(fā)言或一味地做簡單的錯誤評價。作為教師自身在平時的學習提高的過程中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教學語言習慣。重復學生的發(fā)言和一味地做簡單評價,很大層面是和教師的語言習慣有關,往往教師語言較多,有一些習慣的地方口音和口頭禪,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觀看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錄音等幫助糾正,隨機錄音,仔細聽辨,控制改變,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現(xiàn)在,在課程改革后的課堂上,以前教師們常說的“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已經(jīng)悄然無聲了。但現(xiàn)在的教師卻開始一味地說:“好!”“很好!”“很不錯!”“太棒了!”從傳統(tǒng)的機械問答走出,卻迷失在一個生硬、僵化的“賞識”怪圈。一味說“好”,在當前的課堂中,很多教師都不敢負面評價學生。一律用“好”“不錯”進行機械的評價。學生練習得很一般,教師也稱贊一句:“恩,做得很好!”這樣的現(xiàn)象在教學公開課中尤為常見。而如此一味說“好”,并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因為這樣的表揚太“廉價”了,學生不需要什么努力便能獲得,久而久之,學生對此會毫不在乎。
現(xiàn)在,不少課堂里掀起了一股運用掌聲、口號聲進行評價的熱潮。掌聲是整齊劃一的“啪、啪、啪啪啪”;口號聲也是整齊響亮的“嘿、嘿,你真棒”,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尤為多見。但是,試想一下,這是一種程式化的評價,不一定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誰的表揚都是一樣的,缺乏針對性,缺乏真情實感,對學生心靈的震撼力是不強的。
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用語是調(diào)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機制,學生希望得到的不是簡單的對錯評價,而是對自己的回答做出具體的分析,做出必要的解釋,提升發(fā)言的品質(zhì),從更開闊的視野中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感受,巧妙運用即時評價語言。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兒童尤其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話語,滿意的微笑,贊許的眼神,默許的點頭,使孩子們感受到器重、關切和敬佩,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拂春風,如沐春雨,欣然奮發(fā),興味盎然,課堂氣氛就像春天的細雨、冬日的暖陽,和諧而愉悅。因此,我們教師應注意充分挖掘?qū)W生的閃光點,及時地、充分地肯定他們的成績。使其看到自己的不斷進步,進而樹立信心。學生在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時即使不完整、不全面,甚至有錯誤,也要發(fā)掘出可以鼓勵的地方評價。
“雖然你沒有把問題答對,但你能舉手發(fā)言就很了不起,勇氣可嘉!”“你可能因為緊張答錯了,平靜一下心緒,你一定能回答得非常好?!碑攲W生的計算不盡人意時,教師可從其他方面給予鼓勵誘導:“你真有毅力,一次次算錯,一次次重算,一次次克服困難,終于算對了!”“你很勇敢,能在這么多老師面前舉手發(fā)言!”學生聽到了切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激勵性評價,感到比較滿意時,自然會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愿望。
我們要不斷轉(zhuǎn)變觀念,積極倡導發(fā)展性評價。在教學中,要把評價焦點從學生的學習能力擴展到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和情緒狀態(tài)等方面。
課堂除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也應是學生體驗價值、陶冶情操的精神樂園。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用語要擺正心態(tài),放棄權威,融入學生的思維世界。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師指點、評說,很少有自主調(diào)控的機會。教師在評價中適當?shù)亍白寵唷苯o學生,可以變教師評價為師生、生生評價:“還有想發(fā)表意見的嗎?”“對剛才同學們的各種解法你有什么想法?”“對于某某同學的思路,你還有什么要問的嗎?”“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還有其他意見嗎?”“誰對某某同學的回答做補充?”讓學生參與評價,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了一種互評互析的評價伙伴關系,使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活動,實現(xiàn)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我調(diào)控的過程。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都得到兩種思想。”增加教學評價的開放度,釋放評價的空間,開放評價的思路的同時,也開放了學生的思路,開發(fā)了學生的潛能。
提高教師課堂即時評價能力是一項艱巨又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自己的課堂即時評價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改變自身即時評價的習慣,提高即時評價藝術,促進專業(yè)化成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