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軍
探尋水墨教學中的文化張力
□向文軍
水墨畫和園林藝術都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瑰寶,從小學習傳統(tǒng)藝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揚的重要途徑。小學美術課的教學要將兩者相結合,讓學生在欣賞、回憶、敘述、操作中去探尋兩者的文化源、文化美、文化情。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水墨畫和園林的特征、表現(xiàn)的多樣性,感受水墨藝術和園林藝術的通融性及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熱愛、尊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
水墨教學 傳統(tǒng)文化 園林藝術
藝術素養(yǎng)是人的一種資質和稟賦,是超越技藝、技能層面的。藝術教育只有深入到藝術的文化層面,才能使學生獲得真正的藝術素養(yǎng)。水墨畫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的一個代表,園林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兩者的結合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本文筆者就以小學六年級美術《水墨園林》一課的教學來談談如何在水墨教學中探尋文化張力,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案例1】
師:我國的園林甚多,而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園林有南方代表與北方代表之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暢游園林,感受園林美景帶給我們的視覺享受吧。(生欣賞園林美景圖片,根據(jù)圖片發(fā)表感受)
小結:南方的園林是私家園林,看上去顯得典雅、秀氣;而北方園林則是皇家園林,顯得高貴、氣派。
師:下面,我們先一同前往蘇州,去游覽著名的南方園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園”,去找找南方園林的美景,去發(fā)現(xiàn)古典園林的秀美;之后我們再去首都北京的頤和園,感受一下北方園林的美,尋找北方園林的特點。
播放視頻:古老秀美的南方園林代表——蘇州名園“拙政園”,以及北方園林代表——北京的古典園林“頤和園”。
……
生欣賞并得出結論:南方園林的特點——精巧、秀美;北方園林的特點——大氣、壯觀。
師評價小結:嗯,同學們對我國南北方古典園林的特點找得非常準確。園林里真是別有洞天,粉墻隔開了街市的雜喧。亭臺樓閣,游廊畫軒,花木繁茂,池魚戲蓮,疊石成山,氣象萬千,展開了一幅迷人的水墨畫卷。
欣賞大師畫作:同學們請看,這是水墨畫大師李可染的《頤和園》對景寫生圖,這幅畫作的選景地點和我們剛剛欣賞到的圖片剛好吻合。不過呀,仔細觀察,這幅畫在取景上有些取舍哦!李可染大師把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古典園林的美的發(fā)現(xiàn)融入到了筆墨之中,畫出了內(nèi)心的向往和期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園林美景早已是古今水墨畫家非常喜愛表現(xiàn)的主題。
【思考】
作為美術教師,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應多注重向學生傳授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知識,對現(xiàn)有教材上的傳統(tǒng)知識,教師要進行合理補充和拓展,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習掌握。在案例1中,教師通過“漫步賞園林、駐足品園林、俯首觀園林、回眸望園林”引導學生感受園林的“景觀美、動靜美、倒影美、意境美”。師生共同領略大自然與民間能工巧匠精心布局打造的園林之美。通過觀賞視頻和圖片,來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南北方園林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啟發(fā)學生經(jīng)過對比,發(fā)現(xiàn)南方園林的精巧與秀美、北方園林的大氣與壯觀的特點,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園林的地域特點,更能深刻地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欣賞李可染大師的《頤和園》圖卷,可以充分激起學生對大師的崇敬之心,為后面繼續(xù)欣賞大師的作品留下伏筆,使學生增強對藝術家的崇敬和對祖國園林藝術的熱愛之情。
【案例2】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近古代繪畫大師王翚的園林作品,來欣賞大師園林題材的水墨作品,仔細觀察作品中景物的布局,找尋大師表現(xiàn)古典園林的繪畫方法。
組織討論賞析:小組討論,請仔細觀察,畫家在畫面上畫了哪些景物,分別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的?
生:畫面上有亭子、小橋、怪石、花草、水面……
生:畫面上的物體有的遠、有的近。
生:畫家用了比較寫實的方法,畫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樹木的枝葉,應該是用中鋒畫出來的。
……
師小結:從畫面內(nèi)容組織上看,有亭臺建筑、陸地水面、山石橋梁、樹木花草、人物動物;從繪畫方法上看,運用了比較寫實的技法,通過點、染、皴、擦表現(xiàn)出建筑的造型、山野園林的幽靜……
師示范并歸納方法:我們要學習古代畫家的取景方法,對近、中、遠景運用組合構圖,在表現(xiàn)亭臺建筑、山石橋梁時,要注意用筆的點、線、皴、擦等。同時注意水墨的濃、淡、干、濕;注意用色的溫暖、柔和……要巧妙地運用技法。
【思考】
水墨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繪畫,為東方繪畫的主流,它不僅在構圖、材料、題材和技法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更重要的是這種繪畫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水墨畫技法教學中滲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說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從小學高年級水墨畫學習的要領看,本課的選材、立意應當歸結到“藝術提煉”?!八囆g提煉”是本課知識與技能目標中重要的一項。水墨畫以它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和工具材料,出現(xiàn)別具一格的面貌,向學生展示了中國藝術文化的精髓。在案例中,學生通過對王翚作品的賞析,了解大師對畫面的布局、組織以及相關技法的運用,體驗水墨的獨特魅力。而教師的示范更為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作增添信心。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積極地體驗相關的技法,從而感受大師的“藝術提煉”的魅力所在。
【案例3】
組織賞析: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再一起欣賞現(xiàn)代繪畫大師李可染的園林作品《諧趣園》(一)和《諧趣園》(二)兩幅畫。通過欣賞,請你找出兩者在表現(xiàn)技法上有哪些異同?
生:……
師:這兩幅畫雖然都是畫“諧趣園”,但是在表現(xiàn)技法上卻有所不同,《諧趣園》(一)是“對景寫生”圖,近處的亭臺回廊以及樹木假山石都刻畫得十分細致,即使遠處的樹木也描繪出了形與色,以寫實畫法為主;而《諧趣園》(二)重新創(chuàng)作,進一步提煉加工,去粗取精,只將建筑物進行了粗獷的墨色勾勒,山石、樹木及遠山卻運用了“墨色暈染”的方式來表現(xiàn),是將園林美景充分展現(xiàn),給人一種朦朧、濕潤的感覺。兩幅畫所運用的繪畫方法不同,都充分地表達出了大師對園林和藝術文化表現(xiàn)的追求和熱愛。
師:李可染大師還畫了《諧趣園》(三)和《諧趣園》(四),你們看,大師對照一個園林景觀,畫出了多幅圖畫,這說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要跟大師學習什么呢?
生:說明大師非常熱愛園林美景,熱愛大自然。
生:李大師刻苦鉆研繪畫本領,用不同的方法畫了一次又一次。我們要學習大師刻苦鉆研的精神。
生:大師對我們中國園林藝術文化非常的熱愛,一個人只有對自己非常熱愛的一項內(nèi)容,才能孜孜不倦地描繪一次又一次。
生:大師的作品充分利用水墨的濃、淡、干、濕,用筆的點、線、皴、擦,畫出了園林景物的豐富和美麗,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思考】
水墨畫十分重視對事物本質的表現(xiàn),講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線條為主,尤其重視用筆用墨;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并注意畫面空白的運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作畫者結合水墨文化的特點對原景進行合理的整合。案例3中先以李可染大師的兩幅《諧趣園》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水墨園林的方法可以多樣,學會“取舍”、學會“去粗取精”,從而感受到大師對祖國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對大師的愛戴和敬佩之情。而后兩幅《諧趣園》的出示,既反映出園林的一般特征,又有對園林美景的情感表達,亭閣、長廊、山石、花木等一一呈現(xiàn),且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提煉手法——簡約、單純。讓學生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技法的異同,體會李可染大師對諧趣園的嗜愛之情,也激起學生熱愛自然、追求藝術的美好情感,充分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讓水墨課滲入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得到升華。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具有強烈的歷史性、民族性。美術教學不僅僅是技能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活動。應該是在一種文化觀的觀照下學習,應該讓學生在一種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因此,藝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
(江蘇省寶應縣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