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順,李豪,李陶韜,黃臻,周海旺
肌內效貼結合足下垂助行儀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足下垂步態(tài)的臨床觀察
陳佩順,李豪,李陶韜,黃臻,周海旺
目的:觀察肌內效貼結合足下垂助行儀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足下垂步態(tài)的影響,以探索糾正偏癱足下垂步態(tài)的科學方法。方法:6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步行訓練,實驗組接受肌內效貼結合足下垂助行儀輔助步行訓練,以上治療均每次30 min,每周5次,連續(xù)4周。用Gait Watch三維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分析2組患者治療前后步速、左右步長差,用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步行功能分級(FAC)、改良Barthel指數(shù)(MBI)評價2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運動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較2組療效。結果:治療4周后,2組步速、左右步長差及下肢FMA積分、FAC分級、MB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并且治療后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1)。結論:肌內效貼結合足下垂助行儀能明顯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足下垂步態(tài),治療依從性好。
足下垂;腦卒中;肌內效貼;足下垂助行儀
腦卒中偏癱后足下垂十分常見,表現(xiàn)為踝關節(jié)不能背屈,足下垂步態(tài)表現(xiàn)為跨閾步態(tài),步態(tài)不對稱,影響步行效率。其原因主要是下肢脛前肌無力和小腿三頭肌肌群張力異常增高及痙攣,是影響偏癱患者步行功能及生存質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腦卒中足下垂恢復進程緩慢,許多治療方法療效欠佳。本研究在對腦卒中足下垂步態(tài)康復中采用肌內效貼配合足下垂助行儀輔助步行訓練,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康復醫(yī)學科就診的腦卒中偏癱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2],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為腦梗死或腦出血,生命體征平穩(wěn),年齡30~70歲,病程15 d~3個月,一側肢體偏癱,步行能力Holden分級≥1級,存在足下垂步態(tài),偏癱側小腿三頭?。ū饶眶~肌、腓腸肌)肌張力改良Ashworth痙攣分級≤2級,無嚴重認知障礙。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腦卒中類型、偏癱側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即根據(jù)患者功能狀況給予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運動控制和平衡功能訓練。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步行訓練,按照運動再學習方案根據(jù)患者功能狀況訓練患腿負重、屈髖屈膝、重心轉移等訓練;實驗組接受肌內效貼結合足下垂助行儀的程序式電刺激輔助步行訓練。以上治療均每次30 min,每周5次,連續(xù)4周。
肌內效貼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踝中立位,以自然拉力采用I形貼布錨在脛骨外側上1/3處,尾沿小腿前外側向足背延展,止于足背處。根據(jù)足下垂足內翻程度每2天更換1次。
足下垂助行儀治療:使用深圳訊豐通電子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XFT-2001型足下垂助行儀,治療前先使用神經(jīng)肌肉定位儀在脛前肌找準敏感位置貼好電極,連接好主機,采用行走模式,即當患側下肢向前邁步時,電刺激啟動,刺激脛前肌產(chǎn)生足背伸,當足后跟著地時,電刺激關閉。這一模式使患者在步行過程中能適時足背伸,使患者的步行更平穩(wěn),更自然、更安全。
1.2.2 療效評定
治療前后2組患者分別用Gait Watch三維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分析步速、左右步長差,用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MA)、步行功能分級(fun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xiàn)AC)、改良Barthel指數(shù)(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評價下肢運動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治療4周后,2組步速、左右步長差及下肢FMA積分、FAC分級、MB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 0.05),并且治療后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1),見表2。
近年來,治療腦卒中偏癱足下垂的方法,包括針灸結合康復訓練、肌電生物反饋療法、矯形器、肉毒毒素、無水酒精注射、電剌激等[3,4],但療效均不確卻。腦卒中偏癱后足下垂易誘發(fā)代償“劃圈步態(tài)”,缺乏針對性的肌力增強訓練會強化這種運動模式而妨礙正常運動模式的建立,影響踝關節(jié)功能下肢功能及步態(tài)恢復[5]。
踝關節(jié)是人體步行姿勢及穩(wěn)定性的一個微調樞紐,其背屈對下肢運動功能、步態(tài)有重要意義[6]。正常情況下,腓總神經(jīng)支配踝關節(jié)背伸,腓總神經(jīng)發(fā)出深淺兩支,分別支配小腿前肌群(脛前?。┖托⊥韧鈧燃∪海韫情L、短?。7]。XFT-2001型足下垂助行儀通過設計合理的、有針對性的電刺激刺激踝關節(jié)背伸肌群,刺激腓總神經(jīng),產(chǎn)生脛前肌和腓骨長短肌的收縮,產(chǎn)生踝關節(jié)背伸和外翻,對抗足下垂。矯正足內翻及下垂,有利于擺動相踝關節(jié)廓清[8]。這樣的電刺激還可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幫助患者步行速度提高、擺動相廓清、足跟正確著地、站立相穩(wěn)定,降低步行能量消耗,促進腦功能重組,改善步態(tài)。本文研究結果證實,足下垂助行儀能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步速、左右步長差及下肢FMA積分、FAC分級和MBI評分。
肌內效貼布由日本醫(yī)生Kenso Kase博士于1973年創(chuàng)用,具有操作簡便、應用廣泛、低過敏性等特點,最初用于治療骨關節(jié)和肌肉疼痛,近年來逐漸用于治療腦卒中后患手腫脹、肩關節(jié)半脫位和呃逆等[9]。本研究結果表明,肌內效貼能提高步速和步行穩(wěn)定性,改善足下垂步態(tài)。這可能是肌內效貼布作用于偏癱患者足踝,借助牽拉作用,對抗小腿三頭肌痙攣,使患足背屈,在支撐初期變成足跟著地,改善著地的穩(wěn)定性,改變足下垂步態(tài),使大腦習得正常步行模式,提高實用性步行能力。
人體應對姿勢變化主要有踝關節(jié)調節(jié)、髖關節(jié)調節(jié)和邁步調節(jié)3種策略,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復有利于姿勢平衡控制。良好的下肢運動功能和平衡功能是恢復步行能力的前提之一[10]。本研究結果顯示肌內效貼結合足下垂助行儀對腦卒中偏癱步態(tài)進行訓練,在糾正足下垂的同時,提高步行穩(wěn)定性、對稱性和步行速度,提高下肢運動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孟殿懷等[11]在國內首次應用三維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綜合分析了功能性電刺激輔助步行設備(FES-AWD)對步態(tài)的訓練效果,結果顯示可以糾正腦卒中足下垂和/或足內翻動作,為難治性足下垂和/或足內翻患者提供了一種替代療法。何可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足下垂助行儀能明顯提高腦卒中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改善步態(tài)和平衡功能。這與本文結果一致。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評定指標比較(χ±s)
綜上所述,肌內效貼結合足下垂助行儀能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足下垂步態(tài),操作方便,依從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1]Dubin A.Gait:the role of the ankle and foot in walking[J].Med Clin North Am,2014,98:205-211.
[2]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379-379.
[3]羅予,卞榮,孟殿懷,等.功能性電剌激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J].中國康復,2012,27:414-416.
[4]孫麗,謝瑛,李廣慶,等.肌電生物反饋輔助步行訓練對腦卒中后亞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16-119.
[5]劉翠華,張盤德,容小川,等.步態(tài)誘發(fā)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1136-1139.
[6]詹利英,華梅.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下肢良姿位擺放對后期踝關節(jié)痙攣的作用與影響[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1,6:467-468.
[7]黃怡,萬新爐,潘翠環(huán),等.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4,9:231-232,248.
[8]單莎瑞,黃國志,曾慶,等.步態(tài)誘發(fā)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態(tài)時空參數(shù)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558-563.
[9]孫樂影,高修明,孫楠,等.不同肌內效貼法在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足下垂中的臨床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5,28:104-105.
[10]李林,梁莉莉,張祥禎,等.電刺激聯(lián)合肌電生物反饋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5,30:116-117.
[11]孟殿懷,伊文超,顧昭華,等.功能性電刺激輔助步行設備對腦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態(tài)時空參數(shù)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 923-928.
[12]何可,艾坤,譚潔,等.足下垂助行儀用于治療腦卒中后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472-475.
(本文編輯:雷琪)
R741;R743.3;R741.05
A DOI 10.16780/j.cnki.sjssgncj.2016.06.026
廣州市番禺區(qū)中心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廣州 511400
2016-03-02
陳佩順cpshun21@126.com